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菊
摘 ?要:隨著我們國家當前社會條件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手機、電腦等一些電子產品已經普及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互聯網也逐漸覆蓋到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在很大程度上為人類帶來了便利,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弊端,對于農村中小學生的學業完成、品德形成等方面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這些問題都需要引起廣大知識傳授者的重點關注,并且需要充分結合網絡的優勢因勢利導,積極探索出網絡環境下對于農村學生的教育對策。本文就網絡對農村學生的影響以及對策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網絡環境;農村學生;影響與對策
在當前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廣度與深度的迅猛發展背景之下,互聯網的影響也逐漸擴大,網絡的發展對于我們國家社會各方面產生了巨大并深刻的影響。互聯網是信息高速發展時代的重要產物,在我們國家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相關電子產品在一些發達地區的普及率比較高,開展網絡教育再正常不過,但是對于一些農村的學校來說卻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需要教師不斷研究并解決。
一、網絡對于農村學生的影響
(一)正面影響
互聯網能夠為學生學習知識提供一定的有利條件,網絡上的一些資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學生在面對一些不懂的問題或者未知的問題等情況下,完全可以自主在網絡上進行搜索,有效豐富了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學生在成長時期使用互聯網絡能夠有利于形成一種全球意識,通過相關的網絡窗口學生能夠關注到國際與國內發生的大小事宜,了解到一些事情的處理方式與觀點看法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的視野與知識儲備量,同時還可以有效強化學生對于國家民族的責任感。
(二)負面影響
互聯網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網頁在打開搜索瀏覽時,會自動彈出游戲對話框,甚至其中會包含一些裸露的圖片等垃圾信息,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在無形之中就會受到不良的影響。由于一些學生的自制能力比較差,再加上青春期的學生相對來說比較叛逆,一些學生開始迷戀網絡游戲,甚至一些學生會出現通宵玩游戲等情況,導致其沒有正常睡覺或者休息不足,在課堂中就會容易形成犯困、睡覺等多種現象,更不能很好地完成學業。一些學生通過網絡的形式聊天引發網戀,在無人監管或者監管力度不夠的情況下,網戀呈現出一種愈演愈烈的形式,而網戀中存在著許多情感陷阱。再加上由于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往往會使其受到傷害。網絡中所涉及到的不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生的道德意識,主要是由于一些網站為了追求所謂的點擊率會存在胡亂編造假新聞等多種現象,導致原本就缺失家庭教育的農村學生抱有一種不勞而獲、不懂感恩等多種心態,不良的道德品質越來越多。
二、解決網絡對農村學生影響的對策
(一)正確引導學生上網
農村學校的學生并不像發達地區的學生一樣對互聯網習以為常,農村學校的學生大多會對于互聯網上的事物充滿著好奇,容易出現一上網就會很容易入迷的現象。因此,農村學校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上網,并且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法制與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逐漸引導學生形成一種正確的、綠色的上網習慣。
例如,筆者在農村學校教學與管理的過程中,意識到了一些學生由于對網絡中的事物充滿著好奇心,甚至于一些學生被網絡中的游戲等深深吸引著,導致在課堂當中無法專心學習。然后,筆者重點加強對學生進行了法制與道德教育,增強農村學生的法制與倫理道德觀念,引導學生形成一種正確的上網觀念。最后,筆者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的使用網絡中的信息,搜集了一些與學習相關的優秀網站,為學生提供正確的、科學的網絡學習平臺。讓學生帶著目的正確上網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到運用網絡實現自主學習的方式。
(二)注重家校結合教育
家長是學生成長時期的第一任教師,作為學生的家長應該正確對待學生的教育。但是許多家長都會存在“孩子在學校,就得由學校管教”的意識,這并不利于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因此,教師應該在教育與管理學生的過程中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合作,有效實現家校結合共同教育引導學生。
例如,筆者在農村學校班級管理與教學的過程中及時與學生家長取得了聯系,讓學生在家長的引導之下將互聯網良好的一面充分發揮出來,使網絡害蟲遠離農村學生。筆者與家長溝通讓其樹立以身作則的榜樣,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指導學生健康上網,并且在家里經常監督學生,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上網時間,禁止學生無節制上網的情況出現,避免讓網絡造成學生玩物喪志的現象。
總而言之,在我們國家社會條件不斷發展與進步的背景之下,一些電子產品已經普及到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互聯網也隨之覆蓋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同時也對我們國家農村學校學生的學業完成、品德修養等多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教師需要意識到網絡對農村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以及正面影響,并且從正確引導學生上網、注重家校結合教育等多方面出發改善網絡教育的對策,從而有效促使農村學生的身心能夠得以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全,李怡.網絡游戲對農村中高年級小學生的影響與預防對策——基于開遠市羊街鄉的調查與分析[J].文山學院學報,2016,29(04):108-112.
[2]吳白乙拉,尹科偉.互聯網對農村青少年的不良影響及其對策[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1(02):92-95.
備注【本文系重慶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新高考背景下農村學校學生思想教育現狀及對策》課題批準號:2019CQJWGZ3089)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