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宜 林璨 徐琦琦 劉軍亮



摘要:資源型城市隨著資源的不斷開發,產生了一系列社會及環境問題,迫切需要轉型發展,中共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打破”僵局”。本文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研究淮南近幾年來資源型產業發展情況,具體分析煤炭資源型城市淮南轉型發展面臨的問題,提出淮南市發展合理建議,為建立推進資源型現代城市的發展戰略提供了研究基礎,也將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其他相關領域方面的實際應用研究提供指導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灰色分析法
一、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概述
資源型城市是指依據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發展起來的城市,安做省淮南市是我國一個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工業城市,其煤炭資源充沛。但近年來,淮南市GDP增速一度出現明顯放緩、煤炭行業的需求逐漸低迷、產能過剩等結構性問題日漸凸顯,其轉型升級發展路徑的創新探求迫在眉睫。山西大同市作為同樣以煤炭為主要產業經濟來源的資源型城市,兩所城市亟需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煤炭產業的產能明顯過剩,經濟出現嚴重下滑現象。
2.煤炭化工產業在所有支柱產業中所占的比例明顯過大,產業結構明顯不合理。
3.塌陷區農民失去土地,煤礦工人失業。
4.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二、淮南市和大同市轉型發展現狀分析
淮南市與大同市都是因煤而生,因煤而立的城市,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兩所城市不約而同的出現相似的發展問題,下面對其轉型發展現狀進行具體分析。
(一)經濟發展現狀
淮南市2019年全年生產總值為1296.2億元,而增長率為5.2%,排全省第13位。由于歷史和現實原因,到目前為止淮南的經濟發展仍主要依賴資源型產業,然而因為煤炭產能的供給過剩,行業利潤下降,地區經濟增長已經卅現了瓶頸,對十經濟模式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同為煤炭資源型城市的大同亦足如此,煤炭產業總體利潤低迷,地區經濟效益下行。
(二)社會發展現狀
淮南市在社會發展方面當前最大的問題便足失業和貧困人口較多。由于采煤沉陷造成的農民失地情況,存在十整個淮南六區一縣的25個鄉鎮,高達35萬畝的被毀壞農田面積,近十萬無地可種的農民,且無法耕種的農田面積還在增大,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日趨嚴重。在大同,目前全市8.5萬下崗失業人員中,煤炭行業的下崗職工就有近4.6萬人,占市下崗失業人員的54%。
(三)環境發展現狀
淮南市和大同市都足資源型城市,共煤炭開采量巨大,因此礦產資源開發時排出的工業廢水、廢氣、廢渣對環境的破壞力也是驚人的,使得當地環境污染進一步惡化,生態甲衡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四)產能發展現狀
1.淮南市煤炭產業產能利用率測度
(1)模型建立
生產函數模型:
(2)數據分析
估算出1995~2012年淮南煤炭產業產能利用率,繪制折線圖:
2.結論
分析可得,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且淮南市內部宏觀經濟環境不穩定,產能利用率達到極低點30.01%。它作為基礎性經濟產能產業,它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電力、鋼鐵、化工等行業,對經濟發展影響深遠。我們在供給側背景改革的情況下,探究淮南市煤炭產能過剩的解決方式。
三、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困境與實現路徑分析
(一)發展困境
1.產能供給過剩,行業利潤低迷
國際市場對于煤炭資源的需求大不如前,市場對煤炭需求疲軟足導致當前煤炭產業產能過剩的直接原因。并且隨著清潔能源和新型能源成為能源使用模式的主流,傳統煤電產業在環保成本大大增加的同時,煤電能源的使用空間也被縮減。
2.塌陷區農民失地,煤礦工人失業
在國家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件改革的背景下,礦工下崗數量大量增加。由于采煤導致的農田沉陷,導致農民失地現象愈發嚴重。同時隨著我國煤炭行業牛產進一步地自動化、機械化,下崗失業人員不斷增加,失業率進一步提高,就業和再就業的壓力加大。
3.生態環境惡化
資源型城市在開采煤礦的同時,其排出的工業廢水、廢渣等對環境的破壞力也足驚人的。改革開放后,我國追求經濟上的快速發展使仔典對資源的需求量與日俱增,資源型城市進行了掠奪式的開發。短期看的確加快了資源型城市的經濟發展,但從長期來看,資源的大量且無節制的開采使得生態平衡逐步失衡,實際上足阻礙了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二)實現路徑分析
1.煤炭資源供給和需求的不匹配,必然導致惡性競爭,價格持續下滑。只有消除供給與需求的不平衡,才能夠使煤炭的價格穩定,使企業脫離困境。而縮小產能的最有效途徑便是加大新增煤炭的投資成本,進而限制煤炭產能擴張。
2.利用灰色模型測度相關產業,借鑒山西省大同市為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解決淮南市產能過剩的問題。我們收集了2007-2016年各行業工業增長數來進行灰色關聯度運算分析,探索煤炭產業升級鏈的其他方向。計算公式為:
代入公式(9)計算可以得到煤炭產業鏈上相關產業與煤炭產業的關聯度,如表(1)所示。
3. 解決轉型期失業問題需要為失業工人免費提供相關技能培訓,培訓內容和方向要適應市場需求,主要是基礎產業向新興產業轉型時所需的新技能,以提高失業工人的再就業能力。
4.政府的監督不力,相當于放任企業在煤炭開采過程中的不法行為,從而對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因此可從政府臨管角度對其進行管制,以抑制環境污染的持續破壞性。
四、政策建議
1.政府應當發揮其作用,積極制定化解過剩產能的計劃,加快煤產品結構調整,科學調控煤炭總量。政府需要根據行業需求形勢,重點保護國有重點煤礦的市場份額,積極開拓市場,擴大并組織好煤炭出口。
2.政府應積極出臺各項政策,加大對失業工人的生活保障和就業保障;其次政府需要吸引更多的外地優質企業進駐,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提升當地經濟活躍性。
3.有關部門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等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當地的礦產開采企業的資源勘探開采和生產加工?千動進行了法制化的管理,督促其發展產業生產的規范性。
4.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綜合煤炭產業關聯度較低及煤炭產能過剩現狀,拓展相關產業鏈模式,提高資源的附加價值,從而帶動煤炭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五、結語
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資源型城市積極尋找轉型發展之路是大勢所趨。本文通過對淮南市和大同市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困境進行分析,在借鑒大同市成功轉型經驗的同時對淮南市謀求發展新出路做出了路徑探索,提卅了切實可行的實行路徑和政策建議,最終完成對淮南市轉型之路的探尋。相信打造這樣一座經濟可持續發展、宜人宜居的資源型城市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