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英
摘? 要:由于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數學教學逐漸由傳統的知識教學轉向能力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率,傳統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得到改革和創新。鑒于數學和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本文從“結合生活來導入新課”“開展生活化的數學實踐活動”“注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這三個方面,對生活化的數學教學策略進行了具體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導入;實踐
數學是一門對學生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較高要求的學科,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學習難度。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學生身邊的生活實例,用生活中的數學現象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巧妙結合,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模式。運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有利于降低數學的抽象性。在此,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出發,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進行了論述。
一、結合生活來導入新課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導入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要充分改變過去直接授課的做法,避免缺少導入方法。在生活化的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發現學生的興趣點,用貼近學生的生活化的問題來進行新課導入,從而快速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求異質疑,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思考中完成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例如,在學習“百分數”時,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情境來導入新知識:超市里的一些商品上標注著“打XX折”是什么意思呢?對于最后的總價格有什么樣的影響呢?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問題情境,能夠很快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能夠積極地跟隨教師提出的問題發散思維。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這些問題去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為教師接下來的數學知識講解做好了鋪墊。又如,在教學“圓柱與圓錐”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的圓柱與圓錐形的物品,如冰激凌盒、陀螺、水瓶、電池等,從而利用這些生活中的物品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結合這些實際的生活事物來展開學習。
二、開展生活化的數學實踐活動
從某種程度上說,數學學科具有實踐性及理論性相結合的特點,數學學習不能脫離實踐,實踐教學也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設計一些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實踐及親身經歷中體會數學本質,掌握數學學習的重要方法。在設計數學實踐活動時教師可以緊密聯系生活,既可以選擇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作為實踐材料,也可以讓學生去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得到鍛煉與提高。
例如,在教學小數或者百分數的一些知識時,教師可以要求小學生在隨自己家人去超市購物時能幫助他們算一算最后的價格,加強知識的運用。又如,在教學“折線統計圖”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運用折線統計圖去對自己這學期的學習成績進行分析,看看自己的成績情況有什么樣的變化。這都是和生活緊密聯系的實踐活動。此外,在數學課堂上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動手實踐活動,以“對稱、平移與旋轉”為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紙張材料,結合這節課學習到的對稱、平移與旋轉的知識,通過剪裁、拼接去設計一定的生活化圖案。這樣的動手操作活動不僅讓學生體驗了數學知識的運用,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三、注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去看待學生,導致很多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熱情有所下降。為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評價觀念,在生活化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注重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發現一些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注重自己的點滴進步,從而促使學生建立一定的學習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對稱、平移與旋轉”一課中,在讓學生動手設計圖案的過程中,教師要看到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鼓勵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加以運用,讓學生體會到動手實踐的快樂。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設計的圖形的含義以及其中哪些地方蘊含了“對稱、平移與旋轉”的知識,和學生產生一定互動,在互動中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價,如“你設計的圖案真個性呀”“你對數學知識的運用真是靈活”,從而促使學生體驗到一定的成功感,能夠樹立積極的數學學習態度和情感。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知識點龐雜且抽象性較強,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探究中,同時也能夠降低理解難度,使學生扎實掌握數學知識,實現“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教學效果,構建出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張小蘭.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情境[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4):243.
[2]劉暢.淺談生活視野下小學數學活力課堂構建[J].小學教學研究,2017(1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