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紅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成為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向。初中英語教學作為中學課程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應該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本文主要討論了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研究;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由傳統的專業性人才轉向具有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這是社會的發展趨勢,也是當下教育主要的目的之一。在市場經濟下,各行各業都面臨著機遇和挑戰,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自身的優勢,綜合型人才就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要適應社會的需求,逐漸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綜合型人才。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實踐動手能力。
一、積極轉變觀念,強化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要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首先需要從思想觀念上入手,轉變學生傳統學習的觀念,建立起自主學習的觀念和意識。教師需要在教學方法上有所轉變,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強化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引導式教學。具體而言就是,在學習知識之前,教師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介紹,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究,在這個過程中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自主探究學習內容。例如,教師在介紹現在完成時這個概念后,讓學生自己探索現在完成時在具體語境中的運用,教師在一旁給予引導。
二、做好預習準備工作,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在傳統教學中最大的一個弊病就是預習這個環節流于形式化,因為學生習慣了教師直接進行知識灌輸,對于在課前預習沒有足夠的重視,這也是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被破壞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習慣就需要做好預習這個環節。例如在上課之前,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這一課所要用到的單詞和語法,通過對概念的解讀,使得學生有一個基本的理解,然后在具體的閱讀中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更深地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三、強化教師的引導作用,加大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監督力度
教師引導作用很大一部分體現在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監督上,在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之前,教師要做好監督工作。例如,在預習環節中,教師可以布置小任務讓學生完成,例如在對單詞進行預習之后可以抽樣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展示的方式對自己在預習環節中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展示,在這種類似于教師上課的體驗中學生可以了解到自身對于知識的掌握還存在哪些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去解決這些問題。
四、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鼓勵學生深入探究
小組學習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這種學習方式完全能夠體現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學生需要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以問題為核心的探究過程中,不斷解決一個個問題就是對知識的熟練和應用的過程。因此,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進行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幫助學生形成這樣一種獨立思考和探究的習慣,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創新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英語是一門語言性的課程,因此就注定學習習慣對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監督學生。除此之外,有效的學習方法也是學習的關鍵,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特點探索新的學習方法,例如針對單詞的記憶,教師可以結合遺忘規律對學生進行單詞記憶的規劃和復習,還可以使用多種方法記憶單詞,如聯想記憶法、諧音記憶法等,通過多種方法刺激學生的主動性,豐富教學
過程。
六、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幫助學生挖掘學習的樂趣
在英語學習中,初中階段教師最常遇見的問題就是學生對英語缺乏興趣,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教師需要正視它。針對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這個現象,教師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有的學生可能是沒有得到教師的關注,在心理因素上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有的學生是因為教學方式機械單一,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無法集中注意力;還有的學生是因為對英語學習的認識不到位,覺得不學也無所謂。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是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的。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創新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特點來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幫助學生發現英語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張梅芳.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培養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9(3):162.
[2]杜讓治.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科學咨詢,2018(47):112.
[3]何德玲.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學周刊,2016(30):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