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將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對個人綜合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對高校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以及高校音樂教學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舉措進行探討。
關鍵詞:音樂教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
在目前的音樂教學中,多選用流行音樂以及西方經典歌曲對學生進行教學,我國民族音樂僅占較少的篇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發展進程。將民族文化元素適當的融入到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復興[1]。
一、將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進行傳承與發展的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理念
要想將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進行傳承以及發展,首先需要教師與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刻認識到將民族音樂文化滲透到其中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并幫助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以及價值,以及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意義有所了解,使學生感受到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值得注意的是,將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進行傳承并不是說簡單的進行復制或者因循守舊,而是在原有的文化基礎上對其進行創新以及改革,彰顯出民族音樂文化的特色。例如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代表《春江花月夜》,這首曲子中所表達的是潯陽江上的月夜,曲調中凸顯出一種靈動的美感。不同民族的樂曲所表達的情感都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并且隨著時間的推進而不斷的完善以及更加豐富。因此,則需要教師將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內容增設在教學中,促使學生享受到更多的美感的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對于祖國山河以及人民的情感共鳴。
(二)完善教材,優化教學
高校應該著重關注編寫以及設計民族音樂教材,對教材的科學性以及新穎性有所側重,使學生對于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責任感以及信念有所增強,同時促使學生對于學習民族音樂的熱情有所提高。在設計教學內容方面,需要對先進的民族音樂研究經驗進行汲取,有效的搜集民族音樂資源,并對其進行整合以及加以利用,例如可以在教材中加入《高山流水》以及《二泉映月》等曲目,使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認同得以提升,并將少數民族的音樂以及文化適當的加入其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多元化文化的理解。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還可以聘請在民族音樂領域的專家以及其民族音樂具有一定研究的教師參與其中,使教材中的民族音樂文化特色可以充分得到體現。此外對于音樂課程的安排也可以直接影響到音樂教學效果以及質量,因此在安排音樂課程中需要更加規范以及合理、科學,加大民族音樂課程在高校音樂課程中的占比,由內向外的推動音樂教學進行轉變,將更多豐富的音樂內容向學生進行講授,學生可以受到更專業的民族音樂的熏陶,使其更加理解民族音樂的內涵,從而引發學生更加關注以及重視民族音樂文化。
(三)豐富民族音樂文化教學手段
傳統的高校音樂教學中主要教學內容為對音樂進行賞鑒以及學唱,其中多數高校更多注重的是學唱,而忽略了賞鑒。從而導致學生在音樂賞鑒方面的能力十分薄弱,在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只是通過對作者的生平經歷以及創作背景進行簡單介紹,并沒有完整的體系。然而在音樂教學中,音樂賞鑒卻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充分體現學生音樂綜合素質。所以在高校音樂教學中要對音樂賞鑒的教學加以重視,從而使高校音樂教學的整體性有所提高。例如,教師在想學生講解《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現代民歌時,需要提前將這首歌的創作背景以及文化背景等進行了解,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可指導學生對歌曲中的深層含義進行深入理解,并讓學生可以自行搜索創作背景或者創作風格與該首現代民歌較為相似的歌曲,并對其中的共同之處以及不同之處進行分析,之后可以嘗試將原歌曲進行改編或者創作新歌曲,要讓學生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在改編或者創作的歌曲當中,以促進提升其自身文化以及藝術修養。
二、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到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意義
(一)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到高校音樂教學中對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意義
民族優秀音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學生的思想,將其對學習的熱情激發出來,并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最重要的是可以在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建立良好的人生理想。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需要文化的溝通,在高校中對學生進行培養可有效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可以更好的開展文化方面的傳播以及互動[2]。青少年的進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國家的發展以及富強,因此則需要加強力度培養人才,使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有所提高。
(二)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到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文化建設意義
民族音樂中包含了對歷史文化的繼承以及發揚,是本民族中特有的文化底蘊。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高度重視民族音樂的傳承,因此音樂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首先要將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統籌安排好,將最佳的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內容安排在教學中。通過對民族音樂的學習,可促使學生豐富其自身的文化內涵,增強其對國家以及民族文化的熱愛,既有利于繼承以及發揚我國民族文化,又為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保證。
(三)民族音樂理論教學的意義
高校教育教學在近幾年逐漸加大了改革力度,在改善教學環境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資金,使民族音樂教學的條件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為提高教學成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我國優秀文化中傳統民族音樂文化是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目前高校較為重要的任務就是加強民族音樂教育,高校擁有最好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內容以及可以促使學生系統化的進行學習。將民族音樂理論教學在高校中開展,既可以加強力度促進師生共同學習,還可以傳播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從而促使優秀的民族文化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宣傳,以促進發展我國各項工作。
三、總結
近幾年,我國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而民族音樂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也受到了廣泛關注。高校作為將社會文化進行傳播以及交流的關鍵場所的同時,也成為了傳承我國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主要途徑之一。如今,全世界已經進入高度文明的社會,因此將高校的音樂文化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以及加強傳承傳統民族音樂,已成為高校教育事業中的重點任務之一[3]。
參考文獻
[1]李德方.淺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創新[J].藝術評鑒,2020(10):92-93+96.
[2]張莉忠.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中學課程資源,2020(04):47-48+36.
[3]孫耶賓.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探析地方高校音樂專業教學中鄉土音樂文化的傳承[J].藝術評鑒,2020(04):98-102.
作者簡介:越小頂,出生年月,1995.12.09,性別,女,籍貫,貴州安順,民族,漢族,學歷,本科,職稱職務,無,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