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智遠 孫菲悅 田冬洋 張雨婷 王安琦
摘要:精準扶貧是我國現代扶貧政策的戰略部署,而高校扶貧工作也是其中的重要環節。高校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群體與中堅力量,則須將精準扶貧工作實際結合到高校工作當中,對高校中的貧困生、特困生建檔立卡等給予扶貧幫助。目前在高校中進行展開精準扶貧工作還是會存在較多問題,本文就高校大學生精準扶貧實踐路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精準扶貧;時間路徑;研究分析
精準扶貧現已成為社會各界的熱議話題,高校站在精準扶貧的前端,對于貧困學子的扶貧工作有著重要的使命責任,達到精準扶貧的木瀆,不僅是需要從大學生的經濟角度出發,更是需要幫助大學生從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出發,從而達到根源上解決貧困問題的目的。因此,在高校中的扶貧方式,資助類型與渠道等都是需要有合理的針對性,這也正是高校所要解決的問題,為達到精準而所需要的新形勢工作理念。
一、高校大學生精準扶貧實踐路徑中存在的問題
(一)扶貧模式單一
在當下的高校中對大學生的精準扶貧模式就是讓學生填寫“家庭貧困認定申請表”等填表蓋章的方式,最后交給學校再進行審核,然而這種方式的審核僅僅是對申請表的審核,而對于學生家庭本身并沒有達到“精準”的程度,這也就導致扶貧不夠精準。在這種單一的模式下,也會有很多貧困生的認定難度增大,對于鄉鎮的貧困戶,建檔立卡家庭等雖然能夠給到扶貧幫助,但是對于未認證的貧困家庭就僅憑學生填寫的家庭收入與家中是否有長期需要醫療的病人或同時上學的兄弟姐妹,填寫的內容學校也不會進行審核,導致精準扶貧難度增大。
(二)高校政策體系存在缺陷
對于國家的貧困金、助學金等是規定一年評定一次,在這方面學校并不能夠違背,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校并未從學生生源地經濟水平與學校當地消費水平進行充分的調研,在進行評定時也常常會出現學生之間的明爭暗斗,在班級中人緣好的學生便能夠多次拿到貧困金,而這類學生大多是家庭殷實的,對于真正長期貧困家庭的學生在班級中的地位就屬于說話較少人緣較差的,而通過學生之間投票評定的貧困生會導致真正需要資助的學生得不到資助。為了能夠達到學生之間的公平,將剩下的貧困名額不進行評定,通過一人填表多人拿錢的情況,這也就導致扶貧資金成為了有些學生的零花錢。
二、高校大學生“精準扶貧”策略
(一)建立完善貧困檔案
對于高校大學生要想達到精準扶貧,首先需要精準的確定貧困學生。隨著現在國家的扶貧力度增加,間接導致申請補助的學生也越來越多。由于學校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各個地區的經濟能力與消費能力不同,也就導致界定學生貧困也變得困難,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精準扶貧工作時可以對提交申請表的學生所在地的經濟情況進行摸底,根據學生填寫的內容進行初步評定,篩選出第一批貧困生,在校園內進行公示,在各學生之間表示無異議后再進行二次評定,對學生和學生家庭情況進行電話、走訪、調研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家庭的實際經濟情況,保證貧困檔案的準確性。其次對學生在校園內的消費情況進行調查,消費力度大的學生取消評定資格,消費力度小的結合學生家庭實際情況給予補助。
(二)完善資助制度,改變扶貧方式
在高效的精準扶貧工作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況,不能發放資助后不再管,讓學生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更不能讓學生借助政策體系的缺陷獲得資金。在實際的扶貧工作中,注重學生在拿到資助后的表現,要讓貧困資助能夠用在刀刃上,在發放資助后,在資助的規定上采取更加靈活的評定方法,強化法制意識,實施追責。對于拿到資助的學生進行實際考察,如若發現學生將資金隨意揮霍、浪費等情況,要對學生進行依法處置,并將資助資金追回,完善資助制度的缺陷,使貧困資助能夠真正的幫助到貧困的學生。
(三)技能提升核心,拓展學生發展路徑
對于學生的扶貧工作技能是致富的根本,金錢的補助只能解決一時之急,因此,可以通過免費的技能培訓班豐富學生的實用性技能,使學生能夠在以后走向工作時能夠有更廣的擇業面。例如,在學校中為貧困生創辦外語學習、計算機應用、手工藝品等技能學習班,這樣能夠幫助貧困學生學習現代化所不能缺少的應用技能。其次,要將對貧困學生的補助從物質層面提升到精神層面,幫助貧困學生建立自信與社會競爭能力,為貧困學生進行心理開導,使學生在今后走向社會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最后,還可以對貧困學生進行選拔,讓貧困學生能夠加入到競爭當中,讓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能夠去知名企業進行社會實踐,開拓眼界,同時也可以通過組織與其他優秀學校進行交換生學習,令其學習更多的文化與知識,從而在進入社會后能夠通過自身能力找到更好的工作,改變自身命運。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大學生精準扶貧工作中還是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而這些不足嚴重影響學生扶貧的精準性,導致出現混水摸魚的現象,因此,及時進行高校扶貧工作的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對學生的實際經濟情況進行考察,來達到精準扶貧的目的。同時在進行精準扶貧工作時,不能夠僅以金錢為主力,同時也要通過資助讓學生學習到創業經驗與更加寬廣的技能,開拓眼界,使學生能夠在今后進入社會利用一技之長找到更加滿意的工作,從而達到致富的目的,這些問題的解決也正是高校大學生精準扶貧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馬騰飛.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化認定方法探析[J].高教學刊,2016(6):160-164.
[2]張遠航.論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資助”[J].實踐研究,2016(1):108-111.
基金項目:
2019年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國家級項目),項目名稱:高校校園文化與精準扶貧工作平臺的建設(項目編號:20191123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