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 要:針對當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習慣不佳的現象,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創新教學的方法,發揮家校合力,共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認真傾聽的習慣、閱讀的習慣、質疑和勤問的習慣,促使學生數學綜合素養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培養對策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作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教導學生:“良好的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身”。由此可見,好的習慣養成,對學生當前乃至今后的學習都至關重要。小學階段,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習得具有啟蒙性。而啟蒙教育,則應當將習慣、興趣培養放在首位,方能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針對很多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缺乏良好習慣的現狀,筆者在數學教學中,立足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思想,本著“學生本位”的教育原則,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取得了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探索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對策。
1 小學生數學學習中常見的習慣問題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常見的習慣問題是多元化的:例如,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自主學習的習慣,無論是課前預習還是課堂聽課乃至課后復習,學生都需要在家長或者是教師的監督之下完成,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缺失的表現;又如,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常有粗心大意、馬虎的現象,這與學生缺乏良好的讀題、審題習慣有關。此外,在數學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小學生缺乏傾聽的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針對學生數學學習中常見的習慣問題,筆者深刻體會到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2 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作為啟蒙教育,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有很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良好的預習習慣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學習領域,“預”是極其關鍵的元素。有目的的“預”,能夠讓學生提前熟知教師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有的放矢,促使其學習質量的提升。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從低年級階段開始,就應當重視對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養成每天預習第二天要上課的內容,并在預習的過程中做筆記,寫批注等,通過預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提升。
2.2 善于傾聽的習慣
傾聽,是知識輸入的有效途徑。學生唯有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聽老師說、聽同學說,方能在聽的過程中把握知識的精髓,把握好的學習方法,最終提高學習的質量。筆者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發現:當前的很多小學生缺乏傾聽的習慣,很多時候,教師尚未說完,學生便急于表現自己,導致一些重要的知識、內容學生因沒聽而沒有充分吸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質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讓學生善聽、善思,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2.3 認真閱讀的習慣
談到閱讀,很多人自然會聯想到這是語文學科的教學手段。其實不然,數學學科對學生閱讀能力也具有較高的要求。我們知道:小學階段,對知識、概念的學習,是需要閱讀的;應用題解題的過程,也是需要閱讀的。以應用題解題為例,正是因為很多小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導致在讀題、審題的過程中粗心大意,曲解題意,最終導致解題錯誤。在培養學生應用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讀題、審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閱讀,快速把握題意,促使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提升。
2.4 善于質疑、勤問的習慣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數學教學中,“雙基”到“四基”的轉變,更加強化了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性。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提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認真思考、深入思考的過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勤問的習慣,讓學生在面對學習的問題時,善于向老師提問、向同學詢問,在不斷的“問”的過程中促使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形成,同時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 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對策
3.1 創新教學方式,強化習慣培養
好的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身,而好的習慣養成,則是長期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強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應當不斷優化教學的方式,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以預習習慣的培養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前置性作業”的方式,讓學生結合教師的任務開展課前預習,久而久之,學生便養成了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以認真傾聽習慣的培養為例,教師可以采取一些富有藝術的方式讓學生懂得“聽”的重要性,如教師要講解重點內容時,可以說:現在呀,老師要講重點內容了,請同學們給小嘴巴拉上拉鏈,給小耳朵打開門,看哪個同學聽得最認真,老師要給獎勵哦;在質疑習慣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借助“問題串”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質疑,讓學生勇敢地把自己的想法、問題等提出來??偠灾?,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方法有很多,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促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3.2 家校合力,發揮家長的育人功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家長的職責至關重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構建“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發揮家長在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中的育人職責、監督和管理作用,通過家校合力,共同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立足小學教育的啟蒙性,強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夯實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淑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和興趣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