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勇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推進,小學數學教學較之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也在進行著相應地調整與改進。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取得最大限度地發(fā)展與進步,已然成為當前廣大教師思考和研究的重點問題。只有實現了高效教學,才真正符合課程改革和生命成長的主旋律,才可以為學生提供真正意義上的求知、體驗與探索的空間。本文就對如何創(chuàng)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這一問題作以簡要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導入;合作學習;分層
課堂是教師教學和學生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主要舞臺,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而要想從根本上克服傳統(tǒng)小學數學教學只一味注重被動接受和機械練習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教師就必須轉變觀念,在立足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針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與其不相適應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及時地調整優(yōu)化,以進一步激活數學教學活力,釋放學生的學習潛能,從而促進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創(chuàng)建與生成。
一、注重興趣激發(fā),實現有效導入
正所謂“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作為一節(jié)課的開端,一個有效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迅速激活課堂,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而且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教學奠定基礎。因此,為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創(chuàng)建,教師需以興趣教學為導向,在結合學生特點與新課內容的基礎上采取靈活多樣的導入方式,以使學生自覺投入到課堂學習與探究活動之中。
以“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先是利用課件呈現了“超市調查情景圖”,并對學生說道:“昨天老師去超市購物,看見有兩個小朋友在本子上記錄著什么。出于好奇,我上前詢問了一下,原來他們在做一項社會小調查——了解一些商品的價格。我看了下,他們是這樣記錄的——”隨后,我出示了兩張記錄單,其中一張是用分數記錄價格的,另一張是用小數記錄價格的。基于此,我提問道:“你更喜歡哪種記錄價格的方式?為什么?”待學生自由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我引入了新課:“這兩種記錄方式各有所長,不過小男孩這樣記錄(用小數記錄)更加簡單、明了、方便,很值得我們來研究。”如此導入,既激活了數學教學活力,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倡導合作學習,落實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將學生單純地視為容納知識的機器,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不到充分激發(fā),主體地位得不到真正落實。對此,為從根本上扭轉小學數學教學“高耗低效”的現狀,教師就需做好自身角色的轉變,積極借助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探究活動,以切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師生及生生間的有效互動。
在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先是通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這一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展開合作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畫出大小、形狀不同的若干個三角形,分別量出三個內角的度數,并求出它們的和。最后,學生發(fā)現大小、形狀不同的三角形,內角和都在180°左右。之后,我向學生問道:“用什么方法可以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有的學生說可以將三角形的三個角撕下來,如果能拼成一個平角就可以證明,有的學生說可以分別量一量三角形的三個角,看看內角和相加是不是180°……于是,我讓各小組通過動手操作來進行驗證。如此,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切實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價值,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實現了教與學的相互促進。
三、關注主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
受多方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不同學生的身心特點、思維方式、學習能力、愛好取向都不盡相同,僅憑傳統(tǒng)的“無差別”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的差異化學習需求。鑒于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承認學生之間的主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現象,繼而在此基礎上對數學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分層,以充分落實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釋放學生的學習潛能。
在教學“折線統(tǒng)計圖”時,我基于學生的主體差異制定了分層教學目標。針對基礎層學生,我要求他們能夠初步認識折線統(tǒng)計圖;能從折線統(tǒng)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的信息,回答簡單的問題,進行合理的推測等;針對中等層學生,我要求他們能夠自主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全過程,初步學會統(tǒng)計的方法,具備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優(yōu)等生,我要求他們能夠從折線統(tǒng)計圖中發(fā)現數學問題,并依據數據變化的特點進行合理推測等。這樣,通過設計分層教學目標,既理清了上課的思路,又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創(chuàng)建與生成,教師就須始終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經驗,時時反思教學計劃與行為,熟練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與策略,以望從根本上扭轉數學教學長期低效的現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金繡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要素[J].華夏教師,2017(16):48.
[2]李小英.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