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汶龍
摘 要:學科核心素養,是眾多教育學者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各個學科的教學內容制定而成的,其是學科教育目的的集中體現。本文從增強學生運動能力、培育學生健康行為、培養學生體育品德這三個方面就體育與健康學科素養培養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體育能力;健康行為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理論已經成為我國當前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能力,也是教育學者所思考的重要內容。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本學科學習中所要學習和掌握的重要內容,其主要分為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這三個部分。作為體育與健康教師,一定要將三個部分作為其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幫助學生獲得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靈。
一、增強學生運動能力
運動能力,是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是學生身體技能、身體活力和心理能力的綜合,是學生進行其他一切活動內容的重要基礎。這一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學生掌握有關體育運動的主要規則和評判比分的標準,并且能夠通過自身的知識來進行有效判斷。其二,學生在掌握了有關體育知識之后,能夠自己參加某些運動,并且在運動中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其三,學生能夠把握自身的身體水平和階段,并且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相關訓練內容和計劃,進而激活自我身體各項機能和活力。作為體育與健康教師,一定要給學生講述體育健康知識和有關體育項目內容,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運動技巧和方法。例如,在“網球正手揮拍擊球”一課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一些網球運動的基本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揮拍技術。教師要給學生講述“東方式”的網球握拍的基本方法。并且指導學生掌握“先使拍面與地面垂直,大拇指與食指形成V型虎口……”的握拍動作要領。通過這些基本知識的講解,教師能夠有效避免學生因動作不正確而造成的傷害,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二、培育學生健康行為
健康行為,作為一種較為抽象的學科素養能力,其是學生自身的心理狀態、健康狀態、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體現,這更多表現為一種思想和行為狀態。這一內容主要表現為一下幾個方面,其一,學生要多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養成健康的運動習慣。其二,學生要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都愿意接受新鮮的事物并且敢于面對新的挑戰。其三,學生要關注自身的身體健康狀態,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和生活習慣。作為體育與健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多多進行鍛煉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在“日常健康行為”為主體的課堂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日常行為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個人衛生習慣、正確的日常作息、合理的膳食等知識內容。另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保健知識,指導學生定期到醫院進行身體體檢,相信醫生的專業能夠和健康意見等內容。通過這樣有關的教學內容,教師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培養學生體育品德
體育運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和養成積極健康的心理態度,而不是為了展現自身和表現自身。體育品德,是人們在運動過程中遵守一定的規則和秩序而展現的良好的運動精神,其對于維護社會穩定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這一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學生要正確面對比賽中的勝負結果,而注重享受比賽的過程。其二,學生要敢于面對現有的挑戰并且努力尋求新的價值,挑戰自我。其三,學生要懂得遵守比賽的規則,并且尊重和關愛他人,時刻保持公平公正公開的比賽意識。作為體育與健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勇于創新和挑戰的精神,并且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觀念和品德,感受體育本身的魅力和內在價值表達。例如,在“花式跳大繩”體育項目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跳大繩的一些方法,并且通過不斷地練習提高學生的跳躍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帶領學生進行熱身訓練,防止學生在運動中受到不必要的傷害。然后,教師要給學生講解主要的動作內容和運動方法。在集體跳繩期間,教師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鼓勵各個小組成員之間要彼此團結并且積極配合他人的行動,從而完成跳繩訓練。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便自然而然學會了其中的運動技巧,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體育精神。
綜上所述,素養,是學生先天的天賦和后天的教育所結合而形成的產物,其是學生整體能力的集中體現。學科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在這一學科的學習過程中所能夠掌握的能力,其是學科價值的最高體現。作為一名體育與健康教育者,一定要研究和探索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勇敢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培育學生的健康行為和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助力每一位學生獲得更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姜勇,王梓喬.對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內涵特征與構成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7(10):44-48.
[2]胡曼玲,劉暢.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實踐探索[J].江蘇教育,2019(43):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