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忠
摘 ?要:實驗是物理的靈魂,通過物理實驗引導,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物理知識,并在實驗探索中加深對物理知識的認識。基于此,本文將站在初中物理教學實際分析,結合物理實驗導入新課、運用物理實驗促進理解、自選物理實驗增強體驗幾個角度分析,探索教學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巧妙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教學實驗;初中;物理;應用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學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在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實驗引導學生,可以豐富物理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過程中,主動能參與到物理課堂實踐當中,并在實驗中理解教學中的重難點,繼而促進良好教學效果的生成。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該怎樣開展教學活動,才更利于發揮教學實驗的效果呢?筆者認為可以結合以下幾點展開進一步探討。
一、巧用教學實驗導入新課
初中物理是學生學習中公認的比較難學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表現不積極,教學效果不理想的情況時有發生。為了轉變教學中的這一不良現象,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主動融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巧妙運用實驗引入課堂,從而幫助學生體驗學習的獨特魅力,促進良好教學效果的生成。
例如,在講解《物體的顏色》部分知識的時候,其中涉及到“光的色散”這一概念。如果單純從文字中理解這一概念,學生們難免會感覺很抽象,學習的積極性也不是很高,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很難得到預期教學效果。于是,為了呈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我選擇了一個有陽光的晴天講解這部分的內容。在陽光為實驗素材之一的基礎上,事先準備好三棱鏡,然后正對太陽,這時,“奇跡”出現了,教室的屋頂上馬上呈現出七彩的光帶。學生們在看到這一現象之后,好奇心被激發。于是我先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然后結合學生的表達進行科學的點評引導。學生在這一物理現象的指導下,對“光的色散”這一概念產生比較深刻的認識。這時候,教師再結合教學目標引入新課,就很容易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活用教學實驗促進理解
在初中教學中運用實驗大多數為了將抽象的物理知識以更加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繼而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活用實驗引導學生,是其他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解決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有必要統籌分析初中物理教材,找出與生活相關的教學內容,并分析其中可能會包含的物理實驗現象。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例如,在講解《大氣壓強》的時候,學生們在前期的學習中已經能夠感知到大氣壓強的存在了,本次課程需要結合教學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大氣壓強的定義。為了加深學生對大氣壓強的認識,我在課前選擇學生們生活中常見的田螺作為教具。通過為每一個學校小組分發一個尾部開口和尾部沒有開口的田螺各兩個,讓小組中學生吸田螺肉,然后分析什么樣的田螺肉可以被吸出來,其中包含著怎樣的原理。通過學生小組探討之后,教師再結合日常生活中做田螺時家里是否會剪掉田螺的尾巴進行針對性的引導。當教師將生活實際和物理知識巧妙地聯系到一起之后,更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大氣壓強概念,繼而為學生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點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自選實驗模型增強學習體驗
初中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是受到學校經費等多方面的影響,學生能夠真正地走進物理實驗室并在實驗室中學習并理解物理知識的機會少之又少。為轉變教學的不良現狀,讓學生可以真正地走進物理實驗,并在實際操作中體會物理知識的奧秘,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自選物理實驗模型,從而讓學生在充分理解物理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繼而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講解串并聯電路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自制演示板,然后將電線、電壓表、電池、開關、燈座、燈泡等科學地分布在上面。然后要求學生運用自制的模型一同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關系,從而讓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其實物理就在我們身邊。再如,在講解連通器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水壺、洗手池、小水管等生活化素材為實驗模型,讓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感知連通器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小物件的支撐下,學生們可以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找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在實踐和探索中收獲良好的學習體驗。我們也可以完成物理教學中出現的多元化問題,繼而促進學生在學習中收獲良好的學習體驗。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巧妙地融入物理實驗引導,對學生感知物理知識、掌握物理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懂得巧妙地運用物理實驗引導學生,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繼而促進良好教學效果的生成,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韓愛昌.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2017(08):64-64.
[2]胡彩霞.教學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妙用[J].科技視界,2017(14):18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