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各種創造性的教育教學策略和思路實現了廣泛的應用,許多老師以學生為中心,著眼于學科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通過創造性教學策略和手段的應用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障高效教學。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的中,音樂治療這一創造性的教學策略實現了有效的應用并備受好評,對此,本文站在宏觀的角度,結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現實條件,對音樂治療這一教學策略的應用要求及策略進行相應的分析及研究,以期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及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音樂治療;應用探究
一、引言
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方式,音樂治療技術所涉及的內容是相對較為復雜,但是有著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老師首先需要了解音樂治療的具體含義以及應用要求,關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重點及難點,積極實現音樂治療技術的有效滲透。在體現學生主體價值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習慣,進而讓學生在一個更加自由且寬松的學習氛圍之下主動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以及熏陶,實現個人的良性成長及發展,樹立正確的人生三觀。
二、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是指音樂治療師利用音樂的形式來引導和鼓勵學生,保障學生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能力及運動能力。學術界和理論界在對音樂治療進行分析時明確提出,這種治療模式能夠實現特殊教育、精神病學、心理學等各個學科的有效交叉,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之中幫助個人樹立正確的人生三觀,改善學習者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習生活和人際關系,體現咨詢者個人的主體價值,滿足咨詢者的學習和成長發展需求。因此,在改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之中,許多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老師著眼于音樂治療技術的應用要求,在引導和鼓勵學生的過程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熏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的視頻開展。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樂治療應用策略
音樂治療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結合符合這一學科教學改革的核心要求,對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實現學生的全面的成長及發展意義重大。但是音樂治療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老師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這一治療方法的應用技巧的核心要求,堅持站在學生的角度著眼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現實困境,在引導和鼓勵學生的過程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保證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主動規范個人的言行舉止。
(一)課堂教學途徑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要在課堂之中得以有效的踐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學生為中心,了解音樂治療方法技術的深度要求,采取小組唱獨唱、合唱以及邊唱邊跳的形式將更多正能量的歌曲融入課堂教學環節,鼓勵學生在自主想象、相互討論以及主動聆聽的過程之中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實現心理和生理的共同成長及發展,從而幫助其塑造完善的人格,以一個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生活之中的挫折以及困難,進而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動力。另外,音樂治療方法技術的合理應用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老師可以利用相應的音樂素材以及音樂教學資源培養學生自我保健的意識,讓學生在社會生活實踐以及與他人進行互動的過程之中學會自我教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生活作息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夠體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作用,實現學生的全面成長及發展,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作用的有效發揮。
(二)課外活動形式
課外教育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對于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意義重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過程之中,老師需要注重課外活動形式的豐富化及多元化,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關注音樂治療技術的滲透策略,分析這一技術的應用要求及所發揮的作用,給予學生更多針對性的輔導。首先,音樂本身對學生的情緒以及心理有著直接的影響,其次,學生在音樂活動參與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積極向上的情感,進而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對此學校可以著眼于這一現實條件舉辦各種音樂文化節,充分體現音樂的指導作用及優勢,關注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情況,積極搭建學生與音樂互動的平臺,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學會自我教育,提升個人的音樂素養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以及創新,讓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心。
(三)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對于促進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意義重大,老師需要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價值及作用,以健康心理為依據開展教學活動。對于一些存在心理健康問題以及人格缺陷的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關鍵,老師可以利用音樂治療技術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減輕學生的抵觸情緒,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不同的音樂感知環節,在與老師進行交流以及互動時實現自我成長以及主動規范。學術界提出,學生的個人音樂治療以及共同治療所發揮的作用比較明顯,老師需要注重不同教學環節之間的聯系,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討論式音樂治療活動,關注對學生的針對性引導,以專業訓練的音樂治療師為依據,保障其能夠主動參與整個課堂教學環節,站在學生的角度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及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各種喜聞樂見的樂曲來對學生進行專業化的心理輔導,保證學生能夠降低個人的心理防備,主動與老師進行互動和溝通,說出個人的真實意見和想法并請求老師的幫助。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的彰顯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重要作用,保障音樂治療技術的核心應用及分析,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多自主成長的機會及空間。
四、結語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統性和實踐性比較明顯,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保證學生主動參與其中,老師需要著眼于音樂治療和應用的核心要求,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的相結合,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與老師進行互動和溝通,樹立正確的人生三觀,提升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主動參與各種社會生活實踐活動,順利完成個人的社會化。
參考文獻:
[1]張勇, 崔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樂治療應用探究[J]. 思想理論教育(上半月綜合版), 2015, 000(001):97-100.
[2]歐勝虎. 音樂治療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的應用[J]. 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10(02):86-88.
作者簡介:
白雪瑩(1979—),女,研究生,碩士,講師,音樂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