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桄聞
摘 要:群文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有效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對于增強初中生的閱讀技能、提升他們的閱讀素養有著不容小覷的促進作用。新課改要求教師加強對擴展閱讀量、提升閱讀品質的重視,將以往的單篇閱讀向多文本閱讀進行轉變,通過群文閱讀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他們閱讀的內容更加系統,有效地訓練初中生的閱讀速度,逐步強化其對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從而促進其語文綜合素養的穩定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環節實施步驟
本文結合群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環節,選取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觀滄海》《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凈沙·秋思》四篇組文,每篇文本都用獨有的語言描繪出不同季節的美景,采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通過把這四篇文本有機地串聯在一起,不僅可以增大課堂上的閱讀容量,而且可以讓學生了解景物和情感二者之間的關系,幫助初中生領略“景物之美”、“情感之真”,一定程度上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并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確定議題,導入新課
教師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共同確定本節課的議題,綜合初中生的愛好來選擇一個有意義的議題,這樣能夠極大地調動他們接下來展開群文閱讀的熱情,推動學生快速地進入高效的、專注的學習狀態。在確定議題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的、生動歡悅的情境,給學生的多種感官帶去了較強的刺激,初步喚起了學生內心對美景的憧憬和贊嘆之情,有利于推動學生帶著較高的熱情來探索有哪些文本描繪了不同季節的美景,在此基礎上逐漸引發學生對議題的思考,也可以讓學生把握群文的“共通點”,同時有利于師生圍繞這個議題來進行選文,為接下來整體感知多文本做好鋪墊。
比如,教師首先利用班內現有的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熱帶雨林、日出、日落、雪山、各種形狀的山洞等一些美麗的圖片,給學生的視覺帶去強烈的沖擊,從而引起學生對美景的關注和好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不同季節的美景。其次,引導學生分享一些最喜歡的季節所獨有的景象,有的說春天的黎明,有的說夏天的傍晚,還有的說秋天的黃昏……然后,鼓勵學生聯想一些關于季節的詩句,如關于夏季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弊詈?,將本節課的議題確定為“四季美景”,引領學生一起來領略多篇文本中所描繪的“景物之美”。
二、組織選文,整體把握
教師在準確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議題合理地選擇多篇文本,并將多文本按照恰當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并引導學生“整組閱讀”,通過給四首詩解讀標題和劃分節奏來幫助學生從整體上來理解詩歌的大致意思,同時掌握朗讀詩歌的具體節奏,反復朗讀之后掌握四首古詩不同的音韻特點,有利于豐富初中生的詩詞知識。除此之外,能夠讓學生逐漸適應多文本一起閱讀,從而鍛煉學生在相同時間內接受多個閱讀文本的能力,逐步提高群文閱讀的效率。
比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讀一下每首詩歌的標題,并思考從標題中獲得了哪些信息。如從《觀|滄?!愤@一標題中可以看出是寫了作者在觀賞滄海景象時的感受;從《天凈沙|秋思》,我知道天凈沙是一個曲牌名,而“秋思”二字很明顯地是說這首詩寫了秋天的某處景象引發了作者的思念。其次,引導學生給四篇文本劃分節奏,并找出韻腳。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二二三停頓,“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押韻的字有“啼”“溪”“西”,韻腳是i。《次北固山下》二二一停頓,“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押韻的字有“前”“年”“邊”,韻腳是ian。最后,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四首詩詞文本的節奏和韻腳,讓其帶著節奏讀一遍,從整體上來把握文本。
三、共讀共議,探究整合
在共讀共議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來感悟文本中所營造的獨特意境,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古詩大致內容的理解,而且還能增強他們的文本領悟力,同時引領學生共同賞析文本中包含的名句,在此過程中能夠進一步提升初中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此外,教師還應引領學生共同挖掘四首詩詞文本中所蘊含的深層情感,有利于讓學生逐漸產生與作者情感方面的共振,真正地讀懂這幾首詩,從而升華他們內心的情感體驗,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初中生的語文素養。
比如,教師首先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在頭腦中構建出生動具體的畫面,再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這種景象。如某位學生喜歡《觀滄?!分械南胂笾?,在腦海中形成了這樣的畫面——天空中的太陽和月亮都從那寬闊、浩蕩的海洋里升起的,那布滿星光、璀璨耀眼的銀河仿佛也與這片海洋漸漸融合……進而把握文本中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逼浯?,引導學生分析一下作者內心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情感,并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文本的了解說一說文本的內涵,如某位學生說《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詩“托月寄情”,委托天上的明月將自己心中的愁緒、惦念和一片深情寄往到夜郎的西邊,傳達了作者思念、憂愁、同情和關切的真實情感。最后,教師進行總結,使學生了解到四篇文本所采用的“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領略到文本中的“景物之美”、“情感之真”。
綜上所述,教師要充分地依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原有的認知水平,通過“確定議題,導入新課”、“組織選文,整體把握”和“共讀共議,探究整合”這三個步驟來實施群文閱讀,并引領學生對多個文本展開自主地建構,使學生找到文本之間的共通點及所承載的主要信息,以此來鍛煉他們同時閱讀多個文本的速度和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
參考文獻:
[1]李新成.夯實基礎? 拓展升華——淺談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案與教材整合[J].漢字文化,2019(S1):119-120.
[2]李海慶.做閱讀的點燈人——中學語文教學引入“群文閱讀”方法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84-85.