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麗
摘 ?要:當前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環境的影響,使得學生十分注重學習的實用性,實用主義觀念的流行也為教師的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認識實用主義的真諦,以及越來越強調實用主義的根本目的,向學生傳遞出道德與法治的實用性,除了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外,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應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實用主義;教學實踐
實用主義是19世紀70年代產生的哲學派別,其主張把確定信念作為出發點,把達成目的所采取的方式當作主要手段,將實際獲得的效果作為最高目的。體現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實用主義的最終教育目的,將課程教學和實用主義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借助與學生實際高度相關的實例,合理利用生活實例,尊重具體手段或措施取得的成效,以客觀事實來衡量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提高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
一、聯系生活實際,列舉與實際高度相關的實例
規范與法律是每個人在生活中必須遵守的,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授課,不僅能夠利用與實際高度相關的實例引起學生的關注,還能夠增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認知,使得課堂教學的內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內容中,更加強調知識的實用性。
例如,在學習“參與民主生活”時,教師講解的課程內容需要涉及公民參與民主生活的意義和方式,課本中還列出了具體的民主選舉方式,而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我沒有參與過民主選舉”“是否參與民主生活對我現在的生活沒有影響”等誤區。為了使學生認識到全民參與的意義,產生參與民主生活的興趣,懂得如何參與民主生活,教師可以凸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用性,將學生生活中的實例引入課堂。教師:“垃圾分類的話題大家都不陌生,結合當前某市垃圾分類的推進情況,請同學們為地方政府征集方案,并設計好參與民主實踐計劃?!苯Y合學生生活中的熱門話題,學生在思考和討論時更加有激情,同時學生所提出的方案,設計的計劃,都可以當作學生平時可以踐行的方式方法,使得學生具有足夠的參與意識,增強授課的實效性。
二、尊重客觀事實,注重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效果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應該打破時空的限制,強調多種教學方式的綜合應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再把學生當作缺乏知識的客體,而是讓學生作為知識的建構者、知識的探索者進行學習。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需要依據客觀的授課效果進行教學方法的優化和創新,實時搜集學生的課上反饋,了解學生對課程教學的直觀看法,以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需要了解初中學生的生長發育規律,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深入研究授課內容能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分析實用主義理論的教育目的是否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最終目的相符或有相符的方面,結合實用主義理論倡導的實際獲得的效果作為衡量授課內容是否有效的標準。最后,結合實用主義理論,教師需要發揮課堂教學的時效性,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體會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實用價值,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三、組織實踐活動,提高道德與法治的實用性
道德與法治教學十分重視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僅是因為實踐活動能夠豐富授課形式與內容,更多的是學生能夠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價值,意識到學習的必要性。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人際交往等社會性技能必然會得到鍛煉,學生也能夠在信息的交互過程中得出自己需要的答案,有助于學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語言邏輯能力的養成。同時,實踐活動時學生需要將自己所學、所思、所想展現出來,將知識與實踐進行聯系,有助于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實用性。
例如,在2018年的世界青少年峰會上,來自100多個國家的3000多名杰出青少年談論著國家大事,其中包括我國優秀的青少年們。借助這一事件以及學生學習的“走向世界的大舞臺”內容,教師可以設計問題“為什么青少年要參與這樣的活動?如果你是參與世界青少年峰會的一名青少年,你如何談論自己的國家文化和影響力呢?如何為各個國家的共同進步獻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呢?”。同時,為學生模擬峰會現場,組織學生勇敢發表自己的意見,主要針對的方向為“如何為世界的進步貢獻力量和智慧”。只有學生將課堂學習的內容化為己用,才能夠在實踐活動課上侃侃而談,進一步意識到道德與法治學習的必要性。
總之,在實用主義的視角下,教師需要同時做好學生學習規律的分析與授課內容的分析工作,廣泛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利用生活實例增強學生的認知,充分尊重各種教學方式的效果,并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優化,最后利用實踐活動的開展來提高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實用性,使得學生能夠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葛道平.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6):39.
[2]連常生.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