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堅恩
摘 要:新一輪課程改革最為顯著的特征是“還學于生”,并在課程標準中反復強調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從多方面入手,指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此為背景,本人在本文中將以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切入點,從課內自主學習和課外自主學習這兩方面入手,做出詳細說明。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生;自主學習;指導策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規律,采取多樣方式為學生創設適應條件,驅動學生實現生動有效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科教學的實施需要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在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下,獲得有效的發展。基于此,我在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采取自主學習指導策略,從課內和課外兩方面入手,靈活運用多種策略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一、課內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策略
課堂是教師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的主要平臺。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在以人為本該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優化傳統教學,精心地為學生創設情境、教給學習方法,驅動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1.創設多種情境,引發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參與數學課堂是自主學習的保障。在新課改背景下,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無論是生活教學,還是項目式教學,還是任務驅動教學,都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在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把握課改時機,對情境教學進行了靈活運用,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了多種多樣的情境,以情境實現抽象數學知識的直觀展現,點燃學生的探究興趣,驅使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在切身的體驗中積累自主學習經驗,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以“相似三角形的性質”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我立足該知識點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為學生創設了測量旗桿高度的情境。熟悉的生活情境很容易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具有開放性,學生會結合已有的知識儲備,發揮思維作用,探尋多樣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們給出了“利用陽光下的影子”“利用標桿”“利用鏡子的反射”這樣三種方法。在展現不同方法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思維會進一步地得到開拓,尤其在揚長補短中汲取解決數學問題經驗,為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2.營造民主氛圍,驅動自主學習
建構主義理論和后現代教育理論都明確地指出了環境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新課程將教學過程看做是師生實現有效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并指引著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用對話形式,打破灌輸知識的限制,驅使學生在多樣的話題思考、討論中,自主地放下內心深處對數學學習的戒備,以平和的心態,積極的態度,應對數學學習,積極探究,實現有效學習。立足于此,我在組織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往往會為學生創設民主氛圍,以對話驅動學生自主學習。
以“平方差公式”為例,在向學生講述了本節課涉及到的新知內容之后,我這樣地組織了總結活動:
師:在這節課中我們一起學習了平方差公式,誰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在這節課有怎樣的收獲呢?下面,先和自己的同桌說一說,之后,我選擇幾名學生,在把班級里分享。
(學生討論之后)
生:在這節課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進行了多項式乘法計算,通過解決計算問題,發現了平方差公式。
生:通過利用平方差公式解決數學問題,我們發現,問題可以很容易地被解決,體會到了平方差公式的應用優勢。
生:在講解平方差公式的時候,老師通過使用換元思想,將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地展現給了我們,降低了數學理解難度。
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學生實現了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同時,課堂氛圍也在學生們的參與下,變得輕松和諧起來,有利于推動學生繼續自主學習。
3.加強學法指導,提高自學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有效地實現自主學習,是以對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的掌握為基礎的。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參與過程中,學生之所以難以實現自主學習,是因為他們被動接受知識,沒有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基于此,為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在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會加強學法指導。
比如,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一般不會直接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問題答案,而是為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或者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再次思考問題,是探尋解決問題的對策。
再比如,在組織新知教學活動的時候,我會將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其中,使學生在思想方法的輔助下,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積累學習經驗,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以“一個圓錐的底面圓的半徑是r(r>0),母線OA的長度是3r,其中C是母線OB的中點,且位于圓錐的側面上。此時,有一只螞蟻從A點爬往C點,請問最短的路線是什么?其長度是多少?”為例,在指導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先要求他們根據問題條件畫出圖像,然后,分析問題條件,把握“求算螞蟻爬過的最短距離,需要將圓錐的側面展開,計算出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該要點,從而計算出結果。在這樣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生可以經歷數學結合、轉化與化歸,有利于提高問題解決效率,同時掌握數學思想方法,為今后自主地靈活解決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外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策略
1.學會預習,養成自學習慣
所謂的預習是指在課前,學生自主地對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閱讀和理解,感性地認知新知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打好課堂學習基礎,同時在日積月累中自主學習經驗,提高自學能力。立足預習價值,我在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之前,會從多方面入手,指導學生預習。
(1)掌握閱讀方法
根據對預習內涵的界定可以看出,閱讀教材是實現學生課前預習的前提和主要途徑。在新時期,數學閱讀不僅僅要求學生對文字語言進行閱讀,還要求他們在切身的實踐中養成分析能力、閱讀能力。
為了實現閱讀價值,我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會教給學生批注式閱讀此方式,指導學生圍繞教材內容,將概念、定理等基礎知識以橫線的方式勾畫出來。并對概念、定理進行分析,將關鍵字詞以圓圈的形式勾畫下來。在勾畫語言文字的時候,學生還要用鉛筆將自己對定義、定理等的認知記住在旁。在如此閱讀方法的應用中,學生不僅可以自主地投身到閱讀活動之中,還可以實現邊讀邊思考,打好課堂學習基礎。
除此之外,我在預習活動開展中,還會發揮微課、自主學習任務單等作用,輔助學生在視頻觀看,教材分析,問題解決中,建立對新知的認知,掌握自學方法,為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不等式及其性質”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我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容進行了分析,并圍繞著需要達成的目標、學習方法、課堂學習形式、學習任務等設定了自主學習任務單,具體如下:
《不等式及其性質》自主學習任務單
一、達成的目標
了解不等式的性質,學會運用不等式的性質解決數學問題。
二、學習方法建議
自主下載微信群中的微視頻,觀看,并解決自主學習任務單中的問題。
三、課堂學習形式
自主學習反饋、教師講解、演練習題
四、學習任務
1.不等式的性質是:
性質1:
性質2:
性質3:
2.運用不等式解決問題
(1)如果a>b,那么-3a___-3b
(2)如果a
(3)如果a
五、學習困惑與建議
在此次預習過程中,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呢?還有哪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呢?
(2)設計探索作業
新課改的實施激勵著數學教師打破課堂的限制,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天地里,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自主學習品質。對于數學自主學習能力不足的初中生而言,在沒有趣味性、針對性的預習任務驅使下,他們是難以投身自主學習活動之中。而且,不少學生會抱著應付心態,機械應對課后學習要求,在繁重的課業壓力影響下,失去課前預習興趣,自主學習的發展也將受到嚴重的限制。為了解決此問題,我在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之后,會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設計一些具有探索價值的作業,如調查研究類作業、專題調研類作業、實踐探究類作業、探索類作業等,借此實現作業類型的多樣化,給予學生親身體驗的機會,驅動學生自主學習。
以“相似三角形”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后,我設計了測量教學樓高度的任務,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形式,結合所學的數學知識,發揮自主性,探尋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并將討論過程,或思考過程記錄下來。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們與小組成員就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展開自由交流,實現思維碰撞,探尋到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學以致用,同時獲得學習樂趣,投身數學自主探究活動,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2.學會反思,養成自學習慣
學會自我反思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影響。所謂的自我反思是指在新知學習之后,學生發揮自主性,對學到的數學知識、數學學習過程等進行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及時地發現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探尋改善知識學習、學習方法、情感態度、意志品質的方法,在自我改進中,提高數學學習水平,驅動自主學習。對于初中生而言,自我反思是較難操作的。對此,我在課后會給學生指出反思方向,指導學生有效反思。比如,我要求學生在反思的時候,先利用思維導圖將教材中的知識點以結構形式展現出來,然后,根據導圖內容分析其中的某些知識點與哪些知識有聯系,在哪些環節上發生聯系,為什么這些知識點會發生聯系,這些聯系的作用是什么?在這樣的任務驅使下,學生自然會明確反思方向。而且,在自主反思的過程中,學生還會發現新的問題,就問題展開深入思考、探究,通過對問題的解決加深對所學的理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在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的時候,我還會鼓勵他們立足自身近期的發展情況,與之前的學習進行對比,發現自己的成長、進步之處,從而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樹立數學學習自信心,以更好的心態參與數學學習,為提升數學學習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課改要求,在課內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營造民主氛圍、加強學法指導等策略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后通過課前自學、課后自我反思,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使學生在切身的實踐中,獲得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沈妍雋.探究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8(29):57.
[2]巫柯平.初中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中),2018(09):192.
[3]董娟.自主學習,高效課堂——論初中數學自主學習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7(1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