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言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開始發生轉變,人們越來越注重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于加強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滿足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本文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現狀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的路徑探討,以期能夠推動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增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關鍵詞:文化產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1 前言
世界快速發展,經濟水平提高,更加重視對文化的保護,文化已經成為國家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對于推動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包含了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了能夠更好地推動我國社會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需要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對于推動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當前,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文化的需求,就需要加強對文化產業的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進程,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建設,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2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現狀
我國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與西方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來說,承受著外來文明和現代文明的沖擊。目前,文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已經成為決定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并且隨著專利意識的普及,我國越來越重視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但是,當前我國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依舊存在著一些不足。首先,我國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較少,導致人們缺乏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和了解,同時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對當前我國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其次,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很少有人愿意主動去學習傳統工藝,導致許多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危險,甚至當前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失傳。對于不同類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都具有一定的危險,首先,從文學的方面來說,由于古代的科技水平較低,特別是對于少數民族地區來說,缺乏對于文學的文字記錄,對于文學往往采用口述的方式進行傳承,導致許多少數民族的文學作品已經很難再找到。其次,對于我國古代十分流行的歌舞等,由于現代流行因素的沖擊,很少有人進行古代歌舞的學習,同時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導致許多民間音樂和舞蹈缺乏傳承人。同時,對于民間藝術來說,也缺乏一定的傳承。由于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很少有人愿意學習刺繡等中華優秀傳統藝術。最后,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手藝也由于社會多方面因素面臨著消失的風險。對于當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雖然曾經取得了極大的輝煌,但是由于外來文化的沖擊和時代觀念的轉變,導致我國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失傳的風險。為了更好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傳承,就需要加快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
3 產業化助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的路徑
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就需要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開發,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產業價值,從而更好的表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3.1 制定合理的文化產業規劃
促進非物質文化產業的發展,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經濟價值,就需要合理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開發進行規劃。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產業進行合理布局,從而更好地形成成熟的產業鏈,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在產業化過程中,要注重進行產業聚集,更好地進行文化產業的規劃,也需要加強國家的支持,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基地進行建設。同時,要注重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區進行建設,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從而更好地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的發展。
3.2 保障傳承人的權益
提高人們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就需要注重對傳承人的權益進行保護。國家需要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注重對社會的引導,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要注重對于傳證人權益的保護,通過發布相關的政策支持,出臺相關的法律體系對傳承人的權益進行保護,從而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積極性,保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能夠在產業化的過程中獲得自身的合法權益。
3.3 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扶持資助力度
外來文化的沖擊和社會文明的演進,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失傳的問題。為了能夠更好地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政府就需要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扶持和資助。通過加強資金支持,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建設提供大量資金,并且根據需要出臺相關的法律政策,更好的保障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的開展。為了能夠更好的使產業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進行市場融資,提高產業的活力。
3.4 采用現代媒體技術
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化,必須加強對現代媒體技術的運用。通過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中融入現代技術,能夠更好地增強產業的活力,推動產業的發展。同時,通過采用數字化技術,能夠更好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展現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從而更好地進行產業的市場競爭。采用現代媒體技術,可以更好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宣傳,在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知名度的同時,還能推動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4 結語
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就需要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產業化處理。通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建設,從而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侯玉霞,趙映雪.文化自覺視角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與鄉村振興研究——以勾藍瑤寨“洗泥宴”為例[J].廣西民族研究,2018,(6):140-147.
[2]張群.以黨史文化助推佛山市文化導向型城市建設[J].佛山研究,2019,(3):62-65,24.
[3]陳煩,劉丹.貴州省紅色文化資源產業化發展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28):481-482.
[4]黃廣平.加快文化產業開發助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J].當代旅游,2018,(1):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