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清
摘 要:小學語文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文學素養和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與影響,這便是語文學科的魅力與價值所在。而要想充分彰顯出小學語文教學的魅力與價值,就必須要以高效課堂作為動力與支撐。對此,本文將結合現實教學實踐經驗,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依據,從設置巧妙的課堂導入、提出科學的課堂問題和建立多元的課堂評價三方面出發,全面分析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具體方法和科學策略。
關鍵詞: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策略;方法
構建高效課堂,是廣大一線教師的基本教學追求和價值目標。然而受應試教育等落后觀念和思想的影響,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搞錯了教學的核心與重點,過于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一味地運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和接受,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致和熱情。整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因此而呈現出了低效、無效甚至負效的狀態。針對這種情況,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必須要跳出傳統觀念和模式,樹立科學的教學思想,基于現實學情來探索科學、創新的課堂教學方法,最終順利實現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設置巧妙的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源泉與動力,只有充分激發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才能夠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奠定高效課堂的基礎。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與開端,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第一印象,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提高對課堂導入的關注與重視。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需要對新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新課內容進行全面、深入、細致地研讀,確定導入的主要內容。在課堂教學開始時,教師則可以利用游戲、競賽、故事、謎語等趣味方法來引出導入,指向正式的課堂教學,吸引學生注意進而達到激趣目的。
例如,在教授《童年的水墨畫》這篇課文時,本篇課文的內容主要圍繞作者童年的回憶展開的描寫,作者通過巧妙的語言將自己夢幻般的童年呈現了出來。為了更好地調動課堂積極性,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筆者在課程準備階段,為學生們設置了一些課外的故事,通過課外故事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待學生們的注意力集中后,再引出本節課文,讓學生們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這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設置巧妙的課堂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提出科學的課堂問題,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問題是基礎理論知識的變型和載體,課堂中問題的提出能夠引發學生的質疑和思考,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探究。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轉變過去單方面傳輸的方法和手段,突出課堂提問這一基本的教學環節。具體而言,教師應在語文教材課本重點、難點知識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思維特點來精心設計課堂問題,保證問題的開放性、趣味性,營造出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充分觸發學生的求知和探究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展開對問題的思考、分析與深入探究,拓展學生學習深度。
例如,在教授《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為了促進學生們的主動探究,筆者將本節課程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問題如下:“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呢?晏子是怎樣達到反侮辱的呢?”提出問題后,學生們立即圍繞問題展開思考,在經過學生們認真分析后,學生們最終得出答案。這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提出科學的課堂問題,促進了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
三、建立多元的課堂評價,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評價是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和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和表現的直接反饋,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優化教學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科學評價,改變過去單一成績評價模式,建立起多元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一方面,教師需要保證評價方法的多元,即利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多元方法,以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最終結果。另一方面,教師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增加學生自評、互評的內容,給予學生充分的鼓舞,強化學生學習自信,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動力。
例如,在教授《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為了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強化學生們的學習自信,筆者建立了多元化的課堂評價體系。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們在課堂中的表現最為評價內容之一,讓學生們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態度,通過一些評價,不僅可以調動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能鼓舞學生們的自信心。這樣通過建立多元的課堂評價,優化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構建高效課堂是教育教學的核心目標和本質要求,需要廣大的小學語文教師以科學觀念為指導,以設置巧妙的課堂導入、提出科學的課堂問題和建立多元的課堂評價為手段,來全面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建立全新的教學結構體系,從而順利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葛劍.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20(03):31.
[2]蔡志鵬.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黑河教育,2019(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