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華
【摘要】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陪伴的缺失,出現自卑、膽小、內向、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成為國家教育的一大難題。在此背景下,本文闡述三美教育對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影響以及健全人格的培養有效方法。
【關鍵詞】三美教育;留守兒童;身心;人格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出現了大量的流動人口,由于各種限制,這些背井離鄉的父母無法帶領子女外出,由此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我國社會轉型期出現的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的教育是國家教育的一大難題。河源市連平縣繡緞中心小學留守兒童嚴重,百分之六十的學生是留守兒童,很多學生都存在各種或深或深的心理問題,身心健康令人非常擔憂,針對此問題學校進行“三美合一”教育模式實踐。
一、概念的界定
(一)“三美合一”教育模式
“三美”即是“美行、美境、美心”,“三美合一”教育模式,就是通過師生的辛勤勞動,打造美麗生態校園,塑造學生美好心靈。
(二)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托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1.自卑心理明顯
調研發現,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缺少陪伴。經常會感到孤獨沒有安全感,尤其看到其他同學與爸媽相處的情景,內心傷感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孩子,心理難免留下陰影,最后形成自卑的心理。
2.人際交往存在障礙
農村留守兒童大多與爺爺奶奶等老一輩人生活在一起,由于年齡的隔閡造成共同語言少,與人溝通的機會便減少,從而在人際交往的方面產生一定的障礙。有數據顯示,有30%以上的留守兒童在參加集體活動時表現不積極,甚至是排斥,自尊心十分敏感,不主動與他人交流,性格孤僻、膽小、內向。
3.厭學現象明顯
留守兒童升學率普遍較低,原因并不是其智力比別人低下,而是由于缺少良好的教育和引導,以及健康的家庭環境,因此出現覺得讀書沒有什么用的心理。大多留守兒童的家庭條件不好,學生更容易產生為減輕家里的負擔而放棄學業,出去賺錢的心理。
4.身體素質偏差
連平縣繡緞鎮的留守兒童普遍家庭經濟并不差,學生幾乎都有手機。爺爺奶奶隔代教育溺愛嚴重,學生參與做家務、務農非常少。沉迷于手機網絡嚴重,身體嚴重缺乏鍛煉。學校辦學條件落后,體育器材少,又擔心安全事故的問題,很多戶外的體育器材如單桿、雙桿、爬桿都取消。學校課程設計由于師資缺失美術、音樂、科學、綜合科都無法正常開設。學生身體活動的機會很少。學生在課室的時間過長,小學階段是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缺少戶外運動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所以留守兒童的身體素質偏差。
三、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問題的影響因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占主要的地位,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孩子的身心健康主要依靠家庭教育。然而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方式主要有三種,隔代監管、同輩監管和自我監管。無論哪種方式,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是少之又少的,更有部分家庭,孩子與父母一年僅能見兩次面,甚至是一年見一次面,因此家庭教育幾乎為空白,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
2.臨時監護人的教育能力薄弱
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大多數為老人,由于父母不在家,老人更容易產生溺愛的心理,容易縱容孩子,在孩子心理健康以及學習等方面缺少科學的引導。同時農村老人受教育程度相對比較低,思想比較落后。因此長時間在缺少良好教育的條件下,孩子容易形成不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3.學校及教師的關注程度較少
農村學校由于本身的教育條件的落后以及師資力量的薄弱,很多課程都無法正常的開展。如,科學、音樂、美術、綜合實踐等。學校和老師過于重視分數。課程的缺失讓學生對學校教育感到乏味。過于重視分數讓學生感到壓力重重,令學習成績不好的留守兒童更容易產生自卑厭學心理。
四、“三美”教育對留守兒童的積極影響
1.“三美”教育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自我肯定,讓他們重獲自信
留守兒童普遍學習成績差,但智力并不差,動手能力比較強。學生們參與生態種植美化校園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動手實踐活動,如,設計菜園、翻地、堆肥、播種、施肥、竹編等。這些都是學生們力所能及的事,很容易獲得成功。每一次的參與都會令他們獲得成就感、價值感。慢慢地,他們就會從自卑、抑郁的情緒中走出來。
如,五(3)的小梅,母親在她出生兩個月后離她而去,爸爸常年在深圳打工,基本上只有過年才回家一次。她從小由爺爺奶奶撫養,現在爺爺常年生病臥床,奶奶身體也不好。一家的生活費主要是靠爺爺奶奶的低保金。小梅的成績非常差,每科都只有幾分。身體也偏差,虛胖,經常出虛汗。沒有父母的關愛教育,她的衛生習慣也很差,頭發和衣服都是臟兮兮的,走近她身邊有股難聞的味道,因此,同學們都不愿意和她玩,她非常孤獨自卑。
自從她參加了課外種植組,每天最早到、最晚走。她照顧植物非常細心,她種的菜和花長得最好,她不但照顧自己種的植物,還經常照看同學們的。筆者經常都被她的勤勞、細心、善良而感動,忍不住去關心她、贊美她。同學們慢慢地也愿意和她玩,欣賞她、感謝她。現在她一天比一天開心,衛生習慣也變好了,頭發和衣服都干凈多了,難聞的味道消失了,她一天比一天有了自信,老師和同學們都說她好像換了一個人。
2.“三美”教育創造出優美、輕松的校園環境,在不知不覺中舒緩抑郁、焦慮、緊張情緒
國內外學者在植物色彩對感知覺的影響方面已做了不少探索和研究。李霞等人研究了218名大學生對植物景觀色彩引起的心理效應, 發現綠色讓人感到安全、寧靜, 紅色給人熱情、活潑和溫暖的感受, 黃色使人覺得光明、指引和愉悅, 紫色和粉色會讓人體驗到神秘浪漫, 而橙色能增進人的食欲。
Saito調查研究表明進行室內裝飾時用康乃聲、菊花和較少見的藍色品種月季花, 能讓人精力集中。Kaufman等人發現不同顏色的樹冠可以讓人感到平靜, 而綠色樹冠最能使人有平靜和放松的感覺。韓國建國大學生命環境學院教授孫基哲通過實驗研究發現在室內空間適當地擺放自己喜歡的植物, 能夠給人以積極、明亮、安定的感受, 還能提高生命活力,另一項研究還發現在植物的視覺刺激下,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典型異常部位開始好轉起來。
繡緞中心小學在沒有做“三美”教育模式實踐之前,學校的植物非常稀少,幾乎看不到花。三個月以后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走廊、生物園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瓜果、蔬菜,創造出了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校園環境。一次,一位種植組的學生很高興地和筆者分享:“李老師,剛才我和小琪鬧矛盾了,很傷心、煩躁,特別難受。于是,我就跑到生物原來看我種的菜和花,發現我種的菜長高了,辣椒結果了,好開心哦!剛才的傷心、煩躁的情緒不見了,現在覺得剛才鬧矛盾的事我也有錯,應該向小琪道歉!”筆者經常問來生物園的學生:“你們為什這么喜歡來生物園呢?”學生們都說:“來這開心,很好玩!”高年級的學生會說:“總在課室上課心情煩躁,來生物園走走,很容易放松,心情很好,再回到教室上課不容易累!”
3.“三美”教育能緩解留守兒童的暴力傾向
心理學家研究人長期在抑郁、焦慮中容易激發憤怒出現暴力行為。種植組的小豪,被學校歸為“問題學生”,幾乎每天都要打同學。經常和老師唱反調,成績三科加起來不到一百分。只要提到他,老師們無不搖頭,同學們都不愿意和他同桌,怕被打。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小豪的父母離異,由爺爺奶奶撫養,爺爺奶奶溺愛他,什么事都是順著他,家里都是他說了算。在學校由于學習成績不好沒有成就感、價值感,又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充滿挫敗感,長期得不到關愛理解,內心的焦慮、憤怒通過打架來釋放,并在打架中獲得成就感,他的認知行為出現偏差。
參加種植組后,筆者發現他的動手能力很強,力氣很大,很多的力氣活都是他帶頭干,筆者不斷地給予他肯定、表揚,同學們也向他投出了贊賞的眼光。每次分組的時候同學們都搶著要與他同組,他的價值感、成就感得到了滿足,情緒越來越平靜。后來,他的班主任向筆者反饋,他從每天必打架,慢慢地演變到,一個星期打一次,一個月打一次,現在一個學期后基本不打了。有幾個和他相同問題的留守兒童,參加種植以后,打架、吵架的現象明顯減少。
4.“三美”教育幫助留守兒童的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心理學家貝克提出, 一個完整的人應該構建三大關系:人與世界、人與他人、人與自我。“三美”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發現世界、探索世界, 可以引導他們與他人建立互動良好的人際關系, 可以增強自我管理能力, 錘煉意志。學校的生物園是以向大自然學設計,以自然為師的理念引導學生設計的。老師要引導學生經常觀察大自然,大自然是怎樣和諧相處的,明白自然界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存在的價值,從而明白人與自然的關系,自己和他人的關系,自己和自己的關系。每一個活動都是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生在活動中鍛煉了合作能力、溝通能力,懂得分享、共贏、利他的重要性,對學生健全的人格形成非常重要。
種植以小組為單位,必須經常討論、合作,種出的果實還要自己找客戶賣。這為學生們提供了許多的交往、合作的機會。說話的機會增多,學生們的膽怯、恐懼心理慢慢松懈,表達越來越流利,合作越來越密切。在2019年暑假,這批留守兒童參加廣東省民政廳組織的“關愛留守兒童夏令營”,老師們在他們的表達、合作能力上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5.“三美”教育可以不斷提升留守兒童的身體素質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其名作《自卑與超越》中,明確指出, 兒童沒有與人合作的實踐, 會大大提高長大患神經癥的風險。“三美”教育為學生增加了戶外活動、勞作的時間,提供了大量的合作機會,會減少患神經癥的機會。戶外活動、多巴胺是快樂的源泉,戶外活動、勞作都能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勞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如,五(1)班的小旭,比正常的孩子矮一截廋一圈,經常感冒發燒,請假是常事。自從參加種植小組,每天在戶外早上勞作半小時,下午勞作一小時,他媽媽回饋說:“他以前每餐吃飯很少,現在每餐吃兩碗。一個學期感冒發燒沒犯過。”小祥自小有哮喘,參加種植后哮喘病也好了。幾個偏胖的學生一個學期下來,每人都瘦了十多斤。2019年,學生們參加連平縣小學生體育田徑運動會,12個參賽運動員10個是種植組的,拿到了連平縣第三名的好成績,是史前最輝煌的一次。
6.“三美”教育能夠促進留守兒童的智力發展
專注力、觀察力、思考力是學習重要能力,這三種能力決定學習成績。社會上的培訓機構培養學習力的課程非常昂貴。“三美”教育對訓練學生的這三種能力效果很顯著,對于專注力不好的學生安排他們每天都使用剪刀、鐮刀、菜刀進行各種勞作,人本能就有自我保護機制,使用工具時注意力不集中一不小心就容易傷到手,為了不傷手必須全神貫注。
每當有學生傷到了手筆者就會問他:“你在工作的時候想什么呢?”學生都會不好意思地笑著說:“我想別的事了。”“現在想那事有用嗎?”筆者問。“沒用!還會傷到手,太不劃算!”“平時做作業的時候是不是經常邊做邊玩呢?“是的!”學生們不好意思地低著頭回答。有時,筆者會問:“是不是太心急了?想一下子做好,是嗎?”學生們說:“是的!”“越急越做不好,還一不小心傷到手!”有些學生說。
智慧就是在實踐中開發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對工具使用都很熟練。專注力得到了鍛煉。農村的學生普遍沒有觀察的習慣,在家沒父母引導,在學校老師上課基本上照本宣科,很少有到實踐中引導學生觀察。學生們對寫作文特別怕,不知從何下筆,因為他們不會觀察,也沒有深刻體會、感悟。
“三美”教育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如,觀察大自然植物的共生共榮現象,最高的植物是喬木有高油脂,灌木多支婆娑,樹的下面長滿各種草,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分布、為什么各種都長得很好?而沒有互相爭奪,你死我活呢?我們的菜園可以學大自然的這種混搭式的種植法嗎?每做一件事情都先引導學生先觀察、思考、表達。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思維活躍了,都覺得寫作文不難了。處理問題的能力大幅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有所提高,他們對學習的恐懼心理明顯減輕。
五、結束語
河源市連平縣繡緞鎮中心小學開展“三美教育”實踐證明,“三美合一”教育模式是非常適合當今鄉村教育的特色教育模式,不但利于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健全的人格培養,還豐富了課堂內容,擴展了學習場所。讓學習變得輕松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學習力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馮靖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應對策略[J].四川省達州市中心醫院心理,2020.
[2]何義.通過勞動教育提升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9,(14),57-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