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時期,是學生形成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階段。高職院校如何根據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對其進行思想教育,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目前,許多高校都會把自身的實踐教學和社團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個人參與來親身體會在課堂上的學習成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與社團活動進行一體化,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大思政格局;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社團活動;一體化
基金項目:2020年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研項目“大思政格局下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社團活動一體化的路徑研究”,編號:2020SZK040。
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積極拓展思政課建設格局”的要求,這為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如何將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專業學習實踐、校園文化活動等相融合,最有效的途徑是將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與學生社團活動融合起來,構建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與社團活動一體化模式。
一、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社團活動一體化的必要性
首先,高職院校在管理上大多都實行分工責任制。這種制度在實際運用中經常會出現各個部門各自為政的現象,因而在當前的思政課教學部門中,都是“單一作戰”的模式。未真正達到思政教育的合力,使得教學資源配置得不合理,造成思政課實踐教學與校園文化活動脫節,與專業實踐教學各自獨立,缺乏有效融合和整合,也缺乏與相關學校工作部門的對接。其中尤為突出的是高職院團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與思政課教育工作獨立起來各自為政。一直以來,團委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塊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職學院團委組織的活動比如到烈士陵園掃墓、演講、紅歌比賽、到戒毒所參觀等與思政課的實踐活動基本是重復的。成學生重復參加同類型思政實踐活動,既是對資源的浪費,又影響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種模式已經成為新時期制約高職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環。其次,學生社團通過活動影響的廣泛性、活動內容的直接性、學生參與活動的自愿性、活動方式的多元性以及活動效果的有效性廣受高校學生的支持與認同。但存在的問題也很明顯,主要表現為:學生社團主要開展的基本都是與專業相關或與興趣相關的活動,更多的是注重技能提升和自身興趣,學生通常意識不到這類活動的政治思想性。而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卻是,活動組織不方便,實踐教學形式不多,內容不夠豐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再次,高職院校團學活動和思政課實踐教學在工作目標、實施依據上是統一的,在內容和形式上也是可以相互兼容的。學生社團為思政課提供了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而思政課實踐教學融入社團活動則促進了學生社團的健康發展,為師生搭起溝通的橋梁,讓教師也參與到學生社團活動中, 為社團活動的開展以及社團未來發展提供更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的指導意見或建議,有助于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資源,還能對校內社團間的活動進行有效協調,防止重復無用的社團活動的開展。綜上所述,如果把思政課實踐教學與社團活動結合起來,打造思政課實踐教學與社團活動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既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也可以讓學生把客觀真理內化為主體意識,外化為看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真正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肩負起新時代青年學生的使命擔當。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大思政”理念并未真正形成
高職院校對思政課的重視程度雖然有很大提高,但思政課實踐教學并沒有形成“大思政”格局的理念,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普遍存在思政教育與技能學習分離,認為思政課實踐活動只是思政課教學部門甚至是思政教師自己的教學任務。思政課教師個人的力量無法完成大量的校外或課外教學實踐活動,只能占用課堂時間做做課內教學實踐,造成思政課教學實踐單一。二是對于思政課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學校的政策與經費支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尤其是校外實踐)順利進行,并達到預期效果的保障。目前,高職院校普遍比較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但對于思政課實踐教學并沒有制定相應的制度,也沒有下撥必要的經費,從而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無法開展,只能讓實踐教學計劃停留在教研室的教學規劃當中。
(二)思政課教師教學實踐認識不到位動力不足
由于高職院校自身的教學特點,長期以來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一直把教學精力放在了課堂理論教學上。對于近幾年來強調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部分思政教師教學流于形式,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認為只要在課堂上把課講好就可以了。很多教師雖然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課外、校外的教學實踐缺乏學院和各系有力支持,教師無法獨自承擔帶學生外出實踐的風險,因而只能選擇放棄,實踐教學缺乏動力。
(三)高職學生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認知不足
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多數企業在用人方面只注重自身的經濟效益,因而過分強調個人專業技術的重要性,忽視其思想道德品質,造成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并且將大部分時間應用在自身知識學習和技能技術的培訓中。這種情況的出現,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上的學習,還助長了學生的功利主義傾向。這導致學生不樂于接受思政教學實踐活動占用課余時間。同時,學生大多會把校外思政課教學實踐活動當成是游山玩水,不像社團校外活動那樣認真對待,這使得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開展起來達不到預期效果。
(四)高職院校社團缺乏思想政治引領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許多高職院校的社團缺乏思想政治的引領,在建立的過程當中缺乏指導思想,缺乏奮斗目標。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在社團內部雖然掛職指導,但是卻很難發揮實際的思想道德引領作用,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會造成非常不良的影響。
三、“大思政”格局下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社團一體化的策略分析
(一)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
高職院校要立足構建“大思政”實踐教學新格局,整合校內外資源,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為思政課教學實踐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依托團委實現思政實踐教學與社團活動一體化
1.一方面在學院共青團委組織或者指導學生團體組織的相關活動,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體活動、社會實踐、就業創業等活動中,思政課教師作社團活動的指導教師,每參與一次社團活動,就要在活動過程中把每次活動的精神提煉出來,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去認識到活動的意義所在,進而樹立正確的三觀。另一方面,對學生而言,每參與一次社團活動,都將有一次思政實踐教學的得分,期末根據學生所參與的社團活動再進行量化,形成該門思政課的實踐分數。通過這種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學會用辯證思維觀察問題、了解問題、剖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真正做到學思用貫通。
2.針對目前高職院校社團興趣類偏多,理論類偏少的情況,高??梢愿鶕嶋H情況,結合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創設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的青年理論研究社團。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感受到社團活動的思想教育功能,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思想教育活動帶給自身的變化,繼而推動高職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進程。
3.思政課實踐教學結合專業教學內容,增強實踐教學實效性。緊緊圍繞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認真研究學生的特點,根據專業實際,由校方相關部門牽頭聯系建立具有專業針對性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如針對農業工程系學生建立鄉鎮思政教育實踐基地,讓學生既可以了解農村脫貧、改革等政策,又可以了解農村、農業、畜牧業等發展),讓學生在專業實踐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政教育實踐中學習專業知識,從而提高對職業道德的認知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覺增強“四個自信”,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以社團為依托,將思政課實踐教學與社團活動相融合,多為學生在社會實踐層面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憲雨.“大思政”理念下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J].職業教育,2018(02).
[2]薛存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和學生社團的融合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20(3).
[3]尹珍玲,高鳳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05).
[4]姚雪晴.大思政視域下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職業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