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運洲

摘要:2019年底,湖北省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該病毒經飛沫、接觸均能傳播,且傳染性較強、潛伏期較長,癥狀也比較嚴重,隨即蔓延至全國甚至境外,黨和國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防控疫情。消防救援隊伍作為同老百姓貼得最近、聯系最緊的一線人員,如何在疫情管控期間既確保自身不被感染又圓滿完成各項滅火救援任務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滅火;救援
為及時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各級政府均采取隔離措施控制病毒蔓延,方艙醫院、集中救治醫院、臨時救治醫院、臨時隔離點(賓館、學校、培訓機構、療養院、公租房等)等場所應運而生。病人入住后,這些場所都是病毒污染區,一旦發生火災,極易導致大量人員被困,消防救援人員在施救過程中既要防止被感染,又要快速救生,比單一的滅火救援任務更重、難度更大,而且每次出動都有感染風險,因此嚴格實行個人防護、處置程序、消衛聯動、洗消處理、隔離觀察等措施,成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滅火救援攻堅戰的關鍵所在。
一、涉疫場所滅火救援工作的特點
(一)臨時組建場所火災風險高。隨著確診和疑似病例的增加,省市縣三級政府都調整組建了大量的定點醫院、臨時醫院、集中隔離點,這類場所臨時組建,消防安全管理人員、職責、體系均不健全,部分場所的建筑固定消防設施不能滿足防火需求,加之場所內存放醫用酒精、消毒藥水、生活物資、床上用品、保暖衣物等易燃可燃物資較多,人員流動頻繁,導致各類致災因素多,不可控。
(二)滿載運行人員疏散難。各類醫療機構、隔離場所都處于滿負荷狀態,人群高度聚集、醫療物資集中、疏散通道有限、疏散標志數量不足、疏散逃生技能缺乏,一旦發生火災事故,易造成大量人員被困,不利于快速疏散營救。
(三)疫區事故處置難度大。疫區警情的技戰術訓練只能在營區進行推演,無法到現場開展實戰演練,場所內部結構和重點部位無法詳細查看,參與處置時對指戰員個人防護等級要求高,體能消耗大,人員輪換也比較困難,病人轉移還需與醫護人員配合完成。
(四)現場作戰感染風險高。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呼吸、接觸、糞便等多種傳播方式引發感染,消防救援人員每一次出動都身處病毒污染區域,長時間高強度作戰,極易被病毒感染,一人感染則整個班組、整個站點將被隔離,造成減員,嚴重影響執勤作戰實力。
(五)人裝洗消合格判定難。參與處置的人員、車輛、裝備都需要逐一進行洗消,有的需要兩次以上洗消,洗消點多面廣,且無法現場判別洗消是否合格,參戰人員需要隔離觀察,車輛器材需要通風晾干,恢復戰備周期比較長。
二、涉疫場所滅火救援事故處置對策
(一)理論學習。組織指戰員學習新冠肺炎疫情基本知識及安全防范要點,明確突發情況應對措施及相關安全注意事項,提升防控意識,明確防范方法,增強防御能力。立足最復雜、最危險等情況,從“力量調集、安全防護、洗消清理、滅火救援、后勤保障”等方面,制定涉疫場所滅火救援處置預案,開展熟悉、訓練和演練,保持隊伍具備疫情處置基本知識。
(二)物資儲備。加強對防化洗消、核生化偵檢、器材藥劑保障、供氣、運兵等車輛的維護保養,整理護目鏡、防化服、防化手套、空氣呼吸器、氧氣呼吸器等防護裝備,噴霧器具等洗消器材以及含氯消毒劑等洗消藥劑,及時采購補充,與轄區衛生防疫部門、防疫產品生產企業建立保障聯動機制,確保一旦需要能夠迅速支援。
(三)力量編組。地市級消防救援支隊按照“組織指揮、警戒防護、病員轉運、清理洗消、綜合保障”設立五大班組,組建不少于30人的專業處置隊,縣市消防救援大隊結合執勤實力,組建1至3個班組。車輛以水罐、水罐泡沫、防化洗消、搶險救援、通信保障、器材裝備等為主,器材以防護、偵檢、警戒、破拆、救生、排煙、洗消、照明等為主。
(四)接警調度。盡早與衛生防疫部門聯系,獲得轄區涉疫場所的基本信息,并逐一排查核實。接到各類警情后,要判斷災情類別,疫區及疫區臨近區域警情,必須加強第一出動,提升防護等級,做好安全提示,全程跟蹤指導,同時上報本級政府,協調公安、應急、醫療救護、衛生防疫、社區等力量到場協助處置。
(五)警戒隔離。國家衛建委將新冠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采取甲類防控措施,可見傳染性極強。參與疫區滅火救援任務時,以是否存在病原體為標準,全面評估污染區域、污染對象和污染程度的危害等級,劃分感染區、半感染區、半清潔區、清潔區,設置警戒標識,實施現場管控,一般將清潔區設在距事故中心點1公里以外,供人員、器材、裝備集結和更換。
(六)安全防護。疫區滅火任務,一線指戰員內著醫用防護服,外著滅火防護服全套,佩戴空呼器,駕駛員、安全員必須佩戴N95型口罩和防護眼鏡,實施無裸露防護;疫區救援任務,一線指戰員著簡易防化服、杜邦限次使用防護服,佩戴空呼器,視情著封閉式防化服或防火防化服,實施無裸露防護。非疫區滅火任務,一線指戰員著滅火防護服全套,佩戴空呼器,駕駛員、安全員必須佩戴N95型口罩和防護眼鏡;非疫區救援任務,一線指戰員佩戴手套,佩戴N95型口罩和防護眼鏡。
(七)技戰術措施。現場處置按照“感染區、半感染區、清潔區”進行編組,設置“雙通道或環形通道”,相鄰區域交界處設置中轉點,便于人員、器材、裝備交接和更換,參與感染區作戰的人員要盡量少而精,相關輔助任務由半感染區人員執行。在火災撲救方面,優先選用無人機、云梯車、高噴車、搖擺炮、消防機器人等遠程作戰器材;在病人轉運方面,必須提升防護等級,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八)人裝洗消。現場處置完畢后,利用洗消帳篷、噴霧器具噴灑、擦拭84等含氯消毒液,對指戰員進行初步洗消,深入半感染區以內的人員在現場要進行二次洗消。人員車輛歸隊后,對參戰人員、車輛及裝備進行全面洗消,醫用防護服、口罩、手套用酒精噴灑后處理;頭盔、護目鏡、防化服、防護靴、以及滅火救援所用裝備用酒精(84等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噴灑后,晾曬在陰涼通風處;參戰人員使用肥皂或皮膚消毒劑進行淋浴清洗,所穿衣物經酒精消毒后,分別清洗。
三、涉疫場所滅火救援工作注意事項
處置無人員被困的涉疫場所滅火救援事故時,一定要調集足夠力量,按照防護等級分類佩戴個人防護裝備,快速處置完畢后,洗消歸隊。處置有人員被困的涉疫場所滅火救援事故時,一定要上報上級指揮機關,通知公安、應急、醫療、防疫等部門人員到場協助,內攻搜救時,要前后配合、梯次進攻、掩護跟進,內部搜救要分區進行,并做好標識;撲救火災時,要避免盲目射水,掩護人員使用開花水流,文檔室、生化檢測室、制劑室、醫用藥劑、放射科、手術室、重癥監護室等重點部位應予以保護,采用指定方式滅火;轉運被困人員時,要在醫療救護人員的配合下進行。人裝洗消時,一定要分批高頻次開展洗消,進入半感染區以內的人員,要重點洗消,歸隊后實行單體隔離,不間斷觀察,發現異常立即就醫。
參考文獻:
王墨.醫院火災風險分析及防范實用措施[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18(03):37-40.
王艷兵.淺談醫院高層病房樓火災的撲救[J].武警學院學報,2016(06):31-33.
冉飄,王秀玲,王波.院前轉送傳染病患者終末消毒方法的探討[J].青島醫療衛生,2013(02):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