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華
摘? 要:詩歌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古人賞月時吟詩,飲酒時吟詩,歸鄉時吟詩,詩歌承載了詩人的思緒,彰顯了歷史。因此,本文就基于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小學語文古詩詞為載體,對探究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基本策略這一問題進行一番個人觀點的說明與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教學問題;基本策略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認真分析現在的古詩教學環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使學生在讀書中重溫歷史,展望未來,感悟詩詞情景,不斷構建優質的古詩詞朗誦課堂,構建生動的古詩詞情境課堂以及構建豐富的古詩詞實踐課堂,提升學習的興趣,增強自己對于古詩詞的認識深度。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容易出現的基本問題
古詩詞是學生學習地方一個重要的板塊,但是,一些小學生體現的狀態是對于詩詞的學習不感興趣,分析客觀原因,詩詞多語言凝練,會存在古今異義的現象,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畏懼感,在翻譯詩詞的時候會出現障礙。
另外,當下社會存在這許多拜金主義的價值觀,物質時代、商品社會的社會風氣洗刷著整個社會,小學生所處這個社會,有的同學踏不下心來,對于中華古典詩詞缺乏興致,對中華五千年文明與歷史缺乏一個正確的認知態度,這是導致學生閱讀詩詞等古代典籍文化著作數量下降的一個原因。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優化教學設計,提升學生的內在文化修養,培養學生的君子氣質。
二、探究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基本策略
(一)構建優質的古詩詞朗誦課堂,從抑揚頓挫中體會古詩的情致
古代的詩詞在誦讀的時候,尤其自身的朗讀特點,且吟誦應該是學生在學習古詩時的第一個學習步驟。“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如何將古詩的這個特點表現出來呢?這里,教師就應該認真指導學生進行誦讀了。學生在讀的時候一定要有意識地進行區分古詩的首聯、頷聯、頸聯以及尾聯,并找出詩詞的詩眼,尤其對于詩詞中的動詞要進行重讀,讀出詩人的感情,讀出詩詞描繪的或壯闊、或幽靜或冷寂的景象,讀出詩人或愉悅、或凄婉的情感,從而真正地在誦讀中感悟古詩的情致。
例如,在講解《敕勒歌》這一首詩的時候,筆者就構建了優質的古詩詞朗誦課堂。“天蒼蒼,野茫茫”的景象,牛羊仿佛就在眼前一樣,北國的壯闊風光讓學生產生了興趣,這里要注意“天”字讀完后以及“野”讀后的停頓,“蒼蒼”和“茫茫”要放低一點聲音,拉長聲音,讀出遼闊草原的蒼茫感。教師要運用多樣的朗讀方式,指導學生全班讀、小組等,在朗讀中糾正錯音,感知四野蒼茫的粗糲的意境,渾厚的情感。教師要構建優質的古詩詞朗誦課堂,學會抑揚頓挫地誦讀古典詩詞。
(二)構建生動的古詩詞情境課堂,從情境還原中感知詩人的思想
小學生的詩詞積累比較少,很多時候理解不了詩詞中所描繪的景象,也因為現代人與古代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天壤之別而產生理解的淺顯和偏差。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教學的時候應該合理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打造視聽盛宴,提升學生對于詩歌意境的頭腦再現,讓學生在圖片中、音樂中提升自己的文字感知能力,更進一步地理解詩人的情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構建生動的古詩詞情境課堂,從情境還原中感知詩人的思想。
例如,在講解朱熹《春日》這一首詩的時候,筆者就構建生動的古詩詞情境課堂。筆者采用多媒體展示了爛漫春日的圖片,那展露新芽的柳枝、花壇里的花兒、街上漫步的行人,這些圖景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激發了學生繼續閱讀與學習的欲望。教師還可以播放與春天有關的歌曲,比如,筆者為學生播放了一首李健的歌曲《最美的春天》,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在經過整體感知之后,對于詩句的理解就會更清楚。如“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句,學生在課程導入之后,體會了春日的熱鬧與百姓的喜悅之情。教師要構建生動的古詩詞情境課堂,從情境還原中感知詩人的思想。
(三)構建豐富的古詩詞實踐課堂,從活動表演中理解古詩的深厚
詩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作,蘊含了大量的智慧。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設計開放式的古詩課堂,不斷向外延伸,向上發展,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提升古詩詞素養的優質節目,如《經典詠流傳》《中華好詩詞》《朗讀者》等節目,提升學生的知識積累,安排學生進行文藝表演,增強學生對于古詩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表演化的實踐性課堂,學生在扮演古人的過程中體會人物的變化,體會詩詞那幽微深遠又浩渺無邊的文學之玄境。
綜上所述,我們的古典詩歌有多個流派,我們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優秀的詩人,因此,古詩詞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法教學環節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對于學習古詩的興趣,提升教學的課堂效率,構建生動綜合、多層次的古詩詞教學課堂,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與素質。
參考文獻:
[1]時金怡.楹聯文化進入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08):213-214.
[2]黃永松.淺議德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滲透[J].中外企業家,2016(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