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尤杰
【摘要】課堂教學和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綜合使用,產生了微課的教學方式。微課擁有重點突出、刺激感官、創設情境的特點,突破原有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方式,著重開發了生本教材資源,并打破了課堂的空間與時間局限,使得學生能夠有的放矢,充滿興趣,進而能夠輕松地進行學習,并使得學生的學習具有自主化與個性化。為此,本文對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微課;應用探究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運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師的業務能力也越來越強,不同課堂教學模式的逐步運用,使得微課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作為具有特色的信息化教學方法,微課的載體主要是視頻。它是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相關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進行的精彩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它自由靈活,短小精悍、重點突出,聲像俱全。通過微課構建出有趣生動、真實客觀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完全激發出來,進而讓學生展開個性化自主化的學習,讓學生的情感技能、語言知識得到全面的發展,提升課堂效率。
一、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語文教學的關鍵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熱情。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語文對學生的成長、學習來講十分關鍵,特別是在小學時期,通過語文教學能夠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習熱情是一種情感動力,也是特別的意識傾向。微課教學包含了視頻、文字、動畫、聲音、圖片等多種內容,可以較好地刺激學生的感官,構建出愉悅輕松的課堂氣氛,進而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激發出來,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教學課堂中去。教師通過微課進行互動,還能夠提升對學生學習、生活的了解,進而認識到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
例如,在教學《荷花》一課時,教師能夠通過微課,把課文中的插圖“荷花”,更加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當學生通過視頻、動畫觀看到美麗的荷花時,就會讓課堂的氛圍更加熱烈,學生對荷花的認識也更深入,從而促進課堂教學高效。再比如,在教學《珍珠鳥》一課時,可以通過小學生樂于接受的講故事方式展現,利用作者與珍珠鳥之間的故事,能夠向學生展現出信任的重要作用,進而讓學生注重自身的信譽。當課堂展現出課文題目后, 學生就會出現疑惑并思考:小鳥一般都比較怕生,為什么卻和作者能夠友好地相處呢?此時,教師就能夠通過微課視頻,使用生動的方式把課文中的內容合理的展現出來,并較好地化解學生對題目的疑惑,提升學生對課文內容研究的興趣。
二、通過微課展開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課堂導入是十分重要的內容,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內動力,并且還和教師的教學質量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應關注和重視。小學生由于正處于成長發育的時期,因此其感官能力正慢慢提升,并且容易受到聲音、味道、顏色、外形上的刺激。小學生一般通過形象思維展開問題的思考,并且對一些新奇的內容十分感興趣,但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并且也存在喜新厭舊的問題。通過微課的方式進行教學,能夠較好地展現出微課色彩艷麗、時間短、呈現方法多的優勢,這與學生的心理特征剛好吻合。所以,假如教師在課堂導入過程中使用到微課的方式,通過小學生喜聞樂見的途徑把教學內容展現出來,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并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
例如,在《開國大典》一課的教學中,學生當前的生活與課文展現的內容差別較大,如果只是根據教師的講解,學生還是難以有效地感受到開國大典的盛大場面、激昂情緒和雄偉的氣勢。而教材中單調的插圖也難以較好地讓學生對開國大典有著深刻的感受與正確的認知。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地通過微課進行教學,利用視頻、動畫、音頻等作為載體,再根據教師的講解,讓開國大典的盛大場面被再現出來,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對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個感官形成刺激,學生也會因此形成自豪感與驕傲感,并對學習的課文充滿好奇與興趣。
三、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平臺
通過微課進行教學,能夠較好地展現出學生的自主性。微課教學的方式破除了原有的教師講、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模式,能夠較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要求。由于不同學生之間的心理特點、理解水平、知識基礎等都有著巨大的差異,利用微課平臺,教師能夠把學習的重難點內容制作成微課課件,讓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通過課后時間再次展開自主學習,在課堂外自主挑選一些符合自身學習要求的微課內容。這樣不但能夠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實效性,同時,還能夠強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記憶、理解。
例如,在教學《詹天佑》一課的過程中,教師能夠通過微課講解詹天佑怎樣克服困難,進行京張鐵路的修建。京張鐵路的修建展現出了詹天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卓越的專業才能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特別是他創造的“人”字形鐵路,減少了鐵路的傾斜度,較好地化解了鐵路坡度較大的問題。而本文中,一些學生無法較好地理解“人”字形鐵路到底是什么樣子,教師就能夠通過視頻、圖片、動畫等方式,把兩個火車頭在“人”字形鐵路上運動的情境表示出來,讓學生仔細觀看,并進行交流溝通,感受到這個設計的奇妙之處。如果一些學生還是沒有理解到,還可以在課外下載微課內容,自行進行觀看、思考,強化理解。
四、通過講解微課知識,解決教學難點
教師有效地攻克教學的重難點,能夠讓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得到極大的提升,并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不同的文章都具有不同的重難點,這些重難點知識需要教師進行多次講解,學生進行多次思考才能夠理解到。但教師進行多次講解,很容易花費較多的時間,進而使得教學效率大打折扣。所以,教師能夠通過微課的方式,把知識重難點形象的展現出來,讓枯燥的、呆板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進而幫助學生緩減理解難度。同時,教師也能夠通過微課構建出于課文相符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根據情境展開理解,掌握教學的重點內容。
例如,在教學《為人民服務》一課時,本文著重是為了展現出作者對為人民服務思想的闡述,鼓勵學生學習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成為一個熱愛祖國與人民,對祖國有用的人。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足、人生閱歷較少、年齡較小等原因,他們對為人民服務的內容還沒有切實的理解。因此,教師能夠利用互聯網獲取對應的影像、文字、圖片資料,通過微課的制作,播放出相關的感人事跡,構建出滿足學生認知能力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與熏陶,進而對文章的理解更上一層樓。
五、結語
綜上所述,把學科課程與現代教育技術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就是把教育技術運用到學科教學中去,讓它和學科內容的實施、設計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而實現對應的教學目標。由于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更多的教師開始運用微課的教學方式,同時這種方式也被證明在增強教師的自我反思水平、構建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上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把教學內容當作基礎,引導學生通過微課學習對應的語文知識,讓語文課堂在微課的輔助下充滿活力與吸引力,從而啟迪學生的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何土順.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9(8).
[2]姚馨童.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
[3]蔡云.淺析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考試周刊,2016(33):38-38.
[4]張園.微課在銀川市M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寧夏大學,2015.
[5]謝方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微課資源的利用策略探究[J].新課程(中),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