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玉 李琰 盧強
摘要:當前,我國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這一背景下,我國的對外貿易出口進一步得到發展,市場更加開闊,實際上,“一帶一路”倡議對于我國的中藥材行業來說也是一種機遇,但是同時也面臨挑戰,對此,需要中藥材行業做好產品的國家化營銷策略和規劃,做好包裝和產品創新,提升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對此,本文主要介紹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藥材行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分析目前中藥材國家化營銷和包裝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探究“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藥材國家化營銷和包裝的有效策略,為我國廣大中藥材產業對外發展和營銷提供一些思路參考和經驗借鑒。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藥材;國家化;營銷;包裝
中圖分類號:F12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3157(2020)09-0123-02
中藥材是我國的特色醫療和健康產業,中藥材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民族特色和內涵。近年來,中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這一背景下。中藥材產業的對外發展也有了一定的基礎,而我國推出“一帶一路”倡議,更是中藥材產業的機遇期和挑戰期,中藥材要實現自身的擴大發展,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必須要創新營銷和包裝策略。
一、“一帶一路”對于中藥材產業的機遇和挑戰
1.機遇
共建“一帶一路”是我國的重要經濟合作和發展機遇,是國家的重要經濟政策之一,是我國為了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市場,增加和鄰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實施的經濟發展政策,針對相關產業的對外貿易,國家也給予了一定的支持和優惠,在此背景下,中藥材產業的對外市場擴大迎來了機遇,有利于中藥材產業在周邊鄰國中打開新的更大的市場,方便進行中藥材產品的推廣和傳播,能夠幫助中藥材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凇耙粠б宦贰北尘?,中藥材產業能夠通過相關的營銷策略以及投資活動開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藥材產品、食材產品中樹立良好的國際口碑,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價值,獲得相關國家對于中藥材產品的認可和支持,進而推動中藥材產品走向更大更遠的國際市場,這對于提升中國制造的影響力和國際聲譽,實現企業的發展壯大,促進國家對外經濟發展,提升中國的綜合國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這些都是“一帶一路”帶給中藥材產業的寶貴發展機遇。
2.挑戰
“一帶一路”建設的確能夠為中藥材產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可能性,但是以此同時,也給中藥材行業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和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差異性是固然存在的,我國中藥材產業是獨具中國特色的,蘊含的思想價值觀、文化內涵等比較深厚,中醫講究要修身養性、避免肝火旺盛、抑郁質阻滯,中藥材還有很多養生、健康、滋補的妙用,中醫講究的經脈、血氣、穴位等在人體健康中的作用發揮可以通過中藥材的配合使用來實現,而這些內涵和價值觀的傳達是比較困難的。這里的文化和價值傳達不僅需要突破語言上的障礙,還需要沖破不同國家文化價值觀的刻板印象,促進語言文化以及思想意識障礙的破除,這些對于中藥材產業來說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挑戰。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藥材營銷中面臨的阻礙和問題
1.缺乏創新營銷策略,產品包裝大眾化傾向嚴重
針對中藥材的對外營銷工作,相關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相對不足,在具體的產品營銷中,缺乏有效的營銷策略,導致具體的產品價值、產品效果、產品影響力得不到傳播,國外市場對于中藥材的具體藥用、食用價值認識不清楚,對于一些藥物產品的使用缺乏有效的認知,導致相關產品在對外貿易中沒有競爭優勢。而且中藥材本身是中國特色產品,但是在營銷中忽略了對于這一特色的強調,導致產品的包裝大眾化,沒有東方特色,也進一步降低了產品的競爭力。
2.產品類型單一,缺乏多樣性
在“一帶一路”對外貿易發展,針對中藥材的對外出口和營銷中,相關的中藥材產品出口類型比較單一,例如,當歸、海參、枸杞、三七、鹿茸、冬蟲夏草等的出口中,產品以傳統的中草藥形式銷售,這進一步限制了中藥材產品的市場擴大,導致國外對于中藥材的認知也只能能局限于部分的藥材產品上,在具體的產品多樣性的設計和開發上嚴重不足,例如,將中藥材通過藥食同源的方式進行營銷的產品并不多,而實際情況是,2017年,藥食同源品種發展勢頭強勁,相關品種需求總量增長率為9.5%,遠高于非藥食同源品種。國內交易額居前列的品種為人參、三七、金銀花、枸杞、甘草、當歸和太子參等。不難發現,不論是外貿還是國內銷售量大的中藥材以藥食同源品種為主。
3.專業人才供應不足,影響營銷和包裝創新發展
實現中藥材的營銷推廣和包裝創新,提升產品競爭力,也需要大量的對外貿易人才,其中包含語言人才、文化人才、創意人才、管理人才、營銷人才、技術人才等,而目前中藥材產業對外貿易中,這類人才還是比較短缺的,這些也將嚴重影響中藥材在“一帶一路”背景下自身長遠發展目標的實現。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藥材國家化營銷和包裝的有效策略
1.創新營銷策略,做好包裝設計
針對中藥材產品的海外營銷,在具體的營銷中就要做好相關營銷策略的制定,做好規劃工作,針對中藥材產品要做好市場定位,并落實好市場調研工作,了解相關國家不同群體對于中藥材的認可和購買欲望,這樣才能找準定位,做好對外貿易策略規劃。在相應的中藥材產品的對外營銷中,要充分體現特色,中藥材具有濃厚的東方特色,可以在相關包裝設計中,做好創新設計,傳達一些中華傳統價值觀和中藥材理念。針對具體的中藥材的名稱、作用、用法等要做詳細介紹,結合出口國的語言文字,進行多種翻譯,滿足理解需要。
2.進行產品種類創新,實現多樣化出口
眾所周知,中藥材可以廣泛的應用于醫藥行業,應用形式多種多樣,有用藥物加水煎熬后去渣留汁而成的湯劑,有研磨成粉末狀的粉劑,還有丸劑、膏劑、酒劑、片劑、沖劑、注射劑等,同時中藥材也可以用于藥酒以及保健酒行業。中藥材行業產業鏈的上游主要是中藥材種植、養殖以及采集行業,下游主要是醫藥行業、保健品行業。在相關中藥材對外貿易中,要結合具體的藥材特性來盡可能創新相關產品,提供更多的產品選擇可能性,這對于產品在國外市場的進一步營銷擴展、占據更大的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枸杞在臨床應用以外,經過加工可以制成枸杞果汁(飲料)、枸杞酒,枸杞粉,枸杞膏,與菊花配伍可以制成枸杞菊花茶等衍生制品。三七可以制成三七粉、用于快速消耗品的三七牙膏、洗護用品,還有含有三七的各種保健品,都是三七的重要消耗方向。
3.注重人才培養,注入不竭動力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藥材營銷和包裝目標的實現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在人才培養方面,可以通過創新論壇紐帶,結合相關高校的優勢,積極布局,促進招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秀生源,為其“量身定制”精準有特色的課程體系,并建立起一批企業實訓基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為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邊友好合作與共同發展提供技術人才支持。相關高校要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機制,招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秀學生來華學習,支持鼓勵杰出科學家來華工作;開辦先進適用技術、科技管理與政策等各類培訓班。旨在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對外貿易和營銷管理等領域素質全面、具備一定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在共建“一帶一路”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我國與相關國家也要強化教育合作,提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整體發展水平。截至目前,我國已與近30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簽署了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有60所中國高校在23個相關國家開展境外辦學,合作外延不斷拓展,合作成效不斷提升。在具體合作中,要堅持以 “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和文化創意合作,就政策及實踐經驗等進行深入交流,進一步優化合作機制,強化高校在科技和貿易創新領域的服務功能,打造特色區域及專業合作平臺、分中心,推動與“一帶一路”高校在科技人才培養、平臺建設與技術轉移、科技資源互聯互通、共性技術與重點合作研究、建設科創智庫等方面發揮更多優勢,更好地發揮資源疊加效應。通過積極開展合作,促進專業人才有效培養,為“一帶一路”中藥材市場開闊發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
四、總結
“一帶一路”背景下,要實現中藥材的對外營銷和包裝發展,提升中藥材對外經濟效益,必須把握時代發展機遇,明確目前中藥材對外貿易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加快做好相關的中藥材貿易創新和營銷創意工作,注重產品開發和創新,提升產品特色,注重優秀對外貿易人才培養,等等,促進整體中藥材營銷和包裝發展效益實現。同時,要注重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共享、學習借鑒,在傳承和創新中實現中醫藥的高質量發展。同時全力營造“信中醫藥”“愛中醫藥”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郭政言,姜涓涓.“一帶一路”背景下綠色金融支持甘肅中藥材產業發展策略探析[J].甘肅金融,2019,(09):30~33.
[2]季瓊.“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中藥材出口現狀、問題與對策[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18,12(04):30~36+46.
[3]郭小玉.一帶一路背景下甘肅中藥材產業發展及營銷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2018,(21):47~48.
[4]張中朋,劉張林.中藥進出口貿易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2006年上半年中藥進出口形勢分析及展望[J].中國現代中藥,2006,(08):41~42.
[5]張伯禮.關于珍稀瀕危中藥材資源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的建議[J].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15,(03):14~14.
[6]霍衛.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對外貿易保持高速增長勢頭——2011年1~6月份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出口分析[J].中國現代中藥,2011,13(09):47~49.
[7]霍衛,于志斌.中藥產品對外貿易持續大幅度上升——2010年一季度中藥產品進出口分析[J].中國現代中藥,2010,12(05):37~38.
[8]張中朋.進出口單價上漲拉動出口額快速增長——2008年1~6月份中藥材及中藥飲片進出口簡析[J].中國現代中藥,2008,10(09):42~43.
[注]基金項目:2019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DC1911807-13
作者簡介:
1.郭小玉,蘭州工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專業市場營銷,品牌管理。
2.李琰,蘭州工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及農產品電商營銷。
3.盧強,蘭州工業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