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賢
摘 ?要:有效,是課堂教學的生命。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推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較之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也在進行著相應的調整。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取得最大限度的發展與進步,是一個值得廣大教師深思的問題。本文就對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這一問題作出簡要闡述。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目標;導入;活動
就傳統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而言,仍以“被動接受”和“機械記憶”為主。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不到充分激發,主體地位得不到真正落實,進而更無從談起學生道德素養及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此背景下,要想從根本上扭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長期低效的現狀,教師就需轉變教學觀念,深度把握相關教學要素,在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不斷探尋更多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便從根本上克服傳統灌輸式教學所帶來的種種弊端,進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
一、根據教學內容,確立三維目標
試想,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作為教師教學的前提和指引,勢必會在極大程度上令課堂教學陷入無序狀態,進而極易導致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低下。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以目標為導向,在深度解讀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特點及課程標準確立三維目標,這樣才能理清上課的思路,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
在教學《法律保障生活》這一框題之前,我結合學生特點及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目標進行了如下設計: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法律的含義,明確法律的特征;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約束,又受到法律的保護;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法律特征的學習,知道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明白法律規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通過用法律知識分析簡單的案例,培養學生的判斷思維能力和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律觀念,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好習慣。這樣,通過確立三維目標,既理清了上課的思路,又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注重興趣激發,實現有效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個人力求接觸、認識、了解某種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重要心理動機和傾向。正所謂“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有效的導入環節不僅可以迅速激活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傾向。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在充分認識到課堂導入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前提下采取靈活多樣的導入方式,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為新課教學奠定基礎。
以《情緒的管理》這一框題的教學為例,在導入環節,我先是利用多媒體展示了漫畫:三位學生同樣是面臨下雨這件事卻做出了不同的情緒反應,并提問道:“對同樣一件事,為什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情緒表現呢?”待學生交流討論過后,我總結道:“因為每個人看問題的態度和角度不同,影響我們情緒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想法和態度。情緒與個人的態度是緊密相連的。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控制自己的情緒。換句話說,情緒是可以管理的。”如此導入,不僅聚焦了學生的思緒,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教學奠定了基礎。
三、基于活動體驗,提升道德素養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學生道德意識與法治精神的重要課程。在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應極力倡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身體驗與感受中升華道德認知,提升道德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將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獨有的價值與功能充分且有效地發揮出來。
在教學《在品味情感中成長》這一框題時,我利用課件展現了以下情景:爸爸媽媽因瑣事發生爭吵;看到同學參加班委會競選失敗,情緒很低落;在公交車上看到有人不給老年人讓座;國家慈善機構正為地震災區祈福募捐。基于此,我提問道:“如果你身處以下情境,你會怎么做?”待學生自由發表了各自的想法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演一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各小組的表現都可圈可點。如此,通過開展課堂實踐活動,不僅切實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價值,而且還提升了學生的道德素養,使學生學會了關心他人與熱愛社會。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切實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始終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繼而以三維目標為導向,以興趣激發為核心,以素養提升為主線,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取向,進而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常麗.試分析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47):86-87.
[2]馬龍門.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0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