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嫻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發展,“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理念得到了極為有效的踐行和推廣。初中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極為重要的教學科目,是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和沖鋒地。古詩詞教學是初中語文的重要教學內容,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時至今日依舊展現出強大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展開傳統文化的教育滲透,不但可以充實學生的傳統文化積累,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優秀古詩詞穿透時空的養分和美好,讓新時代的初中生建立文化自信。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它凝聚著前人的智慧和心血。近年來,隨著國家現代化建設程度的不斷發展,大量新興的消費思潮和國外文學占據高地,我國寶貴的傳統文化的傳播程度相對不足,許多青少年在學習古詩詞時只覺得拗口晦澀,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感悟較為生疏膚淺。
一、古詩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國走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程,造就了豐富多彩、博大深遠的傳統文化脈絡。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發展精髓,是中國人民的精神支柱。在那些苦難的時期,這些古詩詞承載著打破黑暗的力量,給予人們新的希望和啟示。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承載和體現。這些優秀的古詩詞作品不僅是一些靈動的文字,更是一種精神的匯聚。透過古詩詞,我們可以管窺前朝的風土人情和山川秀麗,我們可以感悟作者的家國情懷和高遠理想。古詩詞中描繪的畫面是生動、形象的生活之境,它擁有者動人心脾的力量,展現中國民族的智慧光芒。
二、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的有機融合
(一)精讀文學作品,領會作者情感
在初中古詩詞的教學中閱讀教學時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引導學生對古詩詞展開熟讀、精讀、深度,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領略古詩詞中抑揚頓挫的音調美,還能夠讓學生在對古詩詞的精讀中,深刻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與作者產生共情,進而感受到古詩詞所蘊含的動人魅力。例如,在進行《赤壁》一課的教學時,筆者就設計了相應的閱讀環節,來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的深意。《赤壁》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代表作,它采用即物感興、托物詠史的方式,表達了作者生不逢時抑郁不平和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悵然若失之感。首先,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古詩詞,重點感悟作者的滿腔抱負和抑郁不平之感。其次,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全文,讓學生通過對古詩詞的領悟,來對自我的朗讀節奏、語調等進行相應的調整,在朗讀中思考作者作詩的初衷,對古詩詞形成自我獨到的見解。最后,引導學生開展系統的精讀,讓學生在精讀中,把握古詩歌的情感基調,讓學生了解到人生的失意是一種常態,要懷抱陽光的心態,對自我予以肯定,要相信最好的自己,一定會碰到最好的機遇,從而成就最好的人生。
(二)挖掘民族文化,培養家國情懷
初中古詩詞中具有許多彰顯作者家國情懷的優秀篇章。在對這些古詩詞開展教學時,可以深挖其中的民族文化內涵,進而培養初中生的家國情懷,提高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木蘭詩》是初中古詩詞中極為絢麗多姿的一篇,它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故事內容感人至深。花木蘭替父從軍、孝心感天;征戰沙場、護國為民。花木蘭是巾幗不讓須眉的奇女子。全詩分為四個重要環節: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建功受封-辭官回鄉。筆者在教學時,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帶領學生理解《木蘭詩》的脈絡和深意,在其中重點引導學生去思考:花木蘭身上有哪些為人所稱道的美好品德?這些品德對我們現代初中生的成長、發展有什么啟示和意義?讓學生能夠逐漸建立起相應的家國情懷,認識到這一代人“立身”“立命”的責任和擔當,慢慢探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和“魂”。
(三)引導學生想象,欣賞詩詞深意
古詩詞的語言凝練、富有詩意,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深刻感悟古詩詞的意境美,欣賞其中的詩情畫意,提高自我的語文素養,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例如,在學習杜甫的《春望》一詩時,先讓學生抒發對春天的感受,感受引導學生閱讀“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詩句,讓學生感悟作者眼中的春是什么樣的景色?讓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出相應的畫面感,“國家殘破,江山易主,城中草木叢生、人煙稀少”,一幅悲涼之景呼之欲出,作者眼中的春是破壞蕭條的,作者的心境是沉痛哀傷的。通過古詩詞畫面的構建,讓單薄的文字,變得厚重且有力量,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感知古詩詞背后的深意。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在新時代,我國初中的古詩詞教學也呈現出新的特點,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之選,它不但能夠激發初中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情,還能夠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讓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參考文獻:
[1]張建英.初中古詩詞的情境教學策略例談[J].學周刊,2020(11):113-114.
[2]張偉娜.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存問題及策略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3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