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彤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我們迎來了從4G到5G的突破性進步時代,全媒體對現在的社會來說根本不是夢想,很多信息通過短視頻的方式進行傳播,更多地進入了人們的生活。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學生無法返校,這對于高校輔導員來說是巨大的挑戰,如何去利用我們常用的新媒體展開對學生的網絡思政教育,怎樣去通過新媒體的自身優點,擴大網絡思政教育的效果,面對重大突發事件仍然能夠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政教育。
關鍵詞:疫情防控;網絡思政教育;新媒體教學
一、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生管理現狀
新冠疫情的存在無疑對社會大眾特別是對青年大學生產生了巨大影響。很多青年大學生都在為這次新冠疫情盡自己的綿薄之力,還有很多的青年大學生開始接受多元化知識、嘗試著新的東西。當然也有一些青年大學生,各方面發展都還不夠好,心理還不夠成熟,需要依賴于長輩的引導和教育,他們容易被消極的輿論所影響,抗壓能力太弱、心理建設不牢固、經歷挫折就一蹶不振并且有可能會引發消極的念頭。
在這樣的特殊時期,高校思政工作尤其的重要,各大高校針對新冠疫情成立工作小組,各學院輔導員應是工作的主體,他們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起著關鍵的作用。輔導員充分發揮作用,積極開展線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工作的主渠道,確保自己學生思政教育的效果,合理有效地組織學生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及時提醒學生關注發布的思政工作信息并能保證他們按要求完成。與家長一起保證學生健康的思政觀念,鼓勵家長和學生之間積極溝通和交流。
因此,如何提高網絡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完善好青年大學生的網絡思政教育工作,對高校甚至是整個社會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疫情的網絡傳播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疫情的網絡傳播對大學生思政教育有積極的影響,具體內容如下:網絡傳播可以讓學生及時了解關于疫情的信息,在新冠疫情發生的特殊時期,中國同胞萬眾一心,全民抗戰。因為有網絡環境非常自由和開放的網絡傳播平臺,大學生可以通過很多的渠道來獲取信息,這就可以讓當代大學生去了解在抗疫期間的英勇和感人事跡,深刻地感受到抗戰人員的付出和努力。在心理上,可以激發他們的奉獻精神,促使他們對本次疫情帶來的影響的思考。同時,他們還能夠實時了解疫情的現狀,了解患有新冠病毒人數的增減情況,增加對國家大事的關心程度。在思想上,大學生可以成為一種向上的力量,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號召人們為社會盡一份力,也可以幫助自己形成正確的觀念。圍繞疫情展開的議題成為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內容,讓大學生樹立起責任感和使命感,舍小我成就大我,能夠做到在青春中奉獻,在奉獻中收獲,在收獲中成長,展現青年一代的擔當精神。培養大學生不畏艱險、不懼困難的意志力。在學習上,網絡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學習的平臺,也有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制,避免因為疫情讓學生的功課被耽誤。
(二)消極影響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對學生的網絡思政教育是由思政工作者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它的內容非常的具體和明確,目的也非常簡單和直白,效果往往也是顯而易見。在這樣開放自由的網絡環境中,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準確性很難控制。在思想上,網絡上出現的一些消極的評論和說法,這將會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一定的影響,有很多人容易被輿論帶偏,后果是非常嚴重的。社會公眾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并且能夠隨意發布評論,這也是網絡存在的一大弊端,是不能夠去控制的。這樣的現象,對大學生的思想健康成長極其不利。
三、疫情防控下的網絡思政教育開展方法
(一)找準思政教育主題定位并及時更新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被拓寬,查詢資料也變得很方便,但是對網絡輿論的可控制性太弱,網絡是面向所有的社會大眾,也就避免不了消極的網絡信息產生的不良影響。所以,高校的思政工作者要注意把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放在首位,走在學生的前面,及時了解疫情的網絡信息,和學生進行溝通去了解學生們的心理情況和行為。同時還要把握住思政教育的正確定位,找準關鍵點和重點。要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于疫情展開的議題進行反思和總結,有針對性的去強化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根據網絡平臺的內容,開展正確的思政教育方向。
(二)充分發揮第一課堂的主流作用
思政工作者對學生開展的思政教育第一課堂應占主導地位,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幫助學生去篩選出網絡輿論中的積極信息,并在課堂上呈現出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圍繞疫情這一主題再結合網絡輿論的具體內容,向學生灌輸一些積極的事跡和國家的偉大舉措,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易接受、更愿意參與其中。在這個過程中,和學生進行互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感受到中國的魅力和強大。
(三)建立積極、民主的網絡傳播平臺
大學生的自由時間比較多,往往會通過網絡獲取到一些信息,所以思政工作者的目光不能只集中在第一課堂,要及時地跟蹤反饋學生的思想狀態,在線上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現在很多的網絡傳播平臺開始注重對不良信息的識別和刪除,以免不好的言論影響到社會公眾。思政工作者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借助其建立線上的思政教育課堂和主題活動。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和交流。還有重要的一點,要教會學生自主辨別不良思想觀念,并堅決抵制。
參考文獻
[1]魏學慶.學生網絡思政工作中的輿情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07):100-102.
[2]桑海云.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定位與運行機理——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導論》[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0(07):135.
[3]盧紅.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現狀與應對策略分析[C].中國環球文化出版社、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國博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中國環球文化出版社、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20:59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