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平
摘要:新課程改革在不斷深入,對現階段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注重文化課培養的同時不能忽略對學生的興趣培養,小學階段是人生學習的起點,除了必要的文化常識的輸入外更要進行課外知識拓展,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究性研究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保持健康的心理環境,構建健全的人格。在此情況下,小學民間舞蹈也應該緊跟課程改革的步伐,在教育中注重對學生的素質培養,激發學生對于舞蹈的興趣。本文圍繞民族民間舞蹈,從當前小學舞蹈課存在的問題著手,研究討論出將民族民間舞蹈融入小學教學的意義。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蹈;小學教學;教育意義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1-0148-01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deepening, the present stage of education also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cuses on academic culture can't be ignored and to train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primary school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life is to learn, in addition to the necessary cultural knowledge input more to expand extra-curricular knowledge, pay attention to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eachers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mprove the students' explorative study ability,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world outlook, values, keep a healthy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build a sound personality. In this case, the folk dance in primary schools should also follow the pace of curriculum reform, pay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in educatio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da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national folk dance, starting from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dance classes,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the national folk dance into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Key words: nationality; Folk dance;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Education significance
當今社會不斷發展,各行各界對于教育的重視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自我國開始進行課程改革開始,教學體制不斷完善,教學方式不斷創新,由原來的文化課占主體地位轉變為現在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尤其是更加注重學生個人能力的提升,將培養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尤其的小學校園,文化課壓力沒有初中、高中那么大,更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小學舞蹈課程一直都是能夠培養學生文化情操的重要課堂,如何能夠將舞蹈課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是小學教師一直在研究探討的課題,隨著國學的復興,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愈加被強調,將民族民間舞蹈融入小學課堂逐漸變成了小學教師重點關注的對象。民族民間舞蹈是整合了我國各個民族的精華而傳承下來的,通過學習民族舞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領會中國傳統文化,在享受美的同時感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結晶。在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我國的優秀傳統舞蹈文化,需要從傳統舞蹈文化、民族民間舞蹈之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原動力。
1? 小學舞蹈教育現狀
從調查到的小學舞蹈課堂情況來看,我國教育對于音體美的重視度普遍偏低,依然保留著將文化課放在首要位置的弊端,期中、期末考試臨近,舞蹈教師就被迫請假的現象屢見不鮮,部分學校沒有具有專業知識的舞蹈教師,而是由其他教師代為上課,這就導致了教學水平不高,學生沒有辦法提起興趣等現象,也有的學校沒有專門的舞蹈教室,舞蹈訓練只能在班級內或是操場上進行,這不僅會導致舞蹈課程教學效果地下,同時會使學生從內心深處缺乏對舞蹈課的重視程度。除了重視度偏低的現象,小學舞蹈課的上課方式缺乏創新,教學設備比較匱乏,往往是教師示范動作學生進行模仿,教學設備也就只有一臺音響而已,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教師應該想辦法吸引其注意力,使其集中于課堂教學之中,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自己創造動作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將自己的想法轉換成舞蹈動作表現出來,在課堂上多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運用互聯網幫助學生觀賞更多的舞蹈視頻,激發其學習興趣[1]。
2? 將民族民間舞蹈融入小學教學的意義
2.1豐富校園文化,培養愛國情懷。
觀察小學校園就會發現,大多數的校園環境過于嚴肅,缺乏童趣,小學校園是小學生學習生活的地方,其布置就應該符合小學生的審美標準;校園氣氛也過于傾向于學習文化知識,在小學中舉辦最多的都是朗讀比賽、硬筆書法比賽,但像舞蹈大賽和歌唱比賽卻很少看見。校園文化是一種精神文化、行為文化,是不能夠通過單純的教材學習就能夠感受到的,除此之外,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擁有獨特的民族文化、民族歌舞,這不是通過文字就能感受到的。所以將民族民間舞蹈融入小學舞蹈教育不僅能夠豐富校園文化,令學生在民族舞蹈的氛圍下感受各民族文化,同時可以改變如今以美術和音樂為主題的學校藝術教育方式,為舞蹈教育增添了一絲生機,使學生增強對藝術門類學習的自主性,繼而主動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知識,拓寬知識面[2]。
各民族間的和諧發展對我國的經濟和社會安全有著重要作用,舞蹈是少數民族人民的精神依托,因此其在少數民族的文化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了解各種各樣的民族舞蹈的同時培養其民族歸屬感,增強其對于各民族的認同感,提高其民族自信感[3]。
2.2訓練學生形神,提升氣質。
舞蹈可以改善一個人的體質,幫助其打造挺拔的身姿和優雅的個人氣質。小學生的身體正處于成長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只有打下良好的基礎才不會因為后期高強度的學習而造成彎腰駝背等情況。通過對民族民間舞蹈的學習,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站姿、坐姿習慣,增強對于民族文化的興趣,培養其高雅的藝術氣質和審美情操。將這些習慣和氣質內化為自身發展的原動力,學生可以在未來更加迅速發展的社會中發揮自身的長處,創造更加美好的中國。
中國民族民間舞是中國傳統舞蹈藝術的源泉。它在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世代生息演進,流傳至今。以其絢麗多姿的風采和各民族獨具特色的舞蹈深得中國各民族人民和世界各國朋友的喜愛和珍視,被譽為世界舞蹈寶藏中的瑰麗之花。在小學階段進行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在發展自身的同時繼承和發展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這朵瑰麗之花能夠長久不敗。
結束語:綜上所述,舞蹈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興趣,保護學生的個性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為響應新課改的要求,小學舞蹈教師應該積極改革課程內容,將民族民間舞蹈融入小學舞蹈教學中,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目前我國小學舞蹈課堂普遍存在教學方式單一、古板,這回整體方面對舞蹈教學的重要性認知度不強等問題,這樣的課堂沒有辦法吸引性格活潑開朗的小學生的注意力。將民族民間舞蹈融入小學舞蹈課堂,既豐富了學校的校園文化,同時民族民間舞蹈得到了良好的傳承和保護,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來愛國主義教育。因此,將民族民間舞蹈融入小學教育之中,是能夠良好促進小學舞蹈教育之發展的一條“康莊大道”。
參考文獻:
[1]薛云霞. 對中小學舞蹈教育中引入民族民間舞蹈的思考[J]. 文藝生活·文海藝苑, 2015(1):204-205.
[2]潘楠楠. 中小學課外活動中加強民族民間舞蹈學習的可行性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
[3]楊國龍, 杜涓. 彝族民間歌舞在邊疆山區小學校園教學活動中的實踐探究——以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為例[J]. 黃河之聲, 2016, 000(01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