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燕榮
【摘要】? 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在此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教學理念、課程性質等發(fā)生了變化,學科教育教學更加側重于生活實踐。但是,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實施教學活動,是非常困難的。對此,教育工作者將STEAM教育應用在學科教學中,借鑒國外STEAM教育經(jīng)驗,開始推進初中地理教育模式改革。
【關鍵詞】? STEAM教育 初中地理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33.55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25-168-01
引言
STEAM教育模式是基于STEAM理念下提出的一種教育教學思想,是教育領域的一種STEAM分支,其具有情境性、跨學科、實證性、藝術性和設計性等特點,符合初中地理“主題式”教學模式。因此,將其引用到初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初中地理課程教學的有效途徑,應該予以重視。
一、STEAM教育概述
STEAM教育是多學科交叉集中的新教育理念,其設計到工程、科學、數(shù)學和技術,但是并非四科的簡單堆砌,而是將多個學科知識轉化為探究世界的相互聯(lián)系過程。對此,STEAM教育與義務教育學科相聯(lián)系,以教學活動為基礎、以主題教學項目為導向解決知識問題,為教師與學生提供了動手動腦的課堂體驗。學生在課堂活動中,不僅學會了地理知識,同時也學會聯(lián)系數(shù)學或其他科學知識等,通過合作、建構、創(chuàng)造、設計等環(huán)節(jié)來解決地理教學問題。
二、STEAM教育的初中地理“主題式”教學實踐
(一)充分利用課上生成性教學資源
初中地理課“地球的公轉”一課中,教師帶領學生觀看地球公轉的視頻課件,并試問:“地球公轉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地理現(xiàn)象”,有的同學嘗試回答說是五帶和四季變化,而有的學生回答說是:“只有四季的變化,并沒有五帶的變化。”對此,教師借此機會組織學生針對這個問題,展開接下來的教學任務。教師設計本節(jié)課的問題“地球五帶的形成原因”,學生對此問題感到極大的興趣,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提出合理地解釋。本節(jié)課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批判性思維角度來說,是促進學生進一步認識與探究地理知識的關鍵。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討論“活動積溫”概念,學生繼續(xù)問道:“人工方式在短時間內(nèi)使得農(nóng)作物快速成熟所需要的溫度,是真的成熟嗎?”教師為學生播放了兩組視頻,通過主題設計,再結合視頻中農(nóng)作物的實際種植方式,歸納與總結探究問題過程與得出來的結論。
(二)活用教材,設計開放性課堂空間
STEAM教育實踐中,教師應把握好主題式課堂教學活動所展開的討論問題,要求問題具有開放性,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對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前,應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整合教材中所有涉及到本次主題的知識點,并進行充足,盡量設計出開放性且就有探究空間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主題式探究,教師在此期間不做過多限制性的要求,將提問與思考的機會留給學生,鼓勵學生在主題探究中合作解決問題,而不是教師為主的“滿堂問”。教師在選擇主題式相關素材上,如地球公轉和自轉方式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數(shù)學和美術畫圖相結合的方式,嘗試畫出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位置變化,并且用地球儀作為輔助進行講解。與此同時,教師應該把握好預設與生成相輔相成,在此基礎上,處理好地理教學中生成性問題。
(三)引入主題式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搭建互動平臺
STEAM教育理念引入到地理主題式教學中,圍繞“我們生活的大洲”地理教學主題,教師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分別完成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設計知識結構、修復策略四個任務,其中信息采集是要求學生利用教材、網(wǎng)頁搜索等查閱方式,獲得相關知識,信息分析是要求學生根據(jù)搜集到的知識,結合教材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四個小組以合作交流互動,組內(nèi)成員共同完成一個教學任務,其中涉及到信息采集、調查研究、整理歸納等環(huán)節(jié),有關大量的動手操作實踐,提升學生的思考與實踐能力。采取主題式教學活動,更加調動了學生間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班級凝聚力也有所提升。又如教師開展主題為“我是課堂的主人翁”的課題研究活動,學生結合教師的課題清單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性學習方向,但是都是圍繞本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特色展開的社會調查活動,了解當?shù)毓I(yè)生產(chǎn)及帶動效應,以及是否產(chǎn)生環(huán)境污染治理問題,當面臨這些資源環(huán)境問題時,應該采取何種角度予以解決或者防范。實地調查后,學生對搜集的資料進行匯總,并形成一個調查報告。類似的還可以設計為“家居空氣質量報告”、“公園建設植被種類”、“特色旅游區(qū)域景觀調查”等一系列主題活動。當然,地理教學主題選擇方向不合理,或可實施性較弱,學生尚且不能準備充分,會增加學生在主題探究中遇到困難的可能性,最終導致主題教學活動以失敗而告終。對此,初中地理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主題式教學活動,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動手能力、知識儲備量、年齡段等,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幫助學生獲得真正的鍛煉,并在其中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結束語
總而言之,興趣是學生更好地學習初中地理知識的重要心理傾向。在STEAM教育理念,初中地理教學更加傾向于指導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地理現(xiàn)象的規(guī)律,并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不同于傳統(tǒng)“說教”方式的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在STEAM教育活動中形成思考與實踐的習慣,提升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對此,STEAM教育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能動性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王力東.基于項目的學習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2]劉蓓佳.基于STEAM教育的地理野外實踐活動探索[J].地理教育,2020(02):59-62.
[3]何昊文.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地理選修課程教學設計初探——以地形沙盤的制作為例[J].地理教育,2019(1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