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大偉 明陽
摘要:從整體上審視了企業集團的財務風險,在分析了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的特征基礎上,結合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理的現狀,將風險管理意識融入企業文化;明確戰略目標,確定戰略風險的可接受程度,才能防范與控制企業集團財務風險。
關鍵詞: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9-0088-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與經濟結構調整,我國企業集團發展迅速,并成為我國經濟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但在日益復雜的經濟形勢下,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問題伴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建立而日益突出,充分暴露了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理脆弱,因此,提高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的特征
(一)財務風險的影響面大、破壞性強
由于企業集團的規模比一般企業要龐大,一旦某個所屬企業發生財務危機,不但在微觀方面影響整個集團的發展戰略、經營方向、產品和市場定位,對企業集團的生存形成威脅,并且在宏觀方面影響所在地區或國家的經濟發展。國內外多數企業集團的破產案例充分印證,企業集團一旦陷入財務危機,很可能對社會和經濟產生嚴重的影響。
(二)“金字塔”式的控制關系放大了收益風險
母公司處于企業集團的塔尖位置,當各級控股企業的收益率較高時,其收益率也會更高;但當控股企業出現虧損時,其收益率也會隨之降低,這是由于資本收益的杠桿作用。因此,處于企業集團核心地位的母公司收益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這被稱為“金字塔”風險。由于多數股權控制子公司股本倍數的放大作用,形成了各級控股子公司對下屬經營實體的全部資本控制,而這種層層控制關系也同時放大了收益的風險。
(三)多級產權主體擔保和過度負債導致了財務風險積聚
企業集團的產權鏈條長,組織結構復雜,其可用的借款主體和擔保主體數量眾多,由于控制關系的關聯作用,母公司或子公司作為借款主體和擔保主體的風險獨立是相對的。一旦有不恰當的擔保事項或貸款規模過度,財務風險會沿著鏈條下游向上游逐級放大,導致企業集團的財務風險高度膨脹資金鏈條日益緊張,這種風險的積聚很可能對企業集團形成巨大威脅。
(四)多級投資決策加大了財務風險
在多級法人治理結構下,企業集團由于存在縱向、橫向和相互交叉持股的法人單位,母公司難以掌握下屬各控股子公司的真實經營管理信息并實施有效的監督,導致企業集團在投資和融資計劃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形成大量的不良資產,造成集團價值毀損,加大了企業集團的財務風險。
(五)子公司內部人利益強化了財務風險
企業集團中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利益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不一致,子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可能影響了集團的整體利益,導致集團的發展方向與各子公司具體經營運作的不一致。在多級法人治理結構下,子公司對資源的過度占用形成了子公司管理層的“內部人利益”強化效應,加上重復設置的管理層次導致高管理成本和低效率運營,從而加大了集團的財務風險。
二、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理的現狀
(一)對風險管理的認識不足
集團的管理人員往往認為整個集團的風險管理就是各成員企業各項制度和規章的簡單匯總,而子公司的管理人員則認為風險管理僅僅是遵照集團的規章制度,缺乏與母公司的互動。加上各成員企業的管理人員往往將企業的風險管理與業務發展相獨立,這樣既降低了集團的整體抗風險能力,也阻礙了集團的業務發展,造成惡性循環。
(二)戰略發展目標不明確,盲目多元化
受資本市場多元化投資可分散風險觀念的影響,許多企業集團缺乏一個明確的戰略發展目標和經營方針,忽略了不同業務、地區之間存在的差異,盲目跟風,頻繁地轉移主營業務,短期行為傾向極其明顯。如巨人集團同時涉足電腦、生物保健制藥和房地產三個毫無關聯的行業,而在對房地產缺乏經驗的情況下修建巨人大廈;春都集團為擴大規模和市場勢力,跨地區跨行業收購兼并了數十家扭虧無望的企業,使企業面臨的風險進一步擴大。
(三)資金缺乏優化配置,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企業集團資金沉淀現象嚴重、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日益顯露,如集團內各企業有的賬面存在多余資金,有的急需資金,而有的完全有能力向銀行貸款,但卻一味地向集團要錢,這種情況不僅不能使資金統籌使用,而且還增加了集團的資金運作負擔和經營風險。而集團為了解決這種資金不足問題而投資控股具有充足現金流和融資能力的公司,形成復雜的債權債務資金鏈,同時也造成資金鏈緊張甚至惡化。再加上子公司多頭開戶的現象比較普遍,一些集團旗下各子公司設立的賬戶少則數百,多則逾千,使資金管理嚴重失控。
(四)信息系統建設滯后
企業集團內部各成員企業之間的往來業務頻繁、內部交易量大,信息不能及時的匯總,而目前許多企業集團內部還缺乏統一的規劃,尚未建立信息一體化的系統,導致母子公司之間不能形成信息共享,總部難以得到子公司最真實的信息以及傳達的指令不能有效貫徹,子公司的下屬成員即便發現問題也沒有暢通的渠道匯報。更為嚴重的是,出于各自的利益,子公司很可能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虛假信息,使得匯總的信息普遍失真,嚴重影響了企業集團風險管理決策的科學性。
(五)企業集團治理結構不完善
我國的大多數企業集團對公司治理沒有給予很大的關注,沒有真正明確企業的權利機構、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的權責,集團內子公司、事業部之間內部機構設置不科學,部門之間分工不明確,權利和責任分配不清,尤其是國有企業集團的母公司,大多是國有獨資公司,所有權人的實際缺位,監管不力,導致內部人控制嚴重,損害了集團的整體利益。同時,大部分企業集團沒有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也沒有配備相應的風險管理人員。
(六)內部監督機制失力,外部監管規范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企業集團對內部監督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各級內部審計機構形同虛設,集團管理層根本無從獲知風險管理是否在有效運行。同時,我國關于風險管理方面的法規還屈指可數,而且主要集中在金融行業,因此,企業集團風險管理無法規可循也造成了今天的混亂局面。
三、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理防范措施
(一)將風險管理意識融入企業文化
為了有效的管理企業集團財務風險,企業集團需要將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理念融入企業文化之中,形成由內而外的強大支撐力,在整個組織中貫徹風險管理精神。
1.將風險管理的意識和手段融入日常的管理流程。通過討論和培訓,使風險管理的實施得到全體員工的支持,通過經驗的分享,不斷加強風險管理的認同性。促進企業集團風險管理水平、員工風險管理素質的提升,保障風險管理目標的實現。
2.將風險管理文化的培育融入企業集團文化建設全過程。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觀念,增強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將風險管理意識轉化為員工的共同認識和自覺行動,促進企業集團建立系統、規范、高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在整個集團內部各個層面營造風險管理文化氛圍。
3.將法制和道德教育與樹立風險意識相結合。集團內應大力加強員工法律素質教育,制定員工道德誠信準則,形成人人講誠信道德、合法合規經營的風險管理文化,對于不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企業規章制度等違法及違反道德誠信準則的行為,應嚴肅查處。同時,將風險文化建設與薪酬制度與人事制度相結合,有利于促進員工參與風險管理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強了各級管理人員,特別是高管人員的風險意識。
4.利用風險管理培訓加強集團文化影響。集團應利用人力資源部門的培訓不斷加強企業集團文化的影響。在新員工入門培訓時,就應該進行風險教育,要向新員工介紹風險管理的概念,就像說明管理理念和運營功能一樣,使新成員將企業的文化與企業集團的風險文化相統一。
(二)明確戰略目標,確定戰略風險的可接受程度
企業集團的戰略目標分為總體戰略發展目標、職能戰略目標和業務單元戰略目標三個層次。企業集團要實現戰略趨同,管理層在目標定位上就必須從整體利益出發,對母公司與成員企業之間的利益沖突與企業總體戰略目標進行統一協調與規劃,以確保在能夠實現戰略總目標的基礎上,實現各戰略子目標,從而實現企業集團整體價值最大化基礎上的各相關利益的均衡。集團管理層除了要制定目標,還要進一步確定戰略風險的可接受程度。企業集團戰略按經營范圍可劃分為單一產品戰略、相關多元化戰略和非相關多元化戰略。研究表明,實行相關多元化戰略的公司實際運行最好,單一戰略其次,不相關多元化戰略從長遠來看,運行得不好。然而我國的大多數企業集團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只能被迫采用非關聯型的多樣化經營。因此,我國企業集團應基于整體資源的角度,利用現有資源優勢,向相關產業發展或向縱深產業滲透,摒棄對集團戰略不相關的成員企業,以達到資源最優效用的同時,避免戰略風險。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