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金麗
【摘要】閱讀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載體。在新的教學環境之下,推進閱讀教學的有效實施,符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完整性需求。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之上,從創設問題探究式教學、情境式教學等方面,論述了小學語文互動式閱讀教學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小學? 語文? 互動? 閱讀教學? 實踐策略
前言:語文教學改革的推進,是小學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更是促進教學方法創新構建的重要著力點。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小學語文應跳出傳統教學思維,在開放式多元化的語文課堂,促進語文學科教學的完整性,夯實閱讀教學的重要地位。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過程,是學生深入學習、知識內化與延拓的重要保障。在“互動+”的教學視域下,通過互動式閱讀教學的導入,搭建更具實效性的課堂教學空間,符合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內在需求。因此,本文就如何推進小學語文互動式閱讀教學,做了如下具體闡述。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狀態,在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從實際來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邊緣化”情況比較突出,閱讀教學課時不足、教法僵化等問題,影響了閱讀教學的實施效果,同時也對閱讀課程的系統性構建形成制約。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邊緣化的出現,暴露出小學教學的完整性不足,也進一步強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優化與調整的必要性。
(一)閱讀課程教法單一,教與學互動性不足
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載體,是搭建教與學良性互動的重要路徑。但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面臨教法單一等問題,對教與學的互動創設形成較大影響。一是閱讀教學方法單一,傳統填鴨式等教法的實施,與閱讀教學的課程目標及要求向沖突,影響閱讀教學的實效性;二是閱讀教學的課堂“互動”,學生別動的學習狀態,削弱了教與學的良性互動,不利于開放式多元化閱讀空間的創設。因此,教學創新不足、教法單一,導致了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活力”不足。并且,僵化、單一的課程教法,不利于閱讀課程教學的有效實施,閱讀課堂的沉悶、枯燥,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閱讀教學課時不足,邊緣化情況比較突出
從實際來看,小學語文在閱讀教學的課時設置總,教學課時不足等問題比較突出,這也成為其邊緣化情形的重要體現。首先,教師對閱讀教學缺乏足夠重視,閱讀課程的課時少,學生的閱讀需求難以有效保障;其次,閱讀課程的“邊緣化”情況,導致師生對閱讀課程缺乏興趣。特別是一些學生,對閱讀缺乏興趣,僵化的閱讀課堂氛圍,影響有效閱讀教學的生成。因此,閱讀教學的有效實施,關鍵在于課時的合理設置,解決好邊緣化問題,全面推進閱讀課程建設。
(三)閱讀教學環境欠缺,課外閱讀不足
閱讀貫穿于語文學習的全過程。學生在語文閱讀的學習中,教師要創設良好的閱讀教學環境,在課內+課外相結合的閱讀方式,推進閱讀教學的全面開展。但是,小學語文在閱讀教學的創設中,尚未建立良好的教學環境,師生對閱讀的不正確理解,導致教師閱讀教學質量不高,在課內外閱讀教學的構建中,鮮有系統性閱讀教學工作的推進。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推進,應對教學環境進行優化,在多維度閱讀教學的組織中,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二、小學語文互動式閱讀教學的實踐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構建,要立足“閱讀”本質,在互動式教學空間,搭建開放式閱讀教學環境,符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需求。也就是說,從教學發展的角度而言,閱讀教學環境的優化,應著力于開放式課堂教學的創設,提高閱讀教學的互動性。
(一)以問題為引導,創設問題探究式教學
閱讀以問題為引導,能夠在問題因子的促進之下,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去分析,進而為閱讀教學的開展,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因此,一是要立足教學內容,通過重難點知識的梳理,讓學生帶著“問題任務”,在問題探究中,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盤活語文閱讀課堂;二是問題要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在自主探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構建“互動”,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
【案例】在《秋天的雨》的教學設計中,教師不是直奔主題的引導學生畫重點、記中心思想,而是在問題任務的創設中,讓學生跳出被動學習的狀態,在主動參與學習中,活躍課堂,讓學生走進閱讀世界,感受語文思想魅力。
問1:秋天的雨是一把神奇的鑰匙,它為我們打開了什么?
問2:在秋天這扇門里,作者看到了什么?
教師的“問”循序漸進,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之下,對文章有從淺入深的閱讀,能夠在問題中更加全面地閱讀,并且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促進了“教”的有效導入。因此,從“問”中尋找閱讀的重難點,并在自主探究中,通過生生互動交流,以更好的完成問題任務,提高閱讀教學的互動性。
(二)以情境為載體,創設情境式閱讀教學
以境育人,是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向,也是情景式閱讀教學中,互動閱讀空間的創設。因此,以情境為載體,讓學生在開放式的情境空間,更好地走進閱讀世界,從文章中汲取中心思想,并促進有效教學的實現。
【案例】在《少年閏土》的課時教學中,教師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閱讀學習,以故事時代背景創設了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更好地了解主人公閏土的現實社會背景,這對于學生提高閱讀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情境:教師以多媒體,創設閱讀情境。教師制作動畫PPT,先讓學生感受“少年閏土”生活的那個時代。
學生在情境中,帶著情感的觸動,走進文章。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學生結合情境內容,對閱讀內容進行細化,并在生生互動中完成對主題思想的探究。
在文章最后,作者說道:“從此沒有再見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章,創設一個“20年后再相見的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所思所想,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化知識學習,這不僅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讓閱讀教學在互動中,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促進教學拓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跳出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束縛,在開放式的閱讀環境中,以互動為載體,搭建互動式閱讀教學空間,全面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本文研究得出,小學語文互動式閱讀的實施,應從教與學兩個維度出發,在問題引導、情境創設中,實現互動式閱讀教學的有效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