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晴
摘 要:閱讀在英語學習方面十分重要。文章從課堂和課外兩方面論述了教師應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有讓學生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掌握切實可行的閱讀技巧,才能讓學生真正提高英語閱讀的能力。
關鍵詞:英語教學;閱讀能力;閱讀習慣
閱讀一直是阻礙大部分學生提升英語成績的障礙。隨著新高考英語題型的改變,閱讀從40分變為50分,在整個試卷占比更大。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對于學生學業質量水平也提出“學生能夠在更加廣泛的或不熟悉的語境中,綜合運用學習策略,理解選修課程中提高類課程所規定的不同類型語篇所傳遞的意義、意圖和情感態度,理解語篇中不同的文化元素及其內涵……”因此,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也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怎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我認為可以從課堂上和課堂外兩種途徑加以實施。
從課堂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體現在課堂上的教材閱讀教學和課堂上的閱讀作業評講兩方面。
針對課堂上的教材閱讀的處理,首先,我們可以在教材閱讀教學的策略上做文章。在閱讀教學的步驟上,第一步,教師可先設置一些正誤題或可直接找答案的選擇題,讓學生對應這些問題快速通讀文章找出答案;第二步,可讓學生仔細通讀整篇文章或分段細讀,提出一些細節性的或思考推理性的問題;第三步,可讓學生找出文章的知識點,注意語言結構,理解文章內部的聯系。也可以在學生精讀之后給予學生與文章有關的關鍵詞,讓學生進行文章內容的復述。如2019版新教材必修一第五單元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中Reading and Thinking課文中,在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后,教師可給予學生關鍵詞factors,base,variety,calligraphy,date back讓學生進行復述。
而對于課文中的生詞,教師盡量不要提前講授。不能將詞匯教學凌駕于閱讀教學之上,而應該是詞匯教學與閱讀教學的結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猜測出目標詞匯的大概意義。以新教材必修一第四單元Natural Disaster為例,針對課文中黑體字ruin,shock,trap,bury,efforts,教師可以設定詞語釋義或同義詞來檢驗學生對于生詞的理解是否正確。
如:1.ruin—the part of a building that is left after the rest has been destroyed;2.shock—an unexpected and unpleasant event,situation,or a piece of news that surprises and upsets you;3.trap—to prevent someone from escaping from a dangerous place;4.bury—to put something under the earth;5.efforts—attempts to do something。
在學生閱讀課文對生詞有基本理解之后,教師再進一步對生詞進行詳細講解用法和搭配等。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課文內容所涉及的語言知識,要弄清文章的行文脈絡,了解文章的結構,還要了解課文內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體會文章的感情色彩,這樣才能在閱讀方法、閱讀速度、閱讀技巧和閱讀理解的準確度和深度上得到提高。只有在閱讀教學中既教授學生具體的語言知識又教會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其次,我們可以在閱讀材料上花心思精選。這幾年高考的閱讀都是摘自《科學美國人》《時代》《經濟學人》《每日郵報》等報紙雜志上的內容。教師可以在這些報紙雜志的網站上找一些短小的與所講課文主題有關的文章。如在課堂上講到高中生活單元,教師可以找一些與高中生活有關的文章作為學生課堂閱讀的補充。又比如新教材必修一第二單元主要講旅游,這一單元以介紹秘魯為主要內容,教師可以找與秘魯風土人情有關的文章,讓學生對秘魯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師所選取的短小文章可以作為教材內容的補充,如此既能開拓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對課堂上閱讀作業的講評,教師可以在講解閱讀題的同時講授有用的基本的閱讀解題技巧,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如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到做閱讀時應先讀題再看文章,帶著問題讀文章。在讀完題目之后,學生可以對這篇文章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預判。另外,做閱讀時應該在重點內容上做記號,這樣當讀到與所問問題有關的內容時就不用又從頭讀一遍。
課堂上的閱讀作業講解也可以讓學生來講。如果學生能講出這道題為什么選這個選項和其他選項的問題,就說明他真正地掌握了這道題。也許最開始學生很難講出個所以然,但是能力是慢慢培養的,時間久了學生就能形成較強的理解分析能力,這樣也能促使學生必須真正弄清楚閱讀文章。另外,讓學生講解并不是讓教師脫離課堂教學,只是轉變了教師和學生的身份,讓教師從主講人變為主導人,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學生教授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留意學生的講述,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講解,肯定學生正確的分析。在學生講完之后,教師一定要及時點評和總結,這樣才能科學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學習。
而對于學生課堂外的閱讀能力提升,教師除了在課余布置作業,還可以布置10分鐘左右的課外閱讀任務,讓學生漸漸養成每天閱讀英語的習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只有每天保證一定的閱讀量才能形成閱讀的習慣,這樣才能自覺地閱讀。在閱讀的同時不僅可以了解到各種各樣的知識,還可以鞏固和運用已學的英語語言知識。課余時,教師也可以在教室開辟出英語角,教師和學生可以將喜愛的英語閱讀資料放到英語角,讓學生課間隨意閱讀,并可以留出專門的時間讓學生在全班展示好的閱讀文章,分享閱讀經驗。
眾所周知,英語閱讀能力是學生應該養成的重要學習能力,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也舉足輕重。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讀、多練,給學生提供更豐富的閱讀資源,創設良好的閱讀情境,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Smith F. Understanding Reading[J].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8.
[2]魯子問,王篤勤.中小學英語評價測試理論與實踐[M]. 北京: 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3]吳雪慧.詞匯注釋與目的性對閱讀中詞匯習得的影響[D].福州:福建師大外國語學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