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明月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不斷加快,有效教學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也被廣泛運用于學科教學當中。而在基礎教育相對薄弱的農村來說,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普遍存在“不好學”“學不會”等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存在問題,進而導致學生的數學基礎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本文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對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有效性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有效性研究
數學是一門貼近生活并富有邏輯思維的學科,它對學生的思維發展、計算意識、實踐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受限于教學基礎、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因素影響,教師教學大多以“講學練”為主,以硬性灌輸的方式對學生展開教授活動,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導致學生的學習思維和知識轉化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培養,阻礙學生的基礎發展。因此,本文從生活化、問題化、個體化三個方面對此進行分析。
一、引入生活化案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大多來源于實際生活當中,將生活中的事物或案例導入課堂活動之中,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的探究熱情。此外,將生活中的事件與數學知識向結合,可以使學生產生直觀的能動聯想,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因此,在數學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引入生活化案例,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主觀意識得到加強,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課堂效果。
例如,在“軸對稱和平移”的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對本節知識的學習興趣,我利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將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像展示給學生。如交通標志、警示牌、窗戶、五角星等,讓學生對不同圖形之間聯系產生聯想。學生在看到多種多樣的圖片后,都目不轉睛的展開思考,想象這些圖形之間的聯系。“老師,這些圖形都是對稱的,可以對折?!薄盎卮鹫_,那你們還能想到哪些生活中此類圖形嗎?”“老師,乒乓球桌、黑板、圓盤子?!蓖ㄟ^對生活實物的引入,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強學生對新知的理解能力,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設置問題化環節,鞏固學生的學習基礎
課堂提問環節是有效教學的重要活動之一,它不僅能檢驗學生的學習質量,鞏固課堂學習的基礎,還能幫助學生增強對已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此外,教師可以將問題進行延伸與拓展,引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從而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因此,在數學課堂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靈活設置提問環節,把控學生的思考方向,在檢驗學生基礎掌握的同時,拓展問題的范圍和深度,啟發學生的思維意識,促進學生內在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小數除法”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已初步掌握小數的除法運算,為了檢驗學生對運算法則的理解情況,鞏固學生的學習基礎,我結合學生的學情變化,設置以下問題。
1.計算題
12.5□5=()28.8□24=()96.6□42=()55.8□31=()
2.比大小
82.5□15()71.4□13
96.2□22()87.3□13
3.應用題
3.1小明去超市購買生活用品,特價牙刷15.9元3支、饅頭2.4元4個、蘋果3.3元3個,請問,牙刷、饅頭、蘋果這三個商品的單個數量價格是多少元?
3.2小紅周末去新華書店購買圖書,3本甲類圖書合計38.7元、5本乙類圖書合計75.5元、4本丙類圖書合計36.4元,請問甲類、乙類、丙類這三種圖書的單本價格是多少?
通過對課堂問題的靈活設置,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小數除法的運算理解,還能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注重個體化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農村小學教育中,普遍存在學習基礎不牢靠、認知能力不足等現象,嚴重影響學生的知識積累的效果。此外,這種現象的后續發展,將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抵觸等心理情緒,不利于學生未來成長的發展需要。因此,在數學課堂活動中,教師應充分注重學生個體的發展,把握學生的成長基礎和學習狀態,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還應對教學策略做出及時調整,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需要。
例如,在“倍數與因數”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學習基礎和認知差異的情況,我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相互學習、相互理解的同時,打牢學生個體的數學基礎。此外,在兼顧學生基礎得到同時,我還設置合作探究的問題,以此來提升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
1.判斷
1.1在15□3=5的公式中,3是因數、5是倍數。()
1.2數字3的倍數有3、9、13、15。()
1.3數字18的因數只有2、9。()
2.解答題
吳老師帶領一批小朋友去動物園游玩,將自己手中的28個棒棒糖平均分給小朋友,請問,小朋友的數量可能是多少?
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不僅使學生個體的學習基礎得到鞏固,還能保證學生整體水平的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使學生更為積極的參加課堂活動,還能幫助學生培養對問題的探究思維,促進學生內在素養的發展。此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保證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希望廣大教師,從學生的基礎出發,不斷優化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具有主觀意識,從而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內在動力。
參考文獻:
[1]劉海詩.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模式[J].新課程(小學),2017(1).
[2]王曉云.淺談小學數學有效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