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俠
摘 ?要:伴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學生全面化發展越來越受關注與重視。探究教學是創新型的方法,能夠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形成,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所以將其運用到初中物理教學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從合理設置探究問題、開展小組合作探究、融入生活實例探究三個維度出發,來分析探究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基本方法和具體策略。
關鍵詞:探究教學;初中物理教學;高效發展
物理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要轉變落后的教學行為和方式,調整教學的策略和體系,以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學習,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探究教學方法與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相符合,可以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領學生的深度學習,助力教學成效的提升。所以,每個初中物理教師都應轉變觀念更新思想,積極推進探究性教學方法在物理教學中的巧妙運用和全面實施。
一、合理設置探究問題,啟發學生思維
問題是學生質疑和思考的啟發點,也是學生自主探究的起點,能夠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和狀態,所以應該將問題的設置和提出作為探究教學方法運用的基礎路徑。具體來說,初中物理教師需要從教材課本的重點和難點出發,從中提煉出啟發性、探究性和開放性問題,并找準時機來向學生進行提問,有效創設出充滿懸念的教學情境,觸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動機,激活學生的物理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展開對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證和探究,真正地深入到知識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去,實現深度學習。
例如,在教授《牛頓第一定律》時,物理學科的內容本身便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根據這一特點,筆者采用了問題啟發式教學法。上課后,筆者先帶領學生們認識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增進學生們對科學的興趣。隨后,筆者再根據課程內容設置問題,通過問題啟發學生們的思維。在筆者提出問題后,同樣會給予學生們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探究。結束后,筆者再邀請幾名學生回答問題,并讓其他學生對答案進行點評,核對自身答案是否正確。這樣,筆者通過合理設置探究問題,不僅啟發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
二、開展小組合作探究,促進學生交流
小組合作是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方式,可以將學生原本個體分離的關系轉變為組內合作和組間競爭的良性關系,有效優化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拓展探究的深度。所以,初中物理教師應當積極地實施小組合作探究,以促進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和構建。首先,教師需按照科學的標準和原則來將全班學生合理地分成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確定組內成員的職責與分工;其次,教師需鼓勵和引導學生,對之前自主探究的問題展開組內的溝通、討論、互動和交流,分享各自的觀點和看法,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碰撞和優勢互補,最終順利地解決問題、完成任務。
例如,在教授《功率》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認識功率的概念及其單位。為了讓學生們進一步熟悉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筆者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在上課準備階段,筆者將本班學生們按照5人一組的形式進行分組。小組成員劃分好后,筆者再對課程內容進行講述,讓學生們熟悉課程內容。然后,筆者再從課程中提煉探究內容,并給予各小組充足的討論時間。在這個時間里,學生們可以自由討論,將自己的想法大膽的與他人分享。這樣,筆者通過開展小組合作探究,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
三、融入生活實例探究,增強學生理解
生活是知識產生的源泉和最終運用的歸宿,物理知識同樣也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只有將生活中與物理相關的實例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才能體現二者間的聯系和物理的本質特點,促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的重要性,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當將生活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注意觀察、挖掘并搜集各種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案例、素材和資源,并將其巧妙地融入到實際的物理教學過程之中,為學生布置實踐探究任務,鼓勵學生以生活思維去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強化學生的實踐探究,培養學生知識應用的能力和素養。
例如,在教授《串聯和并聯》時,通過前面的學習內容,學生們已經認識了電路的性質,而本節課程的內容不僅是對前面知識的拓展,同時也是聯系生活實際媒介。根據這一特點,筆者引入生活實例,通過生活現象來分析課程內容,讓學生們感受物理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這樣,筆者通過融入生活實例探究,增強了學生的知識理解。
總而言之,探究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必然性要求,同時也是教師革新教學方式的直接體現,是提升教學實效的重要“武器”。所以,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我們應當真正把握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和要求,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基于現實學情來展開探索,通過合理設置探究問題、開展小組合作探究、融入生活實例探究等途徑,來推進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拓展物理教學的深度,最終切實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曲波.對初中物理探究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100-101.
[2]周丞.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學的策略研究[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7(S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