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小學音樂教學也需要順應教學改革的需求,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結合小學音樂教學實際分析,探索在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的策略,希望可以為小學音樂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傳統文化;傳承
對小學生而言,音樂教學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的引導,不僅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還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這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是每一名音樂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也是保證傳統文化得到良好傳承的關鍵。那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該怎樣做才更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呢?筆者將結合以下幾點做具體闡述。
一、結合歌曲教學,讓學生領略傳統文化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受到學生學習經歷和年齡特點的影響,他們對音樂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比較熟悉的元素入手,借助歌曲傳唱引導,并將歌曲內容與傳統文化關聯起來,從而讓學生在欣賞、學習優秀的音樂作品的同時領略傳統文化獨具特色的魅力。
例如,在教學的初始階段,由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已經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三國演義》《紅樓夢》等中包含的故事。那么,在音樂教學中,為幫助學生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師就可以在學生已經了解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展開引導,選擇《葬花吟》作為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這首歌曲的時候,品味《紅樓夢》人物的特性,并領略其中包含的豐富的中華文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其他著名的作品引導,仔細考究其中包含的文化內涵,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傳統文化。
二、融入欣賞教學,讓學生感知傳統文化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材中的每一個作品都是經過精挑細選才被融入到教材當中的,因此,教材中的作品具有比較大的含金量。其中也不乏一些包含豐富傳統文化的音樂。如果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的需求,選擇合適的音樂分析,找出其中隱含的傳統文化,并結合教學需求引導學生賞析作品,就可以在賞析中讓學生感知作品的傳統文化,并在實踐中懂得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在這首音樂中,蘊含著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也可以在曲調中聽出民歌的波瀾壯闊和意境悠遠。因此,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聆聽音樂,并為學生講述歌曲背后的故事。當學生了解故事的具體內容之后,教師再一次播放這首歌曲。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們在欣賞這首歌曲的時候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在小組探究的過程中,理解歌曲的魅力,提升民族文化的認知程度,繼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三、結合樂器教學,讓學生傳承傳統文化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想要讓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必不可少的就是樂器的引導。中國素有“禮樂大邦”之稱。在中國存在的二胡、琵琶、揚琴等是傳統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體現。因此,在小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樂器的內容引導學生,并嘗試在教學中開設一些與傳統民樂有關的主題,從而讓學生可以從小接觸樂器,并在樂器中體會傳統音樂的魅力。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不同的傳統樂器,并對應播放小段音頻,并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樂曲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然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選擇,按照順序依次講解相關的知識點,并讓學生們懂得傳統樂器中包含的傳統文化。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生對傳統樂器產成了一定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傳統文化的多元內涵。
四、結合教學評價引導,讓學生理解傳統文化
良好的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知識內化、提高學生素養、引導學生及時糾正自身問題的良好途徑。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評價引導中促進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完成課堂教學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結合本次課程中涉及到的傳統文化完成音樂小游戲。在結合本次課程內容,接力歌曲或者完成傳統文化相關的任務需求之后,幫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拓寬視野,并在教師的引導中更加清晰地掌握傳統文化與音樂之間的關聯。之后,教師只需要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做出針對性的評價,并指導學生互評、自評,就可以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時代發展所需,也是學生成長所需,更是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因此,教師一定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主動分析學生成長的需求和教學的內容,將二者巧妙結合,并融入傳統文化知識,從而讓傳統文化深入小學生的內心,繼而為學生音樂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佩容.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探索[J].北方音樂,2017(04):141-141.
[2]吳杰紅.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J].四川教育,2017(02):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