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秀萍
摘 要:隨著美術核心素養的確立,小學美術的教學方向也逐漸清晰。核心素養下的小學美術,將更加注重課程的全面性、均衡性和綜合性,力求從德智體美各個方面搭建小學各學科之間的聯系,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藝術素養的全面提升。本文將對核心素養下小學低年級美術課堂教學策略展開探究,以進一步推動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以促進學生成長。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美術;課堂教學
核心素養是一個綜合性的評定。核心素養下的小學美術課堂,要求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點線面、色彩、造型燈基礎的美術知識,更要從學習能力、美術素養等方面進行培養和提高,引導他們創作出屬于自己的藝術作品。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打破傳統的“一元化”格局,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和模式,積極嘗試、深入探索,在課堂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育,重視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始終朝著新的目標和新的方向邁進,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尊重學生主體,優化教學方式和內容
小學生天生活潑,對一切有趣的事物好奇心都很強,但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天性各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因人授課”,要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方面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并不斷優化教學方式和內容,避免一成不變的上課形式,從而使美術課異彩紛呈,激發小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
例如,在《花花綠綠的糖紙》這節手工課的教學中,為了激發小學生做手工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在新課導入環節給學生講一則童話故事:“森林中即將舉辦一場糖果大賽,要求動物們將自己做的糖果一一展示出來,最后評出最漂亮的糖果,并給制作者頒發獎項。但兔子妹妹沒有制作糖果的工具,我們一起來幫幫她吧。”然后拿出在課前準備的一些不同包裝的糖果、白色紙片、涂料、畫筆和膠水,引導同學們進行創作。而在學生包扎糖果時,一些學生將其包扎成了菱形,再仔細一看,竟還有橢圓形、錐形等十幾種形態各異的糖果,大家興趣也都十分高漲。可見,教師尊重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自由想象,大膽創作,讓每位學生都充分體驗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營造氛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美術課堂是學生發揮個人潛能的舞臺,所以教師應主動營造輕松、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為學生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和條件,讓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也讓他們感受到美術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培養其對自然美和社會美的感悟與體驗,而這恰恰也體現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
以《大家一起畫》的教學實踐為例,如果教師在課堂一開始就給學生灌輸繪畫方法,無疑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通過游戲的設置帶動學生的情緒。選六位同學上臺配合,老師悄悄對第一位學生說一種動物,然后讓第一位學生把它畫在紙上,第二位學生在看了第一位學生的畫后,再重新畫下來給第三位學生看,以此類推,直到第六位學生看到畫為止,讓他試著猜出教師所說的動物。通過游戲與繪畫的結合,能使學生們在娛樂中了解美術知識,增加對課堂內容的印象,這也能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賦予美術課堂應有的活躍性。
三、注重審美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美術不僅能展現一個人的繪畫技能,還能有效抒發人的情感。小學美術教師可以通過審美教學,拉進小學生與生活的距離,從而引導他們抒發情感,產生共鳴,并將這種情感融入自己的創作和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審美品味和美術鑒賞力,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使其養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例如,在教學《有趣的拓印》這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程一開始為學生表演一段魔術。用深色的油畫棒在白紙上隨意涂畫,白紙上逐漸呈現出一枚硬幣的形狀。但有些學生一眼就看出了,其實在紙下藏了一枚硬幣,由此就引出了拓印的概念。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視頻“中國古代文化的結晶——拓印術”,感受在中國有著悠久歷史的拓印術,了解拓印的詳細過程。小學生對于中國古代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美術教師應抓住機會,把美術課堂的優勢與特色充分發揮出來,引導學生主動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學會感知美,并給他們創造體驗美術、感受人文情懷的機會,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
綜上所述,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美術課堂是充滿活力的,并且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在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接受和學習心得教學理念,并根據學生特點及學情創新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提高他們參與課堂的自主性,充分激發學生的美術潛能,使不同層次和能力的學生都能提升自我和發展自我,并在學習和探究中發現美術的價值和魅力,更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無窮無盡的美。
參考文獻:
[1]鄒毅弘. 美術核心素養下的美術課堂有效教學[C].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九).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138-139.
[2]雷艷.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美術欣賞課程教學的研究[D].南寧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