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萍萍
[摘要]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技能水平。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不會勞動、不愛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看不起普通勞動者等不良現象,勞動教育獨特的育人價值正被淡化、弱化。本文旨在探究如何依托互聯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增強勞動技能,體驗勞動創造的快樂,從而讓學生在勞動教育中懂得熱愛勞動、學會責任擔當、增強奉獻意識,全面提升勞動素養。
[關鍵詞] “互聯網+”;勞動教育;實踐體驗;勞動素養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提出了新目標、新要求,意見明確指出:“小學低年級要注重圍繞勞動意識的啟蒙,讓學生學習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勞動樂趣,知道人人都要勞動。”該文件旨在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熱愛勞動,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持續推進,傳統學習的外延正被網絡化學習無限擴展著。基于“互聯網+”背景,我們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勞動教育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使得勞動教育煥發出勃勃生機。
一、多學科網絡課程滲透,培養勞動興趣,植根勞動觀念
依托互聯網,華陽小學各年級堅持推送線上校本網絡課程——七彩課程,這些課程有很多都體現著勞動教育理念。如在藍之海數學課程中,當孩子們學完了“購物里數學”后,老師們布置了一道與家務勞動相結合的作業:分類小能手。整理家庭冰箱,對食物進行分類。分好類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自己的勞動成果。孩子的勞動熱情多高呀!將家里冰箱里的食品翻了個遍,重新規劃,重新放置,不但整理好了冰箱,減輕了父母的負擔,同時還認識了自家冰箱里儲存的食物,學會了對食物進行分類。
在“青之躍”科學課上,老師通過“營養物質爭霸賽”的微課教學向同學們介紹了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和雞蛋的營養價值,要求同學們課后制作一道和雞蛋相關的創意菜,做好后上傳。小伙伴在家長的協助下,爭相研發新菜式。孩子的雞蛋菜式花樣繁多,不拘一格,創意無限。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不但提高了生活技能,開心地品嘗到了自己的勞動果實,還從親身勞作中體會到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義所在。
互聯網背景之下,勞動教育滲透于各學科之中,不但增強了學生的勞動興趣,還將“勞動是光榮的、開心的”等正確的勞動觀念悄然扎根于孩子們的心田。
二、“互聯網+”的跨學科聯結,深化勞動體驗,提升勞動素養
現代社會,勞動教育已然脫離了簡單重復的體力教育,轉變為多學科聯結的能力教育。現代勞動的社會性和復雜性能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養成,信息素養主要表現在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方面的能力。
一直以來,華陽小學鼓勵學生自主開發興趣類課程,其中包含了勞動課程。如二年級的一位學生錄制的《美食總動員,健康吃出來》微課,除了展示自制健康美食三明治外,還向同學們介紹了健康飲食金字塔、疫情期間應該怎么吃才健康等內容。可以看出,學生做的雖然是一道簡單的三明治,但實際上是手腦并用。除了親自勞動,還通過書本、網絡等方式查找資料,獲得更豐富全面的營養知識。
又比如學生在家種花生,不僅播種、澆水,觀察它的生長變化,寫觀察日記,還利用互聯網去了解花生的營養價值、吃法、果實特點等。
勞動素養的形成離不開實踐體驗。“互聯網+”時代,學生的勞動體驗得到了充分重視,其勞動能力體現出多學科能力聯結的特點,勞動素養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三、線上交流分享,展現勞動成果,培養愛勞動好品質
“互聯網+”平臺,給學生的交流展示提供了無限的機會。孩子用視頻、圖片,甚至以微課、直播的方式將自己做的拿手菜、種的小盆栽、整理的書架、洗的碗、去地里摘的菜、包的餃子、烤的蛋糕等上傳到班級QQ群相冊、umu平臺、微信群,與大家一起在線上分享交流,展現自己的勞動成果,談勞動體會、勞動收獲,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通過有汗水、有老繭和疲乏人的勞動,人的心靈才會變得敏感、溫柔。通過勞動,人才具有用心靈去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同學們在快樂分享中,愛勞動的品質已然生根發芽,責任擔當的意識已潛移默化地得到培養。
四、線上多元評價,家校攜手合作,養成勞動好習慣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學校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可見,唯有家校攜手,才能把勞動教育真真切切地落到實處。
依托“互聯網+”,家校合作變得更加密切,勞動教育呈現可觸可感、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態勢。家長、學校除了提供多平臺的交流展示外,還充分發揮多元評價的育人功能,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勞動好習慣的養成。
在網絡平臺上,多元評價變得可觸可感,而且永不消失。當孩子們呈現出他們的勞動成果時,我說:你的桌子抹得真干凈,可以當鏡子啦!老師聞到了你的雞蛋餅的香味啦,你真能干!你不但能分辨出雜草,還能除掉雜草,真了不起!你洗西蘭花真講究方法,比孫老師洗得還干凈!哇!你種的花生發芽啦!祝賀你!洗碗拖地你都會,一看就是個家務小能手……同學們說:我會洗西蘭花了!是不是洗得很干凈?哇!豆芽長得真好!今天早上我剪了豆芽,真開心!銘銘,你的三明治看起來很美味,我也要試一試!小朗,想不到你會除草,你真棒!寧寧,你的可樂雞翅真誘人,我都流口水啦!明明,你的書架整理得很有條理,我要向你學習……家長們這樣說:寶貝的可樂雞翅真美味,你是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媽媽為你點贊!媽媽看見了你做菜時的用心與努力,幸福的生活靠勞動創造,你真棒!你雖然洗碗時打破了一個盤子,但媽媽依然很開心,你長大了,懂得承擔家庭責任了!你的房間收拾得真整潔,好習慣要繼續保持哦……借助網絡平臺,通過學生自評、同伴互評、老師評價、家長評價等方式,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讓每一個學生都看得見自己的成長,極大地促進了學生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勞動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達到個人的身體、情感、心理及道德觀念和美學價值的平衡發展”。“互聯網+”時代,小學低年級的勞動教育只有關注學生的勞動體驗,注重教育實效,才能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進而真正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核心素養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發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22-26.
[2]杜作潤.勞動教育——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J].現代大學教育,2016(3):29-33.
[3]趙中建.全球教育發展的歷史軌跡:國際教育大會60年建議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