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尤譜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學好歷史顯得尤為重要。高中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體現于歷史學科對學生素養的培養,其主要包括:史料實證、唯物史觀、愛國情懷等。本文就新課改背景下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進行探究與分析。
關鍵詞:新課改;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1-0164-01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learn history well.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of high school histor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ccomplishment by history, which mainly includes: evidenc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atriotic feelings and so on.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of history subje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reform; History; Core literacy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革新,要求學生在學習高中歷史時養成良好的核心素養。高中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歷史學科對學生素養的培養,其主要包括:史料實證、唯物史觀、愛國情懷等多個方面的素養。高中歷史教師在授課時要引導學生深層次的理解歷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高中歷史教師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堂設計,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創新課堂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進行高中歷史教學時,要結合課本內容為學生創設情境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在情境學習中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并且及時有效的完善。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應及時進行探討與總結,在交流中提升自身的歷史綜合能力,進而提高核心素養。
1? 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授課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教學內容[1]。目前,有一部分高中歷史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在課堂上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硬性的進行歷史知識灌輸,不僅使歷史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無法積極主動的學習,更對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造成了影響。教師在進行高中歷史教學時,要明確教學方向,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歷史學習中,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2]。
2? 高中歷史教學現狀的分析
2.1教學方式相對固定。當前,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3]。教師在進行高中歷史授課時,往往采用硬性灌輸歷史知識的方式,教師站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以提高學生歷史成績為目的,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還降低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目前,許多教師還局限于應試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采用“填鴨式”的課堂模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課堂氣氛枯燥乏味,且缺少趣味性,學生缺乏學習歷史的興趣,難以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大大降低了課堂學習的效率。同時,教師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習題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限制了學生自由發揮的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2.2學生缺少歷史研究的興趣。當前,高中歷史教師普遍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授課,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生無法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厭惡學習歷史的心理[5]。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往往對于教師布置的課后習題也是草草了事,無法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降低了課堂學習的效率,不利于學生歷史綜合能力的提高。
3? 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策略
3.1多樣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高中歷史是一門重要的學科,理論性較強,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對歷史問題進行縝密的推理,結合歷史背景、人物關系等進行全方面的分析,需要學生發散思維。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教師轉變為引導者,使學生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高中歷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易會出現消極厭學的心理,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工作,將課本內容通過多媒體展現給學生。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留出一部分課堂時間,讓學生對于教師布置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不僅能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到《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課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對課后問題: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是什么?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對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歸納與總結。教師對學生的總結報告進行評價,對于學生總結問題的不足之處給予有效的指導。
3.2情境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不利于培養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高中歷史教師在授課時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歷史學習中。教師在準備情境教學時,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進而選擇最合適的情境,以此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到《辛亥革命》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創設“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的情境,進而對會議內容進行學習。此方式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3.3創建開放型教學環境。教師在創建開放型高中歷史課堂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課時結構。在講解課本內容的同時,為學生留出一定的課堂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制定自己的學習任務,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歷史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采用合作小組的形式,綜合學生各方面的因素,進行合理化的分組,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自主學習模式,在小組內交流學習經驗,解決高中歷史學習中的難點問題。創建開放型課堂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由發揮,課堂上彼此交流的過程,不僅能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提升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結合實際創設新的教學模式,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科學有效的掌握歷史知識,進而提高自身的歷史核心素養,為今后的歷史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林修德.淺析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J].讀與寫,2020,17(5):224.
[2]湯加美.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才智,2020,(6):137.
[3]周進.高中歷史教學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情感讀本,2019,(36):72.
[4]符熙城.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策略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35):24-25.
[5]李洋.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12):5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