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玲
摘 ?要:從小就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對孩子以后的成長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講述了學生培養閱讀興趣的重要性和教師怎樣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情況來正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為學生以后培養良好的興趣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閱讀能力;培養途徑
引言:
老師在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中,一定要著重注意到小學生的年齡和心里特點。要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采用多元化的元素激發學生的熱情,為以后的學習和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培養的重要性
(一)閱讀是開拓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
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主要是培養學生通過閱讀去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F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科目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感情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所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養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非常重要!我們在課外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也需要引起重視。學生在自主學習和閱讀的過程中,也能開拓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通過不斷的閱讀過程,積累多種知識元素,也能為學生以后的寫作和表達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閱讀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更多的事物,見識更廣,詞語也能更豐富!這樣,學生在與人說話中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寫作中也能正確地運用詞語來表達自己!
(三)閱讀是增加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重要方式
閱讀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小學語文原有的教學方式,簡單的拼音識字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無趣!教師在教學中多采用故事情節,卡片猜字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愛上閱讀!從興趣著手,自主自發地去識字、認字,從而激發對語文的熱愛!對閱讀有一個初步的培養愛好!
二、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途徑
(一)課堂上多采用互動形式,你問我答引起學生興趣
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尤為重要。特別是在語文課文講解中,巧妙地利用問答環節來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在閱讀中尋找答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不僅能調動課堂氛圍還能開闊學生的思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良好的思考能力!
例如,根據每個班級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興趣差異,教師抓住閱讀中學生們感興趣的點,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出幾個問題。并通過問題分散出來周圍的景象,發散思維,讓學生不斷開展聯想。教師可以設置好獎勵,對于優秀的人進行表彰,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二)增加課堂趣味,舞臺劇激發學生的熱情
在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小學生都會有很強的表演欲。在講解語文教學中,如果能讓小學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去朗讀、理解或者表演!不僅能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更大程度地也增強了學生們的表演欲、表達欲。然后,教師再對教學內容的中心思想和主題進行總結和匯總,結合互聯網上的相關素材進行糅合、提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點,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興趣愛好。
例如,教學中,教師利用互聯網、多媒體設備,結合語文教學的內容,創造一個良好的趣味性、生動性、娛樂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在開心愉快的情景中學到更多有趣的知識。這也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自我展現平臺,展示自我的機會。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積極展示自我的能力!增強學生對閱讀的熱情。
(三)開展小組合作比賽形式,增強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在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會有差異。根據班級情況進行分組合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取代原先的傳統教學模式。根據語文教學的內容目標,讓各小組的學生發揮自己的組織能力和閱讀能力,更好地帶領學生了解學習內容,增強學生的興趣和閱讀能力。
例如,根據班級人數分成六七組,每個組選 一個組長。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制定好每個組的任務和目標。教師可以讓小組之間進行比賽,對做得好的組進行嘉獎。這樣能提高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加入地方特色文化,豐富學生的閱讀素材
在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普及中國的傳統文化,把中華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融入到教學中,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更是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發揚、發展做一個很好的傳播作用。教師可以深入了解一下地方特色文化,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選擇有利于小學生健康發展的部分進行講解。將本地的特色文化、風土人情、發展歷史和教學內容相結合。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認知和互聯網教材,選出學生易于理解的神話故事或者歷史人物制作成書單,讓學生進行閱讀。這種取材于本地文化,貼近于本地生活的文化和學生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能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和認知,也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閱讀能力。
例如,傳統的剪紙文化、美食文化、花展文化、花燈文化、客家文化、龍舟文化、說唱文化、豫劇京劇、刺繡文化等,都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性的文化 藝術傳統。教師可以和教學語文中的傳統文化單元相結合,用本地的特色性文化引出教學內容中適合的短文或者篇章讓學生們進行閱讀參考。學生的閱讀力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相結合,融合進當地的傳統文化,既能豐富了教學素材內容,又能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
三、結束語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心性和定力都還沒有完全成熟。在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心里特性和年齡特征,多制定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來增加學生的閱讀時間和閱讀方式。以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愛好,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力,才是真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為學生以后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鐘梅,趙光華 . 對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探索 [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5).
[2] 仲召虎 .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和方法 [J]. 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11).
[3] 徐爽 . 探析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J]. 新課程(上),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