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芳
摘要:音樂作為一種從古至今一直被人們所運用的藝術傳播方式,其作用不言而喻。小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未成型,正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培養素質基礎,除用文本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通過聽覺、通過旋律,在享受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審美情趣和思想觀念。
關鍵詞:小學音樂;問題;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1-0180-01
Abstract: music, as an art communication method, has been used by people since ancient times. Its role is self-evident. The world outlook and value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not yet formed,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the quality of the foundation through different ways, in addition to the way of text,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rough the hearing, through the melody, in the enjoyment of constantly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students, aesthetic taste and ideological idea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music; Problem;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曾說過:“音樂是比一切智能、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滲透我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脫尋常人無以自拔的苦難。”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也曾說過:“音樂是思維著的聲音?!笨梢姡魳返闹匾浴R魳氛n程不僅能夠慰藉學生的心靈,更能夠鍛煉他們的記憶力、洞察力、理解力。但是小學音樂教程中還存在著不足,如:部分教師專業素質不高、教學設備不完善等問題。根據現如今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見解,望采納。
1? 小學音樂教學對學生的重要意義
1.1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柏拉圖曾這樣評價音樂教育:“音樂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以外,必須把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目的來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樂是具有魔力的,它的旋律能夠左右著人們的心情和思想。小學生正處于對社會懵懂階段,許多社會經驗都是通過學習和模仿來積累的。許多音樂的三觀都非常的正,若是讓學生學習音樂,在耳濡目染中就會慢慢建立學生正確的三觀。如音樂課程中,兒歌《一分錢》《少年阿凡提》中的歌詞揚善抑惡,不僅歡快(讓學生心情愉悅),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教導了學生的思想和素質,為學生建立了正確、健康的三觀。
1.2有利于提高學生審美,培養藝術氣質。總聽別人說,懂音樂、搞藝術的孩子身上都有一種與常人不同的神采奕奕。這也是音樂的魅力——讓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形成獨有的認知和感覺。當這種感覺深入心靈,與人的情感產生共鳴,便會對人的氣質產生一定的影響。據社會調查顯示,喜歡流行音樂(HIP-HOP、搖滾、R&B、爵士等)的孩子更外向、更善談,身上有一種敢于創新、敢于創造世界的朝氣;喜歡古典音樂(中世紀音樂、巴洛克音樂、古典主義音樂等)的孩子總會更敏感、心思更細膩,更懂得深思,有一種與世無爭、恬靜淡雅的超然。平日里再怎么普通的小孩,在舞臺上能夠神采飛揚、流光溢彩。
1.3有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音樂具有教育、凈化和緩解壓力的功效。音樂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無論什么文化,音樂都被認為是心靈雞湯,它明亮、樂觀的律動能夠改善情緒,減輕抑郁,對于學生的學習壓力是非常有效的良藥。中國的應試教育在小學實行的程度也很深,學生的學習負擔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重,學生壓力逐漸增加,若是得不到好的解決,性格也許會暴躁、沉郁。而音樂美妙悠揚的曲調能夠讓學生一天緊繃的神經放松下來,讓學生鎮靜、放松。音樂中包含豐富的情感和旋律能讓學生心曠神怡。據專家研究,聽音樂能夠降低體內皮質醇的水平、促進信息的回憶,釋放相關激素,所以聽音樂能夠改善免疫功能、增強記憶、使注意力更加集中。通常上課之前班上會有文娛委員帶頭唱歌,這樣不僅是提醒學生該上課了,而且更夠讓學生集中精神。
2? 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對音樂課程的重視程度低。所謂“知識,應該從小抓起”,現在社會正處于應試教育,學校對“正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而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逐漸變低。部分其他課程教師會以音樂教師生病等緣由占用音樂課等。教師的不重視會讓學生潛移默化的認為音樂課只是讓他們放松,課程不重要,其結果就是學生不聽教師的話、不認真學習唱歌、對音樂的學習敷衍了事。
2.2部分教師的專業素質不夠。部分教師對音樂教學的認識程度不夠,主要分為這三類:第一,運用傳統教學,死記硬背型。這部分教師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將音符、音節變成文字讓學生理解,與其他課程并無異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會讓學生厭煩,還會使學生失去上音樂課的熱情。第二,敷衍了事型。這部分音樂教師直接教授學生歌曲,不給學生講解內容,教學方式具有灌輸性并只會讓學生對音樂的了解停留在表面,阻礙了學生對音樂更深層的了解。第三,追求速度,不顧質量型。這部分教師為了達到學校下達的目標而追求速度,不管這堂課完成與否、學生是否對課程內容已經掌握,不考慮質量。若是讓這樣的情況多數發生,學生心理素質、文化素質又怎能全面發展?教育領域又怎能完成中國的素質教育呢?
3? 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式
3.1重視音樂教學。讓學生德、智、體、美共同發展的前提就是認真對待每一科教程,不偏心不“歧視”。為更好地施行國家的素質教育,教師甚至學校都應該重視音樂、美術等教學。發掘學生的天性,讓學生更早的發現自己的長處和特色,讓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上更多了一種可能。
3.2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應該要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豐富、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真正愛上音樂課。那么教師的要求就更應該提高。一方面,教師應注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能純理論的教授學生。讓學生愛上音樂課的方法就是讓音樂課的學習氣氛更加濃厚、融洽。教師不能運用死板的教學方式,拋棄填鴨式的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以第一視角來看待音樂。以實踐的方式將書本上的音符變得立體。另一方面,定時進行音樂培訓,提高音樂教師的音樂理論和實踐能力,更要讓教師實行教學方式多樣化。如:特定時期舉辦文藝晚會、歌唱比賽等;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音樂文化;課堂上做小游戲,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要以學生為本,杜絕教師“趕進度”。
音樂可以讓人們感受永恒不變的美,讓學生在高興時更加雀躍,在焦慮時得到慰藉,在悲傷時得到安慰。音樂能夠提高學生想象力、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豐富學生的思想,對學生的身心都有不可估量的好處。音樂教師應該加深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認真對待課程,切實加強音樂課程的“改革”力度,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情,把學生引領到更深更廣的藝術世界中去。
參考文獻:
[1]柳伙明.重視音樂實踐? 培養創新能力——小學音樂課堂教育之我見[J].歌海,000(002):86-87.
[2]劉雄智.中小學音樂教育及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J].音樂時空,2015(5):18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