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小學階段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要重視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培養,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引導其積極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在豐富的數學活動中探尋數學學科魅力,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習得數學思維,促使快樂高效課堂的完美構建。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種方法;快樂教學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數學課堂強調的是快樂教學,在最大程度上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這就需要教師摒棄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注意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為了讓數學課堂充滿趣味性,教師可以應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探索中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在快樂的氛圍中抓住重難點知識以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高效進行。
一、挖掘教材快樂因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教材編排知識是專家學者根據學生在每個階段的認知精心編排的,低年級的學生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對抽象的東西理解起來相對比較費勁,而越是具體形象的內容則越能喚起他們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的特點,挖掘其中內涵的“快樂因素”,在此基礎上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比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景喚醒學生的經驗:“你們跟家人逛過超市嗎?你自己買過東西嗎?”在得到是或非的答案后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你們愿意自己拿錢去買東西嗎?”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教師可以將事先收集的廢舊小物品準備出來,比如皮筋、橡皮、牙膏盒、香皂盒、筆記本等,并在上面一一標出價格,讓學生在明確物品價碼的前提下,判斷應當拿多大金額的人民幣付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給出的答案是不一的,教師要能夠耐心傾聽學生的答案,并給予鼓勵。在情緒高昂,學生個個躍躍欲試回答問題的氛圍中,學生不僅習得了指示,還培養了學生數學發散思維。
二、借助游戲導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樂趣
專業的心理學實驗表明,低年齡階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時間較短,數學課40分鐘,孩子的有效注意力只能保持十幾分鐘,且注意力不穩定,經常會被其他相對有趣的東西吸引注意力,在實際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將趣味性的游戲教學引入到數學課堂中,不斷根據具體教材內容調整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在組織課堂有效教學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
比如,在低年級的“統計圖”知識學習中,教師可以采用游戲導入方法,通過引導學生開展“石頭、剪刀、布”的游戲,讓兩個學生在臺上比試,再邀請一名學生在黑板上給學生計分,其他學生在臺下給學生用畫“正”字的方法記分。這樣,隨著學生齊喊“石頭、剪刀、布”,臺上的學生出拳,贏了的在名字后面畫一筆。在整個游戲進行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了無比的積極性,在游戲情境的創設中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堂的興趣,這也將舊知識與新知識融合在一起,為后續學生學習統計知識奠定了基礎。
三、組織合作探究活動,感受數學學習魅力
知識的愉悅掌握是需要自己去體驗和感受知識的,學生愿意學、主動學是學生發展的必要條件,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充分遵循素質教育理念倡導的生本思想,通過組織開展合作探究實踐活動,強調讓學生跳出教材范圍,投入到實踐中尋找數學問題,感悟數學解決方法,在親身體驗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前提下感受數學學科的魅力所在,愛上數學學習。
比如,教師在教學《位置與方向》一課時,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之后,可以在布置課外作業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將自己家作為原點,請學生說一說某同學家在自己家的什么方位,并改變參照物位置,讓學生重新確定方向。還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思考:學校在自己家的什么方向,距離是多少?郵局在自己家的什么方向,距離是多少?在相對位置和方向的實踐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經歷描述物體方向和距離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學會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這對學生空間意識的培養至關重要。這樣,在課后實踐的思考練習中讓學生感受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活動組織過程中讓學生感悟協作學習的重要性,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感悟和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綜上所述,快樂教學在小學數學當中的應用與實現,是小學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育教學成果的重要途徑。現代教育要求教師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智慧,尊重班級學生的個性差異,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挖掘教材快樂因素;借助游戲導入課堂;組織合作探究活動等形式開展教學,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促使學生產生對數學學科的積極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黃祥豪.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快樂教學的策略[J].華夏教師,2015(09):74-75.
[2]郭聚江.以學生為本,探索小學數學快樂式教學法[J].學周刊,2012(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