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毅
摘? 要:素質教育側重于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個人專業實力的培養。而這一理念在我國高校教育中展現得最為明顯。學生可以依據興趣愛好選擇專業的同時也要學習一些必修課程以此保障自身綜合素質的健康發展。體育課程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種,任何專業的學生都要通過學習體育課程,培養體育素養,增強個人體質。因此本文將針對高校體育教學工作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展開研究。
關鍵詞:體育課程;高校學生;體育教師;體育綜合素養
體育課程的開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有利于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健康發展。因此,在學生進入高校接受教育時,教師也必須要把體育教學當做重點一一貫徹落實。強化學生的體育素質不僅是對教育事業的負責,更是對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的發現負責。
一、“強制體育”教學目標
體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而高效的體育課程更是依據不同項目劃分了不同的專業。這一點是中學時代的體育課程并不具備的,例如高校體育課程可以劃分到排球、足球、籃球和田徑這些具體項目并把每個項目都作為一門課程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但這種變化并未導致體育課程教學基本理念的變革,即便學生來自不同專業或選擇了不同的體育項目課程,但是他們也要面臨共同的體育考核項目——跑步和跳遠。50米的短跑和1千米的長跑是體育課程的必修項目,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體育綜合素養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這些最基礎的教學工作。我們以長跑為例,男子1000米和女子800米從小學時便出現在了學生的體育課中,因此這兩個項目的教學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要充分注重對這一部分的投入,專門設置幾個體育課時傳授學生長跑技巧,例如從跑步裝備的選擇、長跑前的熱身、長跑過程中步幅節奏和速度的控制、呼吸頻率的調整以及長跑后的拉伸放松運動等等這一系列內容教師都要一一傳授給學生,確保學生以最科學最合理的姿態完成跑步運動,以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
二、反轉課堂建設
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不僅是教育階段的提升更是教育環境的巨大變化。大學的教育與高中教育不同,主要強調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自覺意識,很多學生在大學時期都是通過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而不斷學習文化知識,提高個人能力的。而另一方面,這種環境的變化也就導致了部分學生的逃課行為。逃課在大學中并不是什么新鮮的現象,人人皆可逃課,每節課都有人逃課這仿佛已然成為大學教育的常態。逃課行為的出現不僅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同時也是對學生自身的不負責任。以體育教學為例,學生逃避體育課致使教師的教學工作無法正常推行,優秀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并不能惠及到每一位學生。而這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師要加強體育課堂紀律建設,例如可以在體育課上分三次點名:課前一次、課中一次、下課時一次,通過這種方法盡可能減少學生的逃課行為,從而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他們能夠在體育課上有所收獲。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扮演學生的輔導員角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他們正視自己的學業,不要天天沉迷在網絡游戲的世界里,要努力學習,提高個人的全方位素質,只有這樣做才能幫助自己在畢業后盡快的適應社會,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有力舉措。
三、體育思政教學建設
體育不僅是一下競技活動,更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的重要方式。體育活動的開展可以拓展學生的交際面,培養學生的人脈關系,并教育學生如何與他人相處。在我國古代也有“不打不相識”這一類與之相近的觀點。而塑造學生形成優良的體育精神,可以直接提高學生的個人思想道德素養。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向學生傳達“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競技理念,教育學生不僅要為了最終的勝利不斷拼搏努力,更要具備富含正能量的體育精神。例如在籃球比賽后無論結果如何都要向對方致意,在比賽過程中更不可以為了獲取勝利做出一些違規動作或危險性舉動,也要充分相信自己的隊友,培養無私奉獻的意識,發揚團結精神。體育精神的塑造不僅可以端正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提高其體育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學生以更加科學的眼光,更加理性的思維去看待身邊的一切人和物,而這對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綜上所述,體育課程的教學工作在高校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解讀體育課程核心教學理念并加強教學研究從而提高每一位學生的體育專業能力和體育綜合素養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盡到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梁其生,翁發志.廣東省第三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基本功大賽田徑專項成績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05):107-110.
[2]? 劉尚禮,尹燕濤,周文芳.基于Mini-MOOC的O2O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5(04):97-102.
[3]? 張愛國.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師角色定位分析[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0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