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愛莉
摘要:核心素養是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觀念,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滿足自身以及社會發展所需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讓學生可以在脫離學校教育之后也能夠持續不斷的獲得進步。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形成客觀開放的教育觀念,加強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促使學生掌握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職語文;教學
語文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素養,具體可分為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四個維度。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了解中華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情感,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并且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與情感態度,從而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協調的發展。
一、加強思維導圖模式的使用
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的使用,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去記憶基本的語文知識與技巧,形成牢固的語文知識結構,從而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去進行寫作、閱讀、語言交流等活動,簡化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
比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這一節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梳理課文的敘述過程,我為學生展示了一張思維導圖,以“燭之武退秦師”為中心詞,以“故事背景”、“寫作鑒賞”、“行文特點”、“主題思想”、“故事結構”、“人物形象”、“故事內涵”等作為思維導圖的第二層關鍵詞,并且對這些關鍵詞進行了細致的擴展,讓學生可以通過各個不同的“組織”去理解課文,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再比如,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先將要寫作的內容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去表述出來,確立好中心思想和故事梗概等關鍵信息,之后再進行寫作,從而確保寫作的效率。
二、重視閱讀與寫作的結合
閱讀與寫作一直都是語文教學的兩個重要內容,尤其是寫作,是學生的薄弱之處。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思維特點,采取有效的讀寫結合活動,促使學生順利地進行信息的輸入與輸出。中職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增強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促使學生深刻感悟作品的內涵,并且能夠通過寫作的方式將從寫作中獲得的有益啟示表達出來,從而實現讀寫結合,促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比如,在學習《不能沒有音樂》這一篇課文時,學生通過閱讀的方式可以感受到音樂對生活的重要意義,懂得如何利用音樂去調節自己的心情,那么生活中還有哪些因素是對我們的心情、為人處世的方式起到重要影響的呢?學生可以通過仿寫的方式去進行寫作,想一想類似的事物,如故事、藝術等,從而在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升華學生的情感;再比如,在學習《相信未來》這一篇課文時,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思考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將其寫作成文章,在課堂上分享出來,從而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就業意識,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這樣,通過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可以充分地激發出學生的語文潛能,使學生感受到語文教學的統一性,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水平的提升。
三、合理使用活動教學手段
中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優質人才,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適合的綜合實踐活動環境,引導學生進行表達與交流,在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語文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活動教學的方法還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成就感,體會語文文化的精髓,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
比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這一篇完課文時,我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課堂表演活動。本節課的重點在于使學生掌握人物角色的思想情感,而通過表演的方式,讓學生產生設身處地的感受,站在人物的角度上去思考下一步的行動,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要表達的情感,精準地把握不同角色的特征。在這次的表演活動中,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參加活動,每個小組內又會有不同的分工,有的負責表演、有的負責旁白、有的要負責設計臺詞,等等,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全身心地參與進來,通過新型的語文學習方法去感受語文的價值,促進學生對課文內涵的消化和理解。
本文針對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語文教學策略展開了一番敘述。核心素養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語文知識的構建中來,感受語文知識的價值,升華學生對中華文化的情感,推動學生獲得不斷的進步。中職語文教師要積極分析中職學生的語文學習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改善傳統語文教學中存在著的各種問題,優化課堂教學模式,促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高華成.關于中職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的探索與思考——以《故都的秋》教學為例[J].職教通訊,2017(27).
[2]??? 張彩亞.多元拓展提升中職生語文核心素養研究[J].成才之路,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