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
摘 要:繪本作為當下一種比較有趣的教學資源,在幼兒園教學階段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由于幼兒比較喜歡色彩豐富的東西,繪本有效地滿足了他們的心理特點,教育效果十分明顯。文章簡要闡述了繪本的概念,在分析繪本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礎上,從豐富情感認知、發展審美能力、培養幼兒想象、鍛煉幼兒技能四個方面入手,探討兒童繪本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的實際作用。
關鍵詞:兒童繪本;幼兒園教育;美術教學;作用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0-01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87
美術教學是藝術領域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是幼兒園主要的教學活動。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幼兒園在發展過程中都更注重培養幼兒的技能,而忽略了發展其審美情感等方面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想象力、表現力等的提升。由于兒童繪本風格多樣,模式也不固定,為整個美術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繪本的基本概念
繪本,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有繪畫的書本,但其又與含有圖畫的書籍有一定的區別。因此,繪本的內在含義并不像字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也并非人們常認為的圖畫書。繪本其實是,依靠一定的文字語言和視覺語言(即圖片的形式)描述故事情節的敘述類型的圖書。而其中的圖片是在書中的每一頁都要出現的,而不是以插圖的形式存在,并且其可以有效地幫助整個故事的敘述,促使整個故事敘述得更加完整。簡單來說,繪本就是將圖畫和文字共同結合在一起來描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它是圖文結合的,而其中的圖畫不是文字的附屬品,也不是文字的補充說明,而是與文字同樣重要的敘述故事的一種手段。對于幼兒階段的教育來說,借助大量的圖畫,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所創設的閱讀情境中。
二、應用兒童繪本的必要性
在幼兒階段,大多數情況下都將繪本應用于語言領域,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并不常見。但根據實際情況分析,由于繪本在視覺、情感、創造性等方面都與美術教學有著很強的關聯性,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繪本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以有效地豐富幼兒的美術素養。
首先,由于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很多時候都是教師出示一幅畫,讓幼兒跟著畫,這樣很容易限制幼兒的思維,無法有效培養其思維能力。借助繪本千變萬化的視覺形象,再結合繪本的故事情節,幼兒更容易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內容,從而有效地提升幼兒的思維能力。因此,可以通過創設簡單的情境,來改變當下的美術教學現狀,提升幼兒的能力。其次,繪本敘事性較強,蘊含著強烈的情感,這正是傳統美術教學過程中范畫展示所不具備的。引入兒童繪本,可以讓幼兒有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甚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再次,美術教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肩負著培養幼兒創造性的任務,而繪本本身就是經過不斷創造和更新后發展出來的產物,可以讓幼兒體會到不同的思維方式,這樣就給幼兒的美術學習提供了更多的思路,有效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下幼兒的繪畫方式十分單一的問題[1]。
三、應用兒童繪本的可行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繪本的展現形式及描述內容越來越豐富,且其獲得的途徑也更加便捷。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地將繪本資源應用到幼兒園的美術教學中,以提升美術教學的效率。
首先,從繪本的呈現形式來看,其與美術活動的呈現形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兒童繪本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屬于兒童文學的一種,其主要的閱讀對象是學齡前兒童。通過將大量的圖片與故事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滿足幼兒的心理特點及其發展規律。兒童繪本對幼兒最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在于其視覺形象十分生動有趣,再配以一些活潑有趣的文字,能夠更好地吸引幼兒園的注意力[2]。另外,從本質上來看,美術教學活動也是一種藝術活動,無論是繪畫、手工還是欣賞,都可以將繪本融入其中,以提升教學效率。
其次,繪本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思維。借助繪本這一形式,可以將一些原本平淡枯燥的故事生動有序地呈現在幼兒面前,這樣幼兒的閱讀過程也就能夠更加輕松。通過不斷的閱讀,幼兒可以得到思維的啟發,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另外,由于兒童繪本中具有大量的圖片,以及環環相扣的故事情節,能夠有效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幼兒的思維方式。
再次,繪本的呈現形式多種多樣,無論對于哪個年齡階段的幼兒都十分適用。在小班的教學中,由于幼兒的年齡太小,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而且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都有限,教師就可以運用一些色彩比較艷麗,但畫面相對簡潔的兒童繪本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對于中班的幼兒,由于其接受了一年的教學,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待事物更加形象化。因此,教師就可以用一些不同造型、不同表現技巧的繪本來對他們的閱讀興趣進行培養。對于大班的幼兒,由于其心理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的階段,對于事物的認知更加偏向感性化,往往只是憑借著興趣來探索知識。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他們來進行繪本的續寫和改編,從而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升美術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四、應用兒童繪本的價值分析
(一)豐富情感認知
從本質上來看,美術活動是一種培養學生情感認知,發揮學生創造性能力的活動,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感知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使幼兒的情感體驗更加豐富。兒童繪本正是根據幼兒的這一發展特點設計的,其中大多數故事情節都是以幼兒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物為基礎,并通過輕松愉快的語言和簡單明了的圖片來展現。因此,借助兒童繪本可以有效地豐富幼兒的情感認知。例如,在繪本《各種各樣的害怕》閱讀中,幼兒就可以明白不同的樣貌特征如何用美術的形式表現出來,甚至還可以與社會、語言等領域相結合,從而教會幼兒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學會包容事物的多樣性。又如,在繪本《雪孩子》閱讀中,因為其對話十分歡快明亮,教師就可以利用它幫助學生學習語言,并引導幼兒學會感受并表達關愛,從而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使幼兒能夠成為一個熱情積極、樂于幫助他人的人。
(二)發展審美能力
對于幼兒來說,兒童繪本是一種有效的學習素材,借助其中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情節和生動活潑的形象,可以有效地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語言領域,教師更多關注的是故事的情節,而忽略了引導幼兒觀察兒童繪本中圖片的色彩、造型及構圖等外在因素。因此,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著重觀察兒童繪本中的圖片,分析其中蘊含的美術知識點,并通過感知不同風格的繪本,體會美術語言所帶來的視覺享受,從而不斷地發展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現如今,很多兒童繪本中都運用了大量的色彩,還包含著很多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的人物圖形,是很好的教學素材。甚至有的繪本中只有很少的詞語,主要是依靠圖像來向幼兒講述相應的故事,讓他們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色調上比較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教師可以適當選擇這類繪本,自然而然地讓幼兒融入相應的故事情境中,從而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兒童繪本中的圖畫上,感知美術語言,提升幼兒的能力[3]。
(三)培養幼兒想象
繪本中所蘊含的圖畫和語言是有特定規定的,大多數情況下是用較少的語言,配用較多的圖片來描述相應的故事。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大多時候會借助兒歌或故事的形式來導入相應的兒童繪本,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有效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幼兒的審美能力無法提高,針對教師所提出來的問題也比較茫然,到了實踐環節就不知道該從哪里入手了。因此,教師必須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借助相應的兒童繪本,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從而輕松地完成相應的美術任務。例如,在繪本《小藍和小黃》閱讀中,整個故事情節沒有描述一個具體的人物形象,這種留白的方式給了幼兒更大的發揮空間,能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將生活中所經歷的故事展現給大家,因為學習興趣更濃。而在《螞蟻和西瓜》這一兒童繪本中,又有多個故事情節,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幼兒分析其中的故事情節,并用螞蟻們通過自己的團結協作,將一個大西瓜變成無數個小塊西瓜的情境,引導幼兒借助這樣的勞動體驗,發揮自身的想象力,更好地開展美術實踐活動。
(四)鍛煉幼兒技能
在幼兒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課程整合起來,以幫助幼兒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在整合繪畫、手工、欣賞的活動過程中,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也沒有經過富有針對性的培訓,其繪畫技能比較有限,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利用各種各樣的材料,通過看、畫、做等方式來感受美、表現美,從而提升幼兒的能力。兒童繪本的出現,為幼兒開展美術教學并整合相關課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載體。
教師可以在引導幼兒欣賞兒童繪本的過程中,通過點畫、撕畫、添畫等形式將欣賞、繪畫、手工這三門課程整合在一起。在完成這一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必須調動自身的各個感覺器官來完成相應的作品,從而有效運用自身的知識和技能,能力得到提高,并積累了相應的經驗。同樣,由于兒童繪本的內容涉及的方面十分廣泛,情感、社會、健康等方面都有涉及。因此,教師可以有效利用兒童繪本,將美術學科與其他領域知識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將幼兒的美術技能與其他方面的能力相關聯,使幼兒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培養,同時使幼兒更加靈活地使用美術知識。
總而言之,兒童繪本作為一種良好的美術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把兒童繪本作為自身教學過程中的一種輔助手段,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使幼兒能夠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參考文獻:
[1]王連華.繪本在幼兒園情感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陳璐.繪本閱讀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分析應用[J].啟迪與智慧(教育版),2017(2):22.
[3]石燕峰.繪本在幼兒園語言領域教育活動中運用的行動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