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
摘 要:語文學科在我們的小學教育當中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因為語文這門學科應用起來非常靈活,而且非常貼近我們日常的生活,所以說語文可以用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由于在教學當中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也就增強了學生們學習的難度,而過高的難度就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就需要通過施加合理的心理健康在班主任工作中,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活了起來。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
讓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活”起來這一教學模式在很久之前就已經運用,但是在顯示的教學當中,這一教學模式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的顯著。隨著當前新課標教育的改革,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們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讓學生們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讓學生樹立健康的心理,從而促進學生們更好的學習。同時在運用心理健康教學時,要確定教學目標,解決教學問題、解決學生們的根本性問題。
一、從心理上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傳統的成績式教學忽略了對學生興趣的引導,盲目的填鴨式教學手段只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厭學,從而導致成績下降,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往往以溫和的、和諧的方式進行管理,更加貼合學生心理和行為;而營造和諧的氛圍,能夠讓處于心理成長期、人格塑造期的同學們靜下心來聆聽教誨,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思想。比方說,在語文課堂上,老師講解了全新的知識,并進行了一定的練習,課后布置了作業,而在老師批改作業過程中,發現一部分同學并沒有真正掌握新知識,就在接下來的一節課中對那些沒有掌握的同學進行了批評,老師不經意間可能會這樣說:“跟你講了好幾遍你也記不住,你可真笨,看看人家那題做的,再看看你的,能不能跟人家學一學”,這種情況下,老師言辭激烈,勢必會傷了學生的心,就有可能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甚至自卑的心理;但是如果老師不厭其煩悉心教導,并且在學習中加以引導,不放棄每一個基礎差的學生,同學之間可能甚至會產生良性的競爭攀比,日復一日,學生可能會從中受益,老師也會收獲新的理解。可以說,在某些方面,心理健康工作超過了對學生成績的建設,比如:心理健康教育克服了傳統的以學為本,從而產生了“以人為本”,從儒家角度來講,用“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來形容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適合。最重要的一點是,小學生心理正處在上升期,需要正確價值觀的引導,能讓學生不至于“變壞”,傳統教育手段在這個問題上,忽略了對于人格的塑造和價值觀的引導,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在這一方面,不僅完善的解決了這一問題,用溫柔的手段,解決師生間潛在矛盾,創造和諧的環境,克服小學生敏感脆弱的特點,讓學生對于學校有了一種家的歸屬感,對于老師,有了一種家長的感覺,這對學生無論是學習還是成人都是很重要的,從內心出發,帶給學生情感上更大的渴望,塑造各種各樣的人格,善良和諧友愛,更能夠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由此可見,在小學階段的老師管理工作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最貼合實際的方法。
二、從行為角度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學當中,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往往忽視對章節的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整合或者一個合理的分類,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從而產生心理問題。同一時間對如此之多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學生們一時間往往是難以接受的,學生們往往對這些心理健康知識的定位不清晰,而且理解的也比較片面,所以針對這些問題,在教學中應當融入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從而運用一個章節組合一個板塊的模式進行復習。在進行復習之前要讓學生們了解到有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接下來在建立學生們對整個學習的認知以及學習的思維模式之后,再對知識點進行整理,通過整理知識點可以讓學生對各個章節的知識點有著更加的清楚的認知,同時也能夠彌補一些思維上的不足。
在小學的教學當中融入心理健康知識進行教學,應該不斷培養學生們的自創分析能力以及學生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們更加愿意接受心理知識,保證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整體知識的模式進行和諧統一。例如,在我們小學課堂的具體教學當中,教師在教學當中可以提出一些具體的問題來讓學生們進行合理的思考,同時還要讓學生們來分析這些學習的概念,仔細的分辨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和一些差別,再通過心理健康教學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學習知識,當學生們可以熟練的使用知識時,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就會得到大大的提高,這也就提高了學生們學習能力從而增強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融入心理健康知識的過程當中要符合我們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思考方式,使我們學生的思維方式的不斷的完善。
在小學教育這一現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就體現了它的作用,學生就如同一棵小樹苗,需要溫柔的手撫慰他們的心。沒有交流就沒有教育、感悟和情感,在教育中,對待優秀的同學,應多些嚴格要求;對后進生,多營造一些平等友愛的氛圍,賞識、鼓勵他們。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不僅要做他們的“家長”,更要成為他們的“知心好友”,充分尊重每一個人格獨立的學生,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盡量在班級中創造一種平等和有愛的氛圍,培養同學之間的團隊精神,讓他們充滿自信的學習和生活,讓個體聯合成為整體,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打下堅實的基礎,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三、總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日常班主任工作當中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具體的應用中,我們班主任應根據具體的實際進行有效的調整,從而凸顯出其在教學當中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淺談小學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孫桂香.中國科技信息.2010(05).
[2]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實踐[J].梁麗麗.綏化學院學報.2007(03).
[3]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方法探討[A].汪力強.教育理論研究(第九輯)[C].2019.
[4]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A].李筱婧.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C].2019.
[5]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小學班主任工作中[A].徐啟敏.教育理論研究(第八輯)[C].2019.
[6]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融入[A].李春紅.教師教育論壇(第四輯)[C].2019.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蘇盧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