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華
摘 要:微課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融合的產物,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微課設計策略。
關鍵詞:微課;核心素養;數學
微課是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編制內容針對性更強、知識量少的短時視頻課,輔助傳統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改善學習體驗感。微課能夠在短時間內調用各種資源,突破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提高教學資源利用效率,是現代教學常用的先進教學手段,是數學核心素養培訓的利器。
一、在課前預習中做好微課設計
預習是課程建構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一直以來,在高中數學課堂建構中,教師都會將教學的側重點放在課堂講解上,對于預習環節缺乏足夠重視,既沒有明確的任務安排,也沒有準確的教學檢測與評價。導致學生在預習中敷衍了事,甚至根本沒有預習的鋪墊直接進入課堂聽講,這樣的預習設置不僅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更會限制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基于此,教師應調整教學理念,重新重視預習在引導學生自主發展,促進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作用,并利用微課優勢,幫助學生建構合理有效的預習教學過程。
微課打破了傳統課堂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教師在數學新課開始之前,可以結合核心素養要求做好微課,并將其插入到預習環節,做出針對性指導。例如,在“橢圓”相關知識的預習設計中,教師通過整合教材中的素材內容,結合行星運動軌跡的直觀體驗,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抽象思考。在微課設計中,教師可以圍繞學生“數學抽象”這一目標,對預習過程進行安排。抽象思維的發展需要一個層層遞進的過程。在微課講解中,教師先從直觀的天體運動軌跡入手,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后逐漸引入“定點”“直線”“距離”“常數”“點的軌跡”等概念,引導學生結合運動軌跡理解概念的含義,并逐漸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在完成主干知識講解后,教師還應適當設計練習題目,利用學生運用微課能夠實現自主檢測,并自主梳理圓錐曲線的相關知識,在思考與回顧中提升數學抽象素養。再如在“等比數列”的預習設計中,教師可以結合等差數列的相關知識,為學生設計預習任務,從數列的觀察入手,對照等差數列的學習過程,對首項、公比、通項公式、求和公式等進行分析;在類比與歸納中,引導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并結合數學模型探索等比數列中與的規律。
從上述微課案例中能夠發現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核心素養的發展。基于此,在預習環節,高中數學教師一方面要做好微課內容設計,確保學生能夠在微課情境中,主動探究學習,完成預習任務;另一方面實現獨立思考與表達,結合微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整理與分析,以作為課堂互動交流的依據。這樣才能體現預習的作用,并實現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二、在課堂講解中做好微課設計
第一,注重知識的深層次解讀,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例如,在“子集、全集、補集”相關知識的講解中,教師在課前導入時,設計微課,并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為學生簡要說明子集、全集、補集的概念,以培養其感性認識;然后在課堂講解中依據微課內容,對子集、全集、補集的邏輯關系進行分析,并根據自然數、實數、有理數、無理數等集合,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思考,再利用數學語言進行闡述。這樣的教學按照學生的認知發展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思考,進而建構了基本的數學邏輯。
第二,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實現主動探索。一些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在課堂講解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幫助學生建立知識學習過程,從知識的生成到知識的運用,形成完成的邏輯思考過程,進而確保數學知識的合理運用。例如,在“指數函數”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在微課中完成知識講解后,在課堂上為學生設計關于指數函數中對函數單調性的影響的題目,并劃分基礎題目、提升題目、拓展題目等不同層次,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自行選擇,并在練習中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實現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內化。
第三,組織學生開展合作討論,培養其合作精神。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合作精神對于學生適應未來社會至關重要,因此,在微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數學題目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互動合作,在交換觀點的過程中相互啟發,提升對自我、對他人的認識,進而形成良好的合作素養。例如,在“直線與方程”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在微課中提出了小組合作任務,而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根據既已形成的小組展開討論,對于直線與方程的關系進行分析,并針對具體題目加以說明,最后在課堂上展示合作成果,體現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
第四,結合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素養。數學學科的存在價值是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因此,在微課設計中,教師應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與探索。例如,在“總體分布的估計”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在微課中為學生提供了某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相關數據,并要求對招聘人才類型的整體分布進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進行數據分析,既實現了對問題的探索,也實現了數學實踐素養的培養。
三、在課后復習中做好微課設計
第一,查缺補漏,建構知識體系。在課堂知識講解中,學生并不能實現百分之百的理解與消化,知識漏洞的存在會影響學生后續的知識運用。針對此,教師可以將課堂講解提煉、整理成短小精悍的微課,并上傳至平臺,要求學生根據課后自主復習需要進行下載、學習。在復習中,學生可以自行調整微課學習進度,并針對知識盲區反復觀看,利用互聯網平臺與教師、學生建立互動交流,及時反饋自主復習信息,彌補課堂學習漏洞,建立穩定、完善的知識體系。
第二,針對練習,鞏固重難點知識,課后練習是知識鞏固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傳統教學培養中,教師習慣采用統一安排作業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鞏固;而在微課應用中,教師應針對學生個體的需求設計差異化的作業內容。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針對一些學生混淆不等式與的解集等理解誤區,設計了與函數相關的不等式問題,要求學生通過函數圖像,直觀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并在數形結合中準確解答問題。
第三,適當拓展,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將學生的視野局限在教材內,而是應該根據學生的知識積累、認知發展階段進行適當的拓展,引導學生逐漸打破應試思維,從更廣闊的視角探索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了函數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講解有趣的建模知識,并結合具體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建模,以鍛煉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拓展函數學習視野。
綜上所述,微課的應用為核心素養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課前預習需要,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完成數學概念的建構與思維的轉變;在課程講解中,摸索數學知識邏輯,強化數據分析;在課后鞏固建立數學知識體系,進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曄.試分析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微課的措施[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12):116-117.
[2]熊云.論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8(36):11-12.
[3]詹嘯萍.微課對優化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9):47.
[4]孫丹.用好微課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摭探[J].成才之路,2018(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