王萌
[摘 要]小學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是通過語言來理解和表達思維意識的能力;思維品質是思考分析能力,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活動;文化意識是理解各國文化內涵,尊重文化差異;學習能力是獲得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這些都貫穿在整個英語教學中,同時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起到關鍵作用。
[關鍵詞]核心素養;語言表達;文化差異;知識運用
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了“核心素養”一詞,要求各個學科都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基本任務,以使學生具備適應終身發展的品質與能力。小學英語教學也應以此為指南,創建有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英語課堂。
一、學會創造性地運用英語教材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隨著年級的增高,英語教材的內容和難度也隨之增加,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非常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其中有教師脫離教材、忽視教材重要作用、不會創造性運用教材的原因,導致授課時重點不突出、學生知識掌握不到位。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唯有不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升專業素養,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用教材“教”的能力。正如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四部分實施建議中提到: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加以適當的取舍和調整。現實生活中發生了某一重要事件,該事件與教材中某個單元的話題相關,但進度不同步,教師可以在不影響教材延續性和漸進性的前提下提前教授這個單元,使學習內容與生活中發生的事件同步。例如:學習教材中關于運動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圍繞本校運動會情況設計多種游戲。一是闖關游戲——游戲第一關是學生已學過的一些較簡單運動名稱,第二關是新授的運動名稱,第三關則是看圖片說句子。二是運動項目名稱我會說——短跑、接力、長跑。三是模擬運動會——用英語讀運動會的開幕詞等。這些活動是對教材內容的整合和創造,讓學生對所學的語言知識點有更深的記憶,也是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這樣,教師把教材中的語言知識和語用知識重新置于鮮活的語言情境中并活化,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二、依據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對于課堂效率的高低起著直接的作用。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采用符合小學生認識規律的方法。例如,任務型教學、情景教學、簡筆畫教學等。教師應仔細研讀教材,熟悉教材內容,了解授課班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程度,從而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新課標下的小學英語教材雖然每個模塊都有其目標語言點,但是有些模塊的主題功能性不是很強,所以教師在授課時就可以采用任務型教學。當然,教師還可以有所創新,對于一些功能性較強的話題內容采取制作微課的形式供學生自學,或者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游戲,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然,游戲的設計應為教學目標服務,難度也要體現出層次性,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例如,在學習The wolf is coming!一課時,在學生已掌握理解新知的基礎上,讓他們自由組合,根據課文內容表演課本劇。富有挑戰與合作性的表演,既可以保持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又能讓學生有展示的機會,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依據課程理念培養核心素養
英語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采用活動方法,促進學生發展等,而這些理念與英語教學的核心素養相一致。為此,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將這些理念貫徹實施在教學中,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培養小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1.在情境教學中培養英語思維能力
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積極主動學習和運用新知,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相關圖片或多媒體資源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不僅能使學習過程真實有效,而且能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如在學習13以上數字的表達方式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春天來了,燕子飛回來了,我們來數一數有多少只燕子。先復習1—12數字的表達方式,然后看燕子飛翔的圖片讓學生數,呈現新單詞thirteen,fourteen……嘗試找出規律,接著練習時讓學生數出更多的數字單詞。在此情境下展開的數字表達方式教學,讓學生記憶深刻。
2.鼓勵學生開口交流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使用恰當的課堂用語和學生進行交流,無形之中給學生創設一種語言學習的環境,讓學生真實感受如何用語言進行交流,體會語言交流的趣味性。在學生開口交流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充分肯定他們的學習成果,鼓勵學生大膽開口交流,消除他們學習英語口語的膽怯心理,慢慢養成敢說、愛說英語的習慣。例如,在對話交流時,對于膽小內向和英語差一點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多鼓勵,幫助其建立英語交流的自信心,在交流內容上也要選擇簡單容易的,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體會英語交流的樂趣,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小學英語新課標中提到: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模仿、體驗、探究、展示等方式學習和運用英語,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師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和學習內容,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有利于學生外語習得的氛圍,把學法指導與教法結合起來,讓學生能積極、主動、自主地學習。例如: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剛接觸英語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模仿來學習英語;當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匯后,采用“以舊引新”的方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自己嘗試拼讀,從中找出其在單詞中的讀音規律,教師適時告訴學生每個新詞的意思,這樣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
五、融入跨文化知識
文化意識的培養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培養學生優秀的文化品格,就要拓寬學生的視野,了解各國文化差異。
1.讓學生理解中西方國家文化的差異
例如,在學習 Unit1 “How old are you?”一課時,讓學生了解在中國詢問年齡是很平常的話題,但在西方國家年齡是個人隱私,詢問年齡是一件很不禮貌的事情。又如,在學習 Unit1 “Whats your name?”這課時,學習使用“Whats your name?”這一句型,如果句型后不加“please”,在西方國家會有一種被審問、不被尊重的感覺,可以說“ 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這樣問就比較委婉,要告訴學生在詢問別人姓名時不要直截了當,必須要有禮貌地去問。
2.對比中西方國家的節日,學習不同文化
對節日內容進行適當補充擴展,能很好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外國文化。例如,Christmas是西方國家特有的節日,學習Unit8 At Christmas 這一課時,首先運用多媒體資源讓學生了解節日的時間、來歷、風俗習慣等,激發學生學習語言和文化的興趣;然后在理解和掌握課文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受西方國家的節日文化氣氛。通過學習中西方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培養學生優秀的文化品格,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閱讀交際能力。
總之,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在核心素養培養的指引下,小學英語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根據需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才能創建高效的小學英語課堂,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莫慧茹.如何構建高效的小學英語高效課堂[J].校園英語,2017,(11).
[2]高霞.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淺議[J].英語畫報,2016,(13).
[3]陶淑梅.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的培育[J].讀寫算,2017,(19).
[4]李航.教師如何創造性地使用英語教材[J].英語園地,2016,(25).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