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娜
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從教材上尋求突破,在課堂上運用新的教學風格及教學手段,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巧妙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音樂,讓音樂變得直觀,有趣,提高學習效率。在此過程中教師的給予準確有效評價語言,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教育;教學方法
在音樂課改的大環境下,音樂的課程目標經歷了從雙基——三維目標——核心素養這三個發展階段,最后的目標都是為了學生的音樂發展,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樹立學生終身學習音樂的愿望。所以教學要以學生為本,以學論教,教師的“教”最終是為了學生的“學”而服務的。
一、注重教材的解讀,抓住音樂風格和形象
2018年9月底山東省“互聯網+教師專業發展”工程小學音樂省級工作坊現場會在煙臺舉行,有幸親臨觀摩。其中煙臺市體衛藝科于偉主任在《教學設計與應用》的講座中指出,每首音樂在授課之前都要分析音樂作品,抓住音樂的風格和形象,主動尋找音樂的創作源頭,從音樂要素的角度分析作品,從而找到合適于本作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課例《數蛤蟆》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之前教授這段音樂時,只是從音樂歡快的情感著手,而于主任從四川民歌的角度引領我們來到四川的稻田——農民挑著擔載著自己的娃娃去田里插秧,娃娃在竹筐里隨著農民的行走而有節奏的上下晃動,看到路邊水池里的蛤蟆,農民指著蛤蟆逗著在竹筐里的娃娃,邊走邊唱:“一只蛤蟆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音樂的形象就由此而來了,這也是藝術來源于生活的體現。所以當抓住了音樂的風格后再去授課,孩子的興趣會更高漲,對音樂的感知力也會更強烈。
二、突出音樂的特點,調動學生的聽覺意識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課要充分調動學生對音樂的聽覺意識。在觀摩李欣蔚老師執教的《苗嶺的早晨》一課中,老師在引導孩子聆聽口笛獨奏《苗嶺的早晨》后再次聆聽小提琴版本時,李老師問:“小提琴能像口笛一樣模仿小鳥的叫聲嗎?”自然地引導孩子們從口笛過渡到小提琴演奏的《苗嶺的早晨》中來,順利地開啟了新授,孩子們也會有目的聆聽,且在提問中有針對性地調動了學生的聽覺。當李老師發現有的孩子在聆聽音樂時是通過PPT的一張圖片尋找答案時,李老師說:“音樂的答案是聽出來的,要從聽覺找靈感,捕捉音樂中的聲音?!碧幪巻l孩子去發現音樂傳遞的信息,真正落實了音樂的學科特點。
三、準確有效的評價語言是引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橋梁
音樂的評價語言即要與音樂要素相結合,如音樂的節奏、音高、旋律、力度、速度等等,孩子們隨著老師的引導從音樂要素的角度聆聽音樂、分析作品,搭建孩子與音樂之間的橋梁,從而讓音樂流入孩子們的內心。依舊在李欣蔚老師的這堂課中,學生在區別樂曲的c1和c2兩個部分時,有的學生說:“c1比較沉重,c2比較歡快”,李老師會說:“你是從音樂旋律傳達的情緒上分辨的。”不僅從音樂要素的角度做了歸納,而且給了孩子分析音樂的肯定,更讓孩子有了積極發言的自信心。有的學生說:“c1速度慢,c2速度快”,李老師說:“這兩段速度是一致的,是因為c2緊湊的節奏使你產生速度快的感覺。”巧妙地引導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提升了一個高度。
四、恰當巧妙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并記憶音樂。
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音樂教學方法的設定要符合作品本身的特點及面向學生的認知能力,要很好的結合問題和難點找到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律動是幫助孩子理解音樂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但是律動的設計要簡單有效,要恰當的表現出旋律的走向和節奏特點,不能為了動而動。李老師在《苗嶺的早晨》一課中為了幫助孩子區別并記憶音樂片段,加入了幾個簡單的動作,比如在c1部分用一只手的拳頭來碰擊另一只手的手掌,合著音樂感受音樂沉重的情緒,在c2部分用手指在桌面上進行游走,感受音樂歡快流動的感覺。律動的設計上雖然很簡單,但能恰當的表現出音樂的情緒,且孩子操作起來也不困難,讓孩子們更明晰的區分了兩個部分,并記憶了主題,強化了對音樂的印象和理解。聯系到我平日的音樂課堂,以山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首歌表演《大鹿》為例。之前在教授歌曲時我會先攻克難點,將節奏較密集、難度較大的最后一個樂句進行學唱,看似是在幫助孩子們解決難點,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是在給孩子們設置障礙,結果孩子們的興趣在課剛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慢慢磨沒了,談何快樂學習呢?后來我調整了自己的教學方式,巧妙地設計了幾個與旋律特點相結合的動作,課的開始改為隨歌曲的伴奏進行律動,孩子們在這種快樂的氛圍中不僅感受了音的高低、節奏的對比,而且將之前的難點在潛移默化中解決了,化繁為簡,事半功倍。
恰當地運用圖形譜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在第七屆全國小學音樂優質課中《美麗的夏牧場》一課中,執教的余老師從哈薩克本意為白天鵝的這一特點出發,跟著歌曲的旋律,畫出了像天鵝一樣的圖形譜,將優美的音樂與美麗的天鵝圖結合在一起,從視覺和聽覺上將音樂的美表現地淋漓盡致,特別有意境,很好的幫助學生表達作品的情感和內涵。而若只是為了追求新穎的教學形式,為了圖形譜而圖形譜,設定的教學方法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舉個例子,《在鐘表店里》一課中,授課教師采用圖形譜的方法,老師隨著音樂在黑板上從頭至尾畫出了樂曲的圖形譜,老師畫的圖形譜與音樂的聯系恰不恰當先不說,就這滿滿一黑板的線條,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講已經干擾了學生對音樂的正確理解了。因此,圖形譜的設定也要符合音樂的旋律特點,要直觀、簡明、有趣、有效。
音樂教學是一門綜合藝術,不單單是注意了哪幾方面就可以將音樂課上好,而是一名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是心里有學生、腦中有思路、課上有絕招。作為一線教師,要不斷強化專業技能和藝術修養,用心鉆研每一部作品,努力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感知,立德樹人,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做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