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太花
摘 要:對于德育教育而言,其是開展學校教育的基礎與核心,直接影響學校素質教育的質量。良好的品德對于小學生成長以及教育均有十分積極的作用,但小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教師長時間有意識的培養和鍛煉。綜合來看現階段我國小學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具體狀況,可以發現整體效果不甚理想,下面本文就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的具體策略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教育策略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開展有效的德育教育于小學生人格完善、品德提升均有積極的作用,這也是小學應當重視德育教育的主要原因。通過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使得小學生可以明辨是非、分辨善惡、懂得感恩等,均可促進小學生積極健康的發展。
一、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就德育工作而言,其是教師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的根本與前提,小學生人格和品德的培養要高于知識教學。小學階段是每個學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關鍵時期,該階段學生所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將伴隨終身,于學生未來成長和成才均產生直接影響。小學班主任有培養小學生良好德育品質與人格的責任與義務,而且其具有職業與職位的雙重優勢。首先,各階段學生對教師都存在一種由衷的敬佩,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非常高的地位,所以教師會對學生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其次,班主任負責協調統籌班級內部各項教育活動,旨在確保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所以其具有將德育教育滲透至任何一項班級教育活動的機會,為有效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便利條件。綜上,小學班主任開展有效德育教育直接影響小學生個體發展與進步,而且關乎教學效率與質量,由此可見其重要性。此外,班主任具有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絕對優勢,是保證德育教育工作有效開展的有利條件。
二、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為人師表、率先垂范
小學生步入小學開始班主任就作為其心目中的偶像所存在,其對班主任有信任、尊敬、崇尚等多種感情,由此可見班主任在小學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就小學生而言,其心靈好比一汪池水般干凈、清澈,好比一輪圓月般純潔、無暇,周圍人與環境均對其人格與品德的形成產生直接影響。小學生因為對班主任有十分濃厚的感情,再加上這個年齡段特有的性格特征,所以會模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換言之,班主任的日常活動均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生的人格與品德,因此其應當發揮自身積極的榜樣作用,嚴以律己的同時悄無聲息的影響學生,使其可養成健康的人格與良好的品德。
(二)多種形式、寓教于樂
對于德育教育活動而言,其不同于知識教育,并沒有特別明確的內容和形式,所以班主任需要善于抓住一切積極的德育教育資源,結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特征開展多形式的德育教育,最大限度發揮班主任工作的優勢。
如班主任可在每周一次的班級集體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依據每周學生的表現和時下社會發展動態提煉班級活動的主題,確保德育教育內容的實時性。國慶節期間小學生課后都在津津樂道的討論國慶大閱兵的事情,教師則可將“閱兵”作為本周集體活動的主體,以比拼的形式讓小學生自選與“國慶閱兵”有關的內容參賽,可以單打獨斗也可以成群結隊,教師與其它學生負責評比,最后獲勝的個人或者隊伍可獲得一項特權、獎勵。班主任利用比賽形式激發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然后利用團隊比賽形式培養小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最后以“國慶閱兵”內容的有效深化培養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主義精神等。
(三)走出校園、豐富實踐
小學生因為年齡與閱歷的關系其心智尚未發展成熟,所以其人格與品德均十分容易受到人或者事的影響。因此,為了時刻鞏固小學生正面、積極的人格與品格,教師需要在適當的范圍內就其社會認知水平進行提升,強化小學生辨是非、明道理的能力,一定程度降低不良情緒、不良事件等對其人格和品德的影響。
如教師可利用周六日時間帶領小學生去野外踏青開展春游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小學生觀察身邊的花草樹木,明確植物與人類相同均有生命,我們應當做到對生命的尊重,不踏草、不折花。亦或者教師組織小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敬老院看忘孤寡老人,陪老爺爺下象棋、給老奶奶講故事等,使得小學生可養成尊老的良好品德。
三、結束語
“三歲看老”是我國的一句俗語,雖然有點夸張,但是仍舊可明確幼年階段對每個人產生的終身影響。對于小學生而言,正處于完善心智水平、認知水平的關鍵時期,此階段其養成的品格、品德等會對其整個人生產生較大影響,由此可見其重要性。所以說,小學班主任應當認識到有效開展德育教育對小學生成長及成才的重要意義。本文簡單論述了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教育的幾點建議,希望可為小學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做出一點貢獻。
參考文獻:
[1]韓英華. 探討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J]. 好家長.
[2]趙益瑩. 小學班主任如何有效開展德育工作[J]. 新課程(小學)2017(9).
[3]周麗娟. 新時期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分析[J]. 都市家教月刊(3):16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