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強?石曉俠
摘 要:如何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豐富數學知識,感受生命成長,享受學習幸福,除了我們在數學教學中盡量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巧妙地設計教學過程,把我們的教學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運用評價這一手段,讓學生從內心喜歡上數學,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數學,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享受生命的成長,感受成長的幸福。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評價;成長;幸福
一、課堂評價——享受成長的快樂
課堂教學是數學學習的主渠道,課堂評價是整個數學評價體系的重要一環。我們在原先足跡式評價探索的基礎上, 推廣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評價,這不但是對以前進行的足跡式評價的肯定和借鑒,更是對足跡式評價的深入和推廣。現在我們全校都在實行的“學習習慣小標兵評價方案” 的出臺就源自對“小學數學足跡式評價的實驗”成果的借鑒,這是對我們足跡式評價研究成果的推廣和發揚。在我們的數學學科課堂教學中,我們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評價方式。
(一)聽課小模范——我聽課,我高興
我們在班隊會或晨會時間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要求進行了專門的學習,另外我們還依據課堂結構設計了評價表,讓學生在小組內依指標進行自我評價。經過小組同學的共同評議,找到三條或者三條以上指標做得較好的同學就能評為聽課模范,連續一周評為聽課模范的同學就在學習習慣評價表中獎勵一顆“小五星”,剛剛開始時學生只要在評價指標中找到一條做得比較好,經過小組同學一致同意后,就可評為聽課模范,這樣能夠循序漸進,不至于讓一些學困生由于摘不到“蘋果”而自暴自棄,且因為要求很低,學困生“跳一跳”就很容易夠到。經過一段時間后,要求再逐漸提高。小組長有專門的記錄本,每周一的班會上進行統計和獎勵(在學習習慣小標兵評比欄中貼星)。這樣的課堂評價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聽課積極性。我班自從實行學習習慣評價、評選聽課模范以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進入高年級后,學生積極發言的主動性降低,積極發言的同學在全班人數中占比不到10%,實行聽課模范評比后,積極發言的同學達到50%以上,學生聽課積極了,做的小動作少了,坐姿也端正了,班級學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家長知道我班組織了這樣的評比活動,也特別高興,有幾位家長還親自和我交流,直夸我們的做法好,活動搞得好。家長的高興溢于言表。
(二)“星星卡”——我思考,我快樂
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定位在四個方面,即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這與以前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有了很大的區別,其中最重要的區別就在于新的課程標準突出了“數學思考”的重要地位。孔子說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學習和思考的重要關系。數學使人聰明,數學的根本就在于它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思想和方法。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可是,沒有數學思考,沒有創造性思維,哪來的問題?所以數學思考很重要,為了鼓勵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提問題,我們設立了“星星卡”獎勵制度。星星卡的種類有“問題星”“發現星”“創新星”“思考星”“發言星”等,只要孩子的發言經歷了數學思考,對全班同學有啟示與幫助,我們就不吝嗇地獎勵。
二、作業評價——感受老師的鼓勵
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技能的重要形式。 對于作業的評價,我們學校現在實行的是“評語式評價”, 一改過去只打等級的做法而使用鼓勵語言。如“你真棒”“你是好樣的”“你進步真快”“你的方法很有創造性”“加油”“你書寫進步了”“細心一些好嗎”“你的字還能寫得更好”“馬虎是數學的天敵,消滅馬虎你就是數學的天使”……這些充滿激勵性的評價,時常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 我們的作業每周也要進行評比,連續一周沒有錯誤或者按老師的評語要求主動進步的學生,經過小組討論,一周可以貼五角星一顆。現在孩子們走在上學的路上,交流討論的不再是奧特曼、喜羊羊與灰太狼,也不再是贏了多少魔卡,而是在交流:你今天的作業得星了嗎?評上聽課模范了沒有?這個星期你得了幾顆星啊?實行作業評語式評價以來,學生的作業有了很大的變化,孩子們在老師評語的激勵下,認真書寫,細心演算,精心設計作業的格式,把每一次作業都當成了一次評比、一次展示。由于孩子認真了,細心了,作業中的錯誤大大減少,看到評語式評價給學生帶來了可喜的變化,我們數學老師露出了滿足的笑容,滿身的疲憊也煙消云散。
三、 考試評價——我努力,我收獲
每次單元考試后,我們班都要進行優秀星和進步星的評選,學生只要能考到班級的前95%,就能夠得到一顆優秀星,這樣改變了以前10名或前15名才獎勵優秀星的做法,只要學生達到95%分數,不管有多少人,都獎勵一顆優秀星。對于一些學習基礎比較差,學習稍微吃力的孩子,要達到95%的分數還是很難的,從他們垂頭喪氣的表情來看,我感到他們的無望,于是我們規定:只要單元考試成績比上次進步10分以上,就獎勵進步星一顆,這樣對于學困生來說,就有了希望,他們只要稍加努力,進步10分還是很有把握的。一位叫趙景旭的同學告訴我:“老師,你要是不設立進步星,我就是拼了命也得不到95%的分數,現在設立了進步星獎勵,我要好好拼一拼。”從孩子的臉上,我看到的是堅毅的表情。每個孩子都渴望進步,渴望得到表揚和鼓勵,所以,我們對學困生就不能和優等生一樣對待。
我們每月根據星星積累的多少評選學習小標兵,由于單元考試也是經常進行的,學生得到五角星還是比較容易的,同時對學生的數學學習也是一個有力的促進,這樣的考試評價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四、小標兵評價—— 向勝利進軍
我們學校現在全面實行“學習習慣小標兵評價”,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思考習慣、作業習慣都在班內的“學習習慣小標兵評價表”中以貼上標志的形式體現,我們通常是每10個五角星換一個“小笑臉”,每10個笑臉換一面“紅旗”,每月評比一次,按照學生比例的4%,根據學生得到標志的多少,評出月學習小標兵,評出的學習小標兵要在全校召開大會“掛牌”獎勵(頒發學習習慣小標兵標志,標志像長方形校徽一般大小),學校領導班子親自為獲得學習小標兵的學生頒獎,獲得學習習慣小標兵標志的學生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榮譽,他們每天精神抖擻地行走在學校的校園里,聚精會神地在課堂上聽課、思考問題,學習小標兵標志的設立,對獲得學習小標兵標志的同學來說是一種激勵、一種責任,對沒有獲得學習小標兵標志的學生來說起到了很好的榜樣帶動作用,也激發了他們積極追求進步的決心。
我們的學習小標兵評選制度是流動性管理,每次評比的時候都要對以前已經評上的小標兵進行復議,如果已經評上的學習小標兵在以后的學習中退步了,經過評審小組評議,已經不符合學習小標兵的條件,我們撤銷其學習小標兵的榮譽稱號,令其交回學習習慣小標兵標志牌,流動性管理制度帶給他們了壓力,同時也帶給他們無窮的動力,有利于更好地發揮他們的榜樣示范作用。
每月評選出的學習習慣小標兵 ,是學生在這月階段學習勝利的標志,在不斷地評選中,學生從一個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享受著學習的樂趣,感受著成長的幸福。
綜上所述,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全過程,有效運用評價這一手段,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數學,有信心學好數學,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進步,感受成長的幸福。
參考文獻
[1]林志涌.數學課改后聽課評課的改進方向[J].教學與管理,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