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少波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家奔迫于學習、家庭和工作之間,常常過度學習或者過度工作,這會給身體上造成不可忽視的傷害。青少年正是身體發育的時期,此階段更不可忽視身體鍛煉的重要性。現在的初中生對體育課是感興趣的,但是由于一些體育項目的考核,許多學生對此存在畏難情緒,對上體育課存在抵觸心理。本文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狀態特點,分析學生“喜歡體育,怕上體育”的原因,旨在提高學生在體育課中的參與度,提升體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興趣提升
在我國教育水平持續提升的背景下,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也漸漸為人所知,作為與德育、智育一樣重要的教育類別,體育與前者共同構建了綜合素質教育的范疇。而想要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相關教師就應明確體育教育對發展初中學生個性的價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制定教育策略。據此,本文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現實意義。
一、體育教育對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作用
作為初中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雖然體育教師曾經被很多教師、家長所忽視,但是其對學生的積極意義是無法掩蓋的。合理開展體育教學,能夠對學生的課堂參與性進行提高,由于體育學科是每個學生都必須要接觸、學習的課程,因此,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體育課程中發揮自身的潛カ,展示自己的個性。另外,體育學科的互動性決定著學生往往會對體育運動存在一定的興趣,當教師能夠合理的引導學生,啟發學生,激勵學生,學生就會積極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鍛煉學生的身體與意志,讓學生的性格變得更加開朗、樂觀。
二、初中學生喜歡體育課但又怕上體育課的具體原因
(一)體育課堂枯燥無味
體育教學過程具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先決條件,而想要真正的發揮體育教學的作用,初中體育教師還必須要強化思想,創新方法,對體育課程的結構進行完善。部分體育教師的教學思想較為老套,教學方式較為傳統,這也直接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無法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例如,在“體能”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客中,部分教師往往都會選擇為學生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卻沒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做出要求,在向學生講述了體能方面的理論知識后,教師就會直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進行訓練,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無法清楚的對自身的體能產生認知,導致學生的積極性降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明確,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從而為學生選擇更加科學的訓練方式,只有如此,學生的身心才能真正的得到成長。在每個學生身上都存在著不同的運動潛力,優秀的體育教師往往會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潛力進行挖掘,如此就可以較好的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例如,很多男同學對排球運動不興趣,但是卻十分喜歡足球、籃球運動,而一些女同學不喜歡激烈的運動,卻對羽毛球等運動“情有獨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細致的觀察學生的個性,重視課堂上的專項訓練。
(二)學生對體育存在抵觸心理
新時代下,初中生對電子產品愈發依賴,手機、電腦充斥了他們的生活,學生愈發喜歡沉溺在互聯網的世界當中。而在初中繁忙的課業壓力之下,體育課之于他們來講,是一門用來放松的課程。許多學生在經常會在體育課程中呈現一種十分懶散的狀態,不愿意進行一些常規體育項目的訓練,導致形成一種懶散的體育課堂氛圍。學生盡管喜歡體育課程,但是仍然有很多女生也總拿身體不舒服當借口來逃避體育課,很多人也就是在中考前才瘋狂練習考試項目。其實,這樣來看,體育課堂的地位不高。在一些學生的眼中中,體育就是副科,其中考分值并沒有傳統的文化課高,這種思想對于初中體育課程的開展有極大的害處。
(三)體育教學活動較為單一
除了學生的心理問題與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之外,在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課堂中,單一的教學形式是最常見的。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沒有注重提升課堂的多樣性,學生即使原本是對體育課堂興趣滿滿,在面對枯燥的同于教學課堂時,也會大大降低參與其中的熱情。這對提升學生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廣泛參與性十分不利。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往往是先讓學生圍繞操場跑幾圏,然后做一下準備活動和熱身活動,之后便讓學生自由活動了,但是初中學生在這種時候往往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于是便有成群結隊地回到教室中去學習了。這種情況在許多中小學中都是非常常見的。因此,提升初中體育教學課堂形式的多樣性不十分重要,可以増添其他形式的體育活動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熱情。
三、結束語
體育學科是每個學生都必須要接觸、學習的課程,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體育課程中發揮自身的潛力,展示自己的個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不喜歡上體育課的情況進行明確,從而為學生選擇更加科學的訓練方式,提高其參與度,挖掘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明,姚金元. 初中體育教學之陽光體育運動實施策略淺析[J]. 學周刊,2019(35):159.
[2]張飛. 核心素養下的初中體育分層教學探究[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2):245.
[3]馬學成. 試析快樂體育為導向的初中體育教學模式[J]. 中國校外教育,2019(3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