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仁圖雅
摘 要:音樂是一門藝術類課程,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美學素養。常言道,良好教育要始于小學時代,小學音樂教師要采取有效策略,創建高效音樂課堂,增強音樂教學趣味。本文從創新導入、教學方式、音樂活動三方面詳細論述小學音樂趣味教學。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魅力;策略
一直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與傳統教學思維所限,很多小學對音樂教學不夠重視,常常將音樂課堂替換為其他考試類課程。如此現狀下,小學音樂教師應轉變教學態度,認真對待音樂課堂,高質量完成新課改教學任務。
一、注重創新元素導入,調動學生興趣
創新是所有課程研究探討的共同話題之一。小學生雖一般都比較喜歡音樂,但他們又易于轉變興奮點與關注點,因此小學音樂教師不能只追求完成淺層次教學任務,而要更加注重音樂課堂創新因素導入,以調動學生興趣,創設趣味性、高效性音樂課堂。創新因素導入除需建立在教師豐富音樂知識與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外,還要靈活應用集圖形、聲音、文本、色彩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工具,進一步渲染課堂音樂氣氛,激發學生音樂學習主動性[1]。多媒體工具在應用時要堅持內容與學生為本,并通過微視頻、交流軟件拓寬學生了解與理解音樂知識要點的渠道。
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漢族、蒙古族的景物、人物視頻或圖片,以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刺激,激發學生學習本堂音樂知識點的興趣,之后播放合適的漢族歌曲與蒙古族歌曲,讓學生聽音樂、辨民族,競猜結束后再選擇一首大家最喜愛的歌曲進行吟唱,教會學生簡單的歌唱技巧與方法。所選歌曲既可以是課本原有歌曲,也可以是一段時間內學生熟悉或喜愛的歌曲,重要的是要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良好完成相應教學目標。
二、采用多樣教學方式,展現音樂魅力
第一,鑒賞是有效的音樂教學方式,所能循以的原則有以靜為主、以動為主、動靜結合。基于音樂鑒賞發展現狀與小學生性格與學習特點,小學音樂教師要盡量采用以動為主或動靜結合的教學方法,以使音樂鑒賞達到教學標準,使學生充分感受音樂魅力,進而升華學生聽看感知,調動學生音樂情調。當然由于小學生認知水平較低、情感與精神感知較弱,教師應慎重開展以鑒賞為主的音樂課堂,開展前既要充分考慮課本內容、教學目標,堅持以生為本,合理選擇鑒賞對象,還要制作優秀課件,為學生打造優質的視覺與聽覺盛宴,提升學生對于美妙音樂的認識。
第二,音樂與舞蹈相結合也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方式。以往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將全部注意力放在歌曲、樂譜、樂器等上,忽視了可與音樂實現良好結合的舞蹈。為進一步提升音樂課堂的創新性與趣味性,教師可將舞蹈引入音樂課堂中,讓學生聞音樂起舞,進而深刻感受到音樂課堂魅力[2]。如教師可將節奏感較強的非洲舞蹈融入到合適的課堂中,首先播放非洲舞蹈樂,讓學生隨著節奏自行起舞,此時有的學生會按照節拍揮動雙手、搖晃身體、移動雙腳,有的學生會跳一些自己學過的舞蹈動作,還有些學生會利用工具敲打課桌、鉛筆盒、墻體等,發出與非洲樂節奏協調的聲響。之后,教師可教給學生一些簡單的非洲舞動作,讓他們按照節奏跳統一的非洲舞蹈。此等有趣的音樂課堂,將使學生的音樂興趣與美感得到有效培養。
三、組織音樂活動,活躍課堂氣氛
實踐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音樂教學形式。小學生活波好動、喜愛玩耍,音樂活動對其而言言具有相當的吸引力。此外,音樂活動還可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真實實踐中感受音樂魅力,形成優秀美學素養。小學音樂教師要組織趣味性、藝術性十足的音樂活動,以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培養學生音樂美感,促使學生在適宜的表現平臺上,大放異彩。音樂活動在開展時,教師要注意三點:一要全面考慮各個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天賦,對極具音樂天賦的學生要重點培養;二應積極聯系學生生活,以小學生視角觀察生活、看待事物,并尊重學生觀點與情感;三要與學生保持良好關系,為學生創設自由、平等、活躍的音樂活動氛圍,強化音樂活動的開展效果;四可設計與開展獨特的歌曲大賽,鼓勵學生積極報名與參加,并對在大賽中獲得優秀成績的人給予獎勵。
如教師可開展以“家鄉”為主題的活動,使學生在開放式音樂活動中,自由表達自身對家鄉的情感,表達方式可以為吟誦歌詞、唱響歌曲,還可以為介紹歌曲創作背景或家鄉著名歌唱家等等,總而言之,一切可與音樂產生直接或間接關系的方式都可應用。該活動,可加深學生對故鄉的情感,能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同時還可調和班內師生與生生關系,此可謂是一舉多得。
結束語:
小學音樂教師要在認識到音樂對于學生成長重要性的前提下,利用導入創新元素、實施多樣教學方式、組織音樂活動等策略,創設趣味性、豐富性音樂課堂,使學生在感受到音樂魅力后,更積極地進行音樂學習,從而提升學生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日明.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理念和方法[J].新課程·小學,2017,(10):22,24.
[2]張峰華.淺談小學低年級音樂節奏的趣味教學[J].新教師,2019,(3):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